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常见问题

提高社交能力?学会倾听 看到孩子的优点

常见问题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各位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大家好!上周的家长V课堂中,高级儿童情商指导师舒心老师,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一堂课——《如何帮孩子提高社交能力》,教你帮孩子提高社交能力,变身社交小达人。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上周的精彩内容吧。

各位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大家好!上周的家长V课堂中,高级儿童情商指导师舒心老师,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一堂课——《如何帮孩子提高社交能力》,教你帮孩子提高社交能力,变身社交小达人。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上周的精彩内容吧。
社交的发展特点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2-7岁是孩子的前运算阶段,这个时期儿童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认为自己和别人思考的内容是一样的。7-12岁是孩子的具体运算阶段,简单来说就是2-7岁是儿童的早期阶段,7-12岁是儿童的中期阶段。
丨4-6岁(儿童早期)
首先,4-6岁的孩子可以做到分享或者轮流玩耍,但是从不懂分享到乐于分享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家长不能强迫孩子去分享,因为他的自我意识还在发展过程中。他先要有“这件物品是自己的”的概念,才会有安全感,从而慢慢地发展到真正的乐于分享。由此看来在4-6岁这个阶段,孩子的所有权意识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发展孩子的所有权意识呢?第一,要告诉孩子别人的东西不能拿。第二,让孩子决定怎么使用自己的东西。第三,告诉孩子拿别人的东西要征求别人的同意,别人同意了才可以拿。
其次,4-6岁的孩子开始拥有了“最好”的朋友。此时的孩子虽然有了最好的朋友这个概念,但并不理解其实际意义,更没有亲疏远近的关系的感受。
再次,4-6岁的孩子已经能够参与到集体活动中,而且富有想象力,会制定规则,孩子的思维能力也在这一阶段得到了一定发展。
最后,4-6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大部分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没有办法接受别人与自己不一样。而且并非在集体环境中孩子就能自然地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是需要父母、老师的引导的,要告诉孩子什么是真正的沟通,什么是无效的沟通。
丨6-7岁(儿童早期)
在这一阶段,孩子会真正感受到分享的乐趣,“好朋友”的标签也有所改变,不再是谁都是我的好朋友的概念,而是和自身更聊得来,兴趣更相投的小朋友是我更好的朋友。那么在交朋友的过程中,这个阶段的孩子一般会先选择和熟悉的人交往。但如果没有熟悉的人,他们会先观察,然后进行短期交往,逐渐在寻找观察过程中稳定他们的友谊。
这一阶段男孩和女孩之间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性别的界限越来越明显。很多男孩都喜欢打斗游戏,这是很常见的。但是如果他已经超越了打斗游戏的界限,比如伤害了其他的小朋友,这时家长就要和孩子讲好规则,给孩子一个规则意识。也可以多给孩子一些运动空间,让他去释放精力。这个阶段男孩的大脑发育、自身的专注力、身体的健康以及思维的敏捷度都和运动有直接的关系,运动对其全面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女孩在这一阶段很容易在心理上控制他人,如果两个女孩一个强势,一个弱势。强势的女孩总是找弱势的女孩帮忙,但是弱势的女孩或者两个人都没有意识到这种问题时,家长一定要善于观察。尤其是觉得自己的孩子比较内向,或者比较弱势的家长,这个时候更多的是要给孩子力量,让孩子认识到别人在控制自己,慢慢给孩子一些引导。这个问题一旦被解决,对于弱势孩子来说是一种提升。对于强势的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成长,这对她以后的社交是很有帮助的。
丨7-12岁(儿童中期)
这一阶段的孩子越来越注重朋友的品质,而且已经开始分善恶了。更愿意跟好人去做朋友。这时家长需要给孩子树立一个正面的典型,这样孩子才更愿意趋向于善的环境。而且这个阶段的孩子会开始追随有影响力的人。比如喜欢明星,他会喜欢这个人物,一定是这个人身上的某些品质吸引了孩子。而这些品质也可以融入到孩子的内在,变成孩子的一个性格特点。
另外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克服片面性,慢慢学会全面思考了,知道人是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和思维的。他在自我思考的过程中,心理层面的转化也会越来越多,开始对某一现象进行分析然后融入到自己心里,最终得到一个评判结果。这种情况的出现也就意味着他的人格开始在这个阶段树立了。
内向VS外向
内向和外向只是一个性格特征,没有好坏之分。内向的孩子的特点就是对于外界的刺激反应比较慢,和外向的孩子相比更加沉稳、谨慎。没有强烈的情感倾向性,和他人的关系更融洽,友谊更长久,注意力集中,更有责任感更具创造力。外向的孩子可能在生活中稍微以自我为中心一点,不太顾及别人的情绪和感受。
如何让内向的孩子主动进行社交呢?

首先让孩子先观察并熟悉环境,家长不要催促。父母也可以言传身教把你的社交方式展示给孩子。然后就是把社交活动变成家庭非常重要的事项安排。给孩子创造更多可以进行社交的环境。

提高社交能力?学会倾听 看到孩子的优点(图1)


社交方法 amp;技巧

1.传球游戏
在孩子4-6岁这个阶段,家长可以和孩子玩传球游戏,一边传球一边问问题。要尽量让孩子延伸话题,不能只简单的回答,这样在和孩子去反复玩传球游戏的过程中,就能够帮助孩子把话题继续下去。
2.自我展示
孩子自卑不自信,是因为孩子不知道自己的能力优势是什么。在遇到挫折或失败时,很容易从挫败感慢慢变成自卑。家长要给孩子鼓励和自我展示的机会,让孩子对自己形成一个正面认知,觉得自己是一个很优秀、很自信、很棒的人。这样他自然有信心面对更多的人,即使在公众场合也不会特别害怕,因为他觉得自己足够优秀。
3.学会倾听
教孩子学会倾听的前提是家长要多倾听孩子的心声,让他把烦恼困惑讲出来。如果需要解决,就一起想办法解决,如果不需要解决,这也是孩子自我疏导的一个方式。慢慢的孩子就会在家长身上学习到这个方法,去认真倾听别人的困惑和问题,这样能够收获别人的信任,促进友谊。
总结
第一,孩子年龄段不同,社交特征不同,家长要了解孩子自身的发展特点,这样就会放下很多焦虑。
第二,社交是有一定共性的,比如良好的沟通,善于倾听表达,让自己变得更自信等等,这样能够帮助孩子获取更优质的友谊。
第三,不要以孩子的社交能力或者孩子的其他能力来否认孩子本身,要看到孩子的优点,你会发现孩子80%甚至95%以上都是优点,缺点是很少的。一定要给孩子足够的自1、创造平等和谐的交往氛围
家长不能摆出"长道尊严"的面孔训斥孩子。家庭中的大事,孩子可以知道的应该让孩子知道,适当地让孩子"参政议政"。家庭中涉及到孩子的问题,更应想到孩子,听听他们的意见。其次,要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应适当地带孩子进入自己的社交圈,外出作客时,尽可能带孩子参加;家中有客来,让孩子参与接待,让座、倒茶、谈话……不要一味地将孩子赶走。
2、鼓励孩子走出家门
交往的技能只有在与人交往中才能学会。家长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打开生活空间,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广交朋友,如参加《家庭教育导报》的"亲子家园"活动,这是一个很好的培训孩子交际能力的场所。之后,你孩子就会去找伙伴玩,邀请邻居家的小孩子、同班同学来家做客了。心理学家指出,同伴对指导或训练儿童掌握社会交往技能,帮助孩子走出孤独具有特殊作用,因为这种技能,儿童是无法在成年人那里学到的。
3、教给孩子基本的交往技能
孩子的交往技能,如分享、轮流、协商、合作等,需要家长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孩子。一位品学兼优的孩子说:小时候妈妈给她讲的一个故事她终身不忘。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女孩走过一片草地,看见一只蝴蝶被荆棘弄伤了,她小心翼翼地为它拔掉刺,让它飞向大自然。后来蝴蝶为了报恩化做一位仙女,向小女孩说:"因为你很仁慈,请你许个愿,我将让它实现。"小女孩想了一会说:"我希望快乐。"于是仙女弯下腰来在她耳边悄悄细语一番,然后消失无迹。小女孩果真很快乐地度过一生。她年老时,邻人要求她:"请告诉我们吧,仙女到底说了什么?"她只是笑着说:"仙女告诉我,我周遭的每个人,都需要我的关怀。"
这位孩子的母亲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教孩子学会关怀别人--这正是与他人积极相处、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的根本。
4、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
第二点是交给孩子掌握交往技能,学习正确地交往:
1、 基本的交往技能——寒暄,寒暄就是见面打招呼,如心碰响时,老友重逢,“相
2、 人际交往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对话,对话能够彼此建立起更为深入广泛地联系,
3、 理解别人的交往技能——倾听,倾听使我们了解别人,把握双方心里感受的最有效
4、 人际交往深化与发展的技能——共事,这就是说,大家齐心协力去做一件事。家长
要重视人际交往所需要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交往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素养,例如
善良、守信、真诚、开朗、诚实等等,这就需要家长在如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加以培养。多关注孩子的言行,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比如串门是有礼貌,不乱拿别人的东西,不抢玩具,离开时整理好玩具等。
在你的悉心帮助下,我相信,你的孩子在与他人交往时一定会有明显的进步,一见陌生人就胆怯退缩不敢说话等情况一定会有所改变。但这时候,别忘了,你还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事要做:及时去发现孩子的每一点变化--课堂上勇敢地举手发言,第一次主动与老师打招呼,热情邀请同学来自己家作客,向一个陌生人微笑致意,购物时学着讨价还价,同情弱者,帮助他人--所有这一切,你要随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持续不断地鼓励她。如此坚持下去,你一定能看到孩子的良好表现而倍感欣慰。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