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常见问题

什么是幼教?怎样去了解教育孩子?怎样让孩子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

常见问题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良好的幼儿教育可能决定一个孩子未来的发展趋势。根据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实际,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必须顺应潮流,迎接挑战,下工夫抓好幼儿的素质教育,使幼儿在德、智、体、美几方面全面发展。除了课堂教育以外,幼儿各发展阶段的具体个

良好的幼儿教育可能决定一个孩子未来的发展趋势。根据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实际,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必须顺应潮流,迎接挑战,下工夫抓好幼儿的素质教育,使幼儿在德、智、体、美几方面全面发展。除了课堂教育以外,幼儿各发展阶段的具体个体情况也应当及时给予关注加以疏导。根据多年的幼儿教学经验,现浅谈幼儿教育如下:

中国论文网 https://www.xzbu.com/9/view-3271745.htm

  一、适合不同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如今的社会竞争激烈,在家长的督促和无限期望之下,孩子的学习负担不断加重,随之产生的是对孩子提出诸多的要求。& 怎么样才能教育好孩子&成了社会、家长、教师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 因材施教&可谓渊源深远,孔子早在两千年前就总结了前人的教育经验,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教育方法。孔子很了解自己学生的个性,并且善于区别对待。孔子说:&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他认识到& 知人&的重要性,因此他十分重视& 知&学生,认真分析学生的个性,甚至只用一个字即可准确地概括,足见其备学生的细致认真。这样,充分了解学生之& 材&,才能因其& 材&而施教。

  &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雕琢决定其结果。每个孩子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日常的兴趣爱好、成长与发展的速度等都不一样。因此,在教育上必须考虑到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性,进行& 因材施教&。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根据平时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以下

  几点:

  1.要充分了解每个孩子

  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抓住教育时机,进行& 因材施教&。进行有针对性的鼓励、表扬、诱导教育。

  2.在& 因材施教&的过程中,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也很重要

  教师要及时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在园情况,共同对幼儿进行有效地教育。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适合的教育,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幼儿教育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更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那么如何着眼于孩子一生的幸福,正确引导,细心呵护,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呢?

  1.树立正确的科学教养观念

  孩子的心理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许多问题的积累都是在不经意之间进行的。因此,我们应充分尊重孩子的人格,以民主、宽容的态度走近孩子,认识孩子,用亲切的微笑驱散孩子的自卑,用信任的目光消除孩子的胆怯,用慈爱的抚摸鼓励孩子

  进步。

  2.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和环境

  创造一个适合幼儿心理安全需要的环境,对其心理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感情温暖、心理安全的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教育氛围和环境会让孩子逐渐融入一个心理安全、情绪稳定的环境,确立起新的依恋对象,开始新的社会交往。

  3.组织开展多种健康教育活动

  由于健康心理的形成是受多方面影响,多种行为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到幼儿生活中去。通过语言、艺术、健康、社会等活动的组织,各种游戏的开展及生活常规管理,有意识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其中。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合作的愉悦,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促进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以此来帮助幼儿克服任性、霸道、孤僻等不良的心理倾向。在生活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及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进行健康教育

  活动。

  三、如何引导幼儿宣泄不良情绪

  幼儿所有的感受和期望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并非其所有的行为都可以被接受。一个人不能不顺心就骂人,也不能以破坏性的行为来发泄内心的不满。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用合理的方法宣泄不良情绪。

  1.倾听幼儿的心声

  幼儿需要倾诉,倾诉能让他们化解烦恼。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学会站在幼儿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感受。当发现幼儿有不良情绪时,应多问一问,并及时引导幼儿倾诉,让幼儿在倾诉的过程中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并从中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

  2.转移幼儿的注意力

  幼儿年龄小,好奇心强,特别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教师可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将其注意力从不愉快的事情上转移到好奇、有趣的事情上来。同时,教师也可以教幼儿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如当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时,就在心里暗暗说& 不能打人,不能摔东西&,或者想想高兴的事情。

  总之,正确的认识加上科学的方法能帮助幼儿逐步提高对情绪的控制能力,并适度宣泄不良情绪,从而促进幼儿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发展。

本文摘自中国论文网,原文地址:https://www.xzbu.com/9/view-3271745.htm高尔基说过:& 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人间任何一种爱都无法比拟的,因为这种爱是一种不记回报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是无比神圣的,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心理的需求,师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幼儿教育的对象都是3-7岁的孩子,他们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 园丁&的呵护和培养,这时就需要教师用爱去滋润、熏陶,这对正处于个性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幼儿来说,是进行品德教育的最佳途径。由此看来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应该让幼儿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中时时感受爱,认识爱,学会爱。因此,我认为幼儿的品德教育。爱,是永恒的主题。

  一、爱是一种情感的交流。

  用语言来播种、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让孩子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我捧出一颗火热的心去热爱孩子,熟悉他们,了解他们,关心他们,与他们地交朋友,使他们感到真诚和依赖,教育才会成功。

  记得孩子们上了中班,慢慢有了自己的好朋友,有一次户外活动时,小蓉蓉跑来问我:& 何老师,你的好朋友是谁啊?&我笑着回答道:& 我的好朋友是你们啊!&忽然骁骁大声说道:& 老师是老师,不是朋友,要是朋友,为什么不和我们荡秋千玩攀岩啊?&& 对啊,为什么呢?&孩子们议论起来,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张铭哲来拉我手,说道:& 老师,咱们一起去玩攀岩吧!&看着孩子期盼的眼光,我& 勇敢&的用手抓住了墙壁,虽然看起来我的身体和攀岩墙是多么的不合适宜,但是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样子,我感到很幸福,因为在他们心中我变成了他们中的一员,是可以信赖的朋友。那次后我和孩子们走的更近了,感情更深了,爱是一种情感交流,当你把炽热的爱通过你的点滴传给孩子时,就会激起孩子对你深厚的情感,从而乐于接受你所给予的一切。

  二、爱是一种行动体验。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作为一名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撒种爱心,用爱的行动让他们重新点燃希望之火。当孩子拖着鼻涕走到我面前时,我会用纸巾将他擦拭干净;当孩子离开父母大哭时,我会像妈妈一样抱起他,给他温暖、安慰……用我的行动表达着爱意,一个不经意的抚摸,一个鼓励的眼神,使孩子感到老师在意他、喜欢他、信任他、关心他。

  小班幼儿刚刚入园,哭闹是常有的事情,看着他们哭着找妈妈的时候,我的心也被触动了,每每这时我便把他们抱起来,摸摸他们的头,亲亲他们的小脸,让他们感受到妈妈一样的温暖……午睡对于有的幼儿来说是一件"恐怖"的事情,我们班的潘忆便是如此。中午午睡时,孩子们都躺下了,只有潘忆眼里含着泪的默默坐在床边,我走过去问道:& 宝贝,你怎么了,不舒服吗?&,她没有说话,眼泪反而流的更多了。我摸摸她的头,没事啊。于是我对她说道:& 宝贝,是不是想妈妈了?在幼儿园,老师就是妈妈。让我看着你睡觉,好吗?&潘忆抬头看看我,用小小的声音说道:& 我想妈妈,睡觉的时候我都搂着妈妈的胳膊,我要妈妈……。&为潘忆擦干眼泪,哄她躺下后,我从她耳边说:& 老师就是忆忆的妈妈,你搂着我的胳膊睡好吗?&看着潘忆搂着我的胳膊甜甜的睡去时,我感到了做老师的幸福……以后的日子,每到午睡时,潘忆总是搂着我的胳膊缓缓睡去。一天,潘忆高兴的跑到我跟前大声说:& 老师像妈妈,老师就是妈妈。&这是全班小朋友也都妈妈,妈妈的叫个不停,听到孩子们甜甜的叫声,我的眼角泛出了泪花,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

  教师正是孩子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们模仿的对象。有人说过& 幼儿是一面镜子,是谁的镜子呢?是我们每位老师的镜子。&其实,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孩子。所以当你生气想发火时,当你的言行没有为人师表时,请想一想,一面面小镜子正照射着你!我在孩子们面前非常重视榜样作用。孩子们受教师长期行为影响,他们逐渐也养成了良好的品行。

  三、爱更是一种理解和尊重。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需要多一份的理解和尊重的爱,这种爱要能够把每一个孩子爱到心坎里,爱的是那么温暖那么无私;孩子犯错时,多给孩子一个机会,当孩子取得成绩时,给孩子送上一片掌声;孩子有疑难时,又是孩子最好的帮手,游戏时是最好的伙伴,当孩子大胆表现自己时,老师是最好的欣赏者。一个甜甜的微笑、鼓励的眼神、真诚的赞美、友善的态度,教师要用这份真诚的爱深深地去感染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我们应该信任幼儿、鼓励幼儿,让他们自己做自己的事,同时也让他们帮助别人做一些事。我班制定的& 值日生&制度正是针对此而设的,即每天安排两个幼儿维持班级纪律、负责班级的简单事务,如:分发碗勺……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每个幼儿都可以做,所以在此活动中每个幼儿都得到了不同的锻炼和发展,增强了幼儿的管理能力和独立性。因而成人应该看到,幼儿虽然年幼,但是他们同样有自己的思维,有能力做好每一件事,强加和包办代替就会使幼儿失去选择的主动权,使幼儿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出现事事处处依赖成人或者出现逆反心理,这对幼儿健康心理和思维能力都十分不利。成人应该重视孩子的想法,不应用成人的看法去评价孩子。幼儿的生活世界也是一个与成人截然不同的生活世界,在那里幼儿不是按固定的眼光或所谓科学、客观的标准看待事物,不是按习惯性的常规或理论来分析事物合不合理,而是按自身的感受和需要表达可不可爱、自己喜不喜欢。他们往往凭借这种臆想或即兴、奇异的想法看事物,因而他们眼中的事物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赋予变化的。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所言:& 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这应该是我们所有教师的共识。愿所有的教师心中都充满真爱,把不同的爱献给不同的孩子,让我们把真爱的种子种进孩子的心里,相信它能生根、发芽,并结出喜人的硕果。

本文摘自中国论文网。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