为了防止某些心理变态的成年人对小孩子的性伤害,从小就要告诉孩子,他们的阴部的重要性,不能让任何人触摸,哪怕是爸爸妈妈也不行。更要告诉女孩子,不管是认识的,不认识的叔叔,哥哥,爷爷等男人,不经父母同意,一律不能去他们家里或者与之单独相处。但是切忌过分渲染,以免造成恐惧心理。
童年时期的孩子们,已经开始向有好感的伙伴,表示他们所谓的爱了,甚至他们会说同时喜欢好多人。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应该怀着一颗爱护之心,在保护孩子心灵的基础上,指出他们行为的错误方面,并且讲一些同学间正确的行为,巧妙地把孩子间的错误表达,理解成好感,是欣赏,是自己学习的榜样等,淡化孩子的性游戏和模仿心理。如果给他们扣上“早恋”的帽子,无疑是对他们行为的强化,不但起不了阻止的作用,反而让他们朦胧的意识更加清晰起来。这时,应该多讲解一些生理知识。特别是小学后期的孩子,让他们看一些有关的图片资料。
童年时期的孩子,父母一定不要将他们单独放在他人家里过夜,要求孩子任何情况下都要回到自己家里。养成习惯,以免给性变态的人创造机会。如同性恋,双性恋,恋童癖等。在对待性这个问题时,父母一定不能感性思维,认为亲戚、朋友、熟人、邻居都十分可靠,不会对孩子做上面不好的事情。而应该防患于未然,防范意识要特别强。并且恰当地教给孩子。但是也不能过分渲染,以免孩子对异性产生恐惧心理。总之使孩子认识到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太强化。就像让孩子一个人呆在家里一样,既要让他不要随便给人开门,又不要让他们对一个人在家产生恐惧,不敢一个人待。这个尺度一定要把握好。
父母还要注意孩子的生殖器发育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应该及时带到医院矫正,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作为父母,一定要在孩子主动询问性方面的问题时,保持平静自然的心态。特别要向他们强调,生殖器任何时候都不允许任何人触碰。以防止性心理变态的成人对孩子进行性侵犯,或者给一些同性恋成人引诱和发展同性恋对象的机会,使你的孩子成为引诱性同性恋者。但是你不必要讲的这么透,到了青少年期,再就这类问题讲的更透些。以免给孩子造成性恐惧心理。防患于未然,如何提高孩子防范意识?
专家:过度保护不可取,多给予孩子合理化建议
家长关心孩子缺乏保护意识,该如何提高?对此,专家分析说:很多孩子不懂得自我保护,首先因为他们从小受到了来自家长的过度保护;这造成他们的身体和心理承受力薄弱,同时,处理和应对问题的能力差。因此,要想提高孩子的防范意识,就需要经常和孩子沟通学校发生的事情,帮助他分析遇到的问题,并给予合理化建议。这样很容易教会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同时,也能及早发现问题。但专家同时强调:孩子们的自我保护固然很重要,但是也不能过,否则,孩子的很多能力会因此发展不起来。
焦点二:孩子面对暴力,家长如何能尽早发现?
专家:多观察,勤交流,与孩子交朋友,多侧面了解
家长关心若孩子在学校遭受暴力对待后,胆小不敢说,家长该如何发现?对此,专家建议:首先是观察,看看孩子身体和情绪有无异常;如果孩子回到家,表情沮丧、长时间沉默,建议家长不要急着追问,这样反而不利于沟通。最好,先平静地拥抱一下孩子,让他放松一点。然后,从小事情问起,引导他开始对话,如:几点回来的?然后,慢慢转向正题。
其次是交流,聊聊在学校的趣事,发现隐性问题;交流的态度很重要,家长和孩子如果平等相处,从视线到地位,都让孩子感觉没有压力,他会很容易和你沟通;家长还要有分享意识,最好经常给孩子讲点“小秘密”,那么,他也会自然把你当作知心朋友。
再次是家校联系、家长间沟通,从侧面更多了解。
焦点三:要是老师、同学欺负你了,该怎么办?
专家:要勇于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要培养小孩的自信心
一定要告诉孩子,别人的哪些行为是伤害他的,哪些行为是对他不好的。告诉孩子当他受到不公正行为时,该怎么做。如果受到老师欺负和虐待,回来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不要因为害怕而不敢说。要让孩子知道,你是他背后最坚定有力的支持和最坚强的后盾!
我们遇到的问题往往是别人打了我们怎么办,所以我们在培养孩子的时候,不能只单纯告诉他不抢别人的东西,关键要明示抢东西是一种不对的行为,要勇于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要培养小孩的自信心,敢于面对错误的行为,要向老师、家长及时反映。
培养孩子,不是别人打你,你怎么办这么简单,小孩其它的方面的素质很重要的,比如怎么和人交往,遇到问题该怎么解决,小孩的语言能力,协调能力,还有遇到问题寻求帮助的能力。培养大气,正义,正直,自信的小孩更重要。自信的小孩永远不会被欺负!
焦点四:暴力事件不可避免的发生了,该如何处理
专家:组织家委会,发现问题尽早反映,明确处理意见
若发现孩子被暴力对待,专家建议家长应及早向校方反映,并要求明确处理意见。如果仍然得不到解决,建议转班转校。因为对于小孩子来说,老师的早期影响很关键;谈到如何预防,专家认为:要做到预防不容易,家长们应该相互之间多一些沟通,组织家委会,和学校建立家校沟通机制。这样,一个学校他人的小事件早日解决,就能预防了更多孩子可能遭受的问题。同时建议有关部门进行从学校到教师的定期考察,建立监督举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