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常见问题

家长的亲密正成功废掉你们的孩子,我们可以听专业老师分析下

常见问题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有的人觉得与孩子沟通很困难,原本只是想关心下孩子,可孩子却不领情,甚至还会顶嘴其实,这可能是沟通方式不对,不如换个方式与孩子沟通,也许会收到意外的惊喜哦! 1、孩子的问题不存在重要与不重要之分。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有它的原因,每一个问题的存

有的人觉得与孩子沟通很困难,原本只是想关心下孩子,可孩子却不领情,甚至还会顶嘴……其实,这可能是沟通方式不对,不如换个方式与孩子沟通,也许会收到意外的惊喜哦!



&&& 1、孩子的问题不存在重要与不重要之分。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有它的原因,每一个问题的存在本身就说明了它的重要性。



&&& 2、在很多孩子问题的背后,隐藏着许多经历和期望、恐惧和担心。我们成年人不应该认为,每一个问题仅仅是这个问题的本身而已。



&&& 3、回答孩子的问题需要时间,成年人应该为他们付出时间。仅仅提供快餐式的回答不能对孩子有所帮助,也根本不能使孩子深入地领会他们所得到的答案。



&&& 4、很多孩子的问题开始听上去好像是想得到一个具体的就事论事的答案,听起来多少有点简单。但是大量的孩子提问的目的在于想得到& 间接&的答案。我们成年人只有注意孩子问题中的& 自我表露&,才能理解他们的问题——孩子到底想知道什么。



&&& 5、孩子的问题没有一个是愚蠢的!如果问题真的多余,孩子也不会提出来。



&&& 6、孩子提出的问题常常是十分严肃的讨论的开始。懂得赞赏孩子提出问题的人,才会把孩子视为平等的对话伙伴。



&&& 7、虽然孩子对于很多问题希望得到答案,通常的经验表明,他们常常在内心里为自己找到了一个答案。当你给出答案的时候,孩子会用他自己的答案和成年人的答案做比较。所以,关切地、友好地向他们提出反问常常不失为一种好的回答。



&&& 8、孩子的提问是一种促使人思考的哲理化形式。应该以娱乐和严肃的两种方式共同思考它的意义和问题的内在联系,从而发现发展想象力和可能性并追踪孩子的想法。



&&& 9、孩子提出的问题有其内在的目的,成年人应该弄明白它。孩子提出问题的方式常常能够告诉我们,孩子的情绪怎样,他们心里想的什么。



&& 10、孩子提出问题,是因为他们对某事不理解或者对某事有感受。提出问题有助于孩子在行为领域吸收新的经验。



&& 11、孩子提出问题表明他们对生活有着永无止境的好奇心。所以,孩子们提出问题不仅有助于他们理解不知道的事情,而且也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



&& 12、孩子的问题来自于他们呢要使事情得到解释的好奇心。不回答他们的问题,或者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品头论足,就有可能窒息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丧失增长知识的能力。



&& 13、孩子们提出的问题经常是对事件的惊叹,孩子们想通过提问的方式更广泛地认识事件的意义。就这点来说,孩子们的惊讶不是偶然的,而是受到触动的结果。



&& 14、孩子们提出问题的基本理由来自于这样一个不可辩驳的事实,即有& 为什么&,就有& 因为,所以&。



&& 15、当孩子们认为他们的环境是民主的、没有偏见的和充满理解的时候,孩子们最能提出问题。

&& 16、孩子的问题常常产生于积极的行动,而不是长篇说教,所以为孩子创造机会,获得更多的行动经历,对他们是很有帮助的。



&&& 17、如果孩子的提问不被大量的玩具所困扰,不受大量的媒体影响或者不受到过分的呵护,那么孩子的提问就可以得到最好的发展。同样地,也只有生活在孩子能够有基本安全感的地方,当孩子需要的时候,父母能够待在他们身边,孩子的问题才能产生出来。



&& 18、孩子提出的问题也能产生于孩子所犯的错误。由于孩子没有我们成年人这么丰富的经验,所以,可以而且必须允许孩子们做一些事情或试验,即使这些事情和试验在我们看来,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当然这里也有一个度的问题,就是不能对孩子和他人造成伤害或构成危险。



&& 19、不允许,也不能把孩子提出的& 尴尬&问题归罪于孩子。作为成年人更应该弄清楚,为什么孩子提出的问题会使自己感到尴尬、难堪。



&&& 20、没有哪个成年人能够立即知道每一个问题的答案们,但是成年人必须做出努力,以使孩子能够自己找到或获得答案。



&&& 21、孩子的问题来自于儿童的特殊思维方式。成年人的任务就是,使自己设身处地地进入孩子们魔幻式的、充满图画和神话的思维中去。



&&& 22、提问和回答是我们& 交流文化&的一个固定的组成部分。回答孩子的问题或者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就意味着精心呵护我们的这种& 交流文化&。



&&& 23、孩子的问题常常包含伦理道德方面的看法、基本价值和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所以回答孩子的问题是与孩子一起体验伦理价值观的好途径。



&&& 24、孩子的问题产生于孩子们思想的自由发挥。理解欣赏孩子的问题意味着帮助孩子达到自由,不再使压力和困境成为他们行为的出发点。



&&& 25、无法回答孩子的问题或许在画册或儿童书中可以找到答案。孩子可以在书海里遨游,而电视、电脑游戏是不能达到读书的效果的,类似的动作片不能帮助孩子找到问题的答案。



&&& 26、白日梦和幻想是孩子对自己关注的一部分。孩子们常常是在这个时候思考他们的问题和答案。所以应该留给孩子在生活中保持梦想和幻想的机会。



&&& 27、孩子的问题产生于他们所参与的成年人的负责任的生活。市场化的儿童文化,把孩子放到一个封闭的保护空间了,或特殊的培养机构里,都不能帮助孩子找到生活的答案。相反,要让孩子们在一个与成年人有着稳固关系的、安全的环境中自然成长,才能使他们找到人生的答案。



&&& 28、孩子的问题使思维始终保持运动状态。不接受孩子提出的问题或者不断地提供现成的、完成了的答案将导致他们的思维的停滞。



&&& 29、对孩子提出的问题横加指责,将导致孩子的思维受到限制。



&&& 30、孩子提出问题表明了他有兴趣研究,琢磨自己的和别人的想法。



&&& 31、孩子提出问题是他们有勇气了解他们认为重要的事情的真实证明。正像《皇帝的新装》这则童话里的一个孩子,是他说出了皇帝根本没有穿衣服这个道理。亲子,不如远子!这是家庭治疗大师李维榕老师对父母们的告诫。这不是故作惊人之语,如果你见过那些让人心痛或者心酸的个案——厌食症、抑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你会明白此话中的苦心:那些跟孩子"亲密无间"的父母,常常彻底废掉了自己的孩子,让他们没法获得健康的发展,在心理甚至身体上都变成病号。为了孩子,你得有意识地离孩子"远"一点。



  ⊙让孩子适时"滚"出妈妈的被窝



  如果孩子5岁了还跟你睡一张床,还要跟你挤一个被窝,那么是时候让他/她"滚"下去了。



  如何睡觉,这里面暗藏着家庭关系的重要信号。



  如果你家床上经常睡三个人,或者干脆是爸爸让位给孩子,自己睡沙发,这可能预示着你的家庭关系比较混乱。



  爸爸在家缺乏应有的地位,那么他自然也很难施展出爸爸的力量和功能。



  当然,这更是暗示出孩子跟妈妈过度纠缠,过于亲密了——如果一个孩子不愿意跟妈妈分开,就是要跟妈妈睡在一个床上,他/她是没办法独"立"起来的。



  所以,远子第一步:尽早让孩子睡在自己的床上,而不是黏在妈妈的被窝里。



  如果你很难把孩子从你们的床上弄到他/她自己的床上去,这可能已经在提醒,之前你和孩子的关系过于"近"了,需要你有意识地拉开点距离。



  ⊙给孩子空间 ,别把他整个"占满"



  1.以"爱"的旗号,践踏孩子心地



  你家的儿童房,真的是你孩子的吗?如果它是按照你的意愿布置的——



  如果孩子弄得脏乱点就会被训斥一顿;



  如果孩子不能请小朋友来玩,因为妈妈喜欢整洁清净……



  那么,孩子看起来有个房间,其实是没有自己的空间的。



  另外,在孩子专心玩的时候,妈妈让干别的;



   孩子看花呢,妈妈让看人呢;



  孩子看人呢,妈妈让看花……



  有个朋友说她见到一个妈,问孩子今天中午吃什么啊,孩子说比萨,妈说,比萨有啥好吃,咱们吃鱼头泡饼,不给孩子任何做决定的机会,什么都替孩子决定了。



  还有,妈妈老想着帮孩子,比如孩子抢玩具,妈妈赶紧说,别抢别抢,妈妈再给你买一个;生怕孩子吃亏,着急地给孩子灌输如何讨人喜欢,着急地支招如何胜过小朋友……剥夺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把孩子所有时间都排得满满的,给孩子报各种班:画画班、游泳班、钢琴班、讲故事班、思维训练班……生怕孩子荒废了光阴,不给孩子留白,不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发现自己的兴趣。



  而且,不允许孩子那些看起来没出息的兴趣:玩烂泥、捡树棍、淋雨、无缘无故欢笑……每当这个时候,就泼他们的冷水,呵斥他们,把他们从兴高采烈变得缩手缩脚。



  如果你也是这么当妈妈的,那么,你的孩子就整个儿被"妈妈"占满了,孩子并没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大人经常无意识地强制孩子,不知不觉间,我们打着"爱"的旗号,以"为孩子好"的名号,肆意践踏着孩子的心地。



  2.粗暴施压"成功废掉"孩子



  如果孩子的反抗能让我们清醒些,看到我们的自以为是实际上在干扰和破坏孩子的成长,赶快调整和改变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式,我们做父母的水平就提高了一截。



  极端的情况是:如果我们坚决认为孩子"不听话","不乖",甚至认为孩子有问题,更强制和粗暴施压,好让孩子按照我们的要求做,那个"听话"的孩子,可能真的被妈妈摧毁了。



 妈妈成功地废掉了孩子。



  他/她为了妈妈高兴,放弃了自己!代价是,他/她没有了自己,也没有能力为自己的生活负责。



  记不得是哪位大师说的,但绝对是真理:孩子是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长大的。



  给孩子空间,意味着我们得跟孩子分清你我,尊重孩子的心性,尊重孩子的空间,不要打扰孩子的发展!



  说到要"远"子,你得除了孩子外,人生还有别的东西。你不能把人生乐趣、意义和价值,全押在做妈这一件事上。



  如果除了孩子你没有别的乐趣,如果除了当妈你没有别的价值,你根本无法做到"远子"。



  ⊙妈妈要给自己留空间



  妈妈心里流的泪,常常很容易流到儿子的心里去。不要以为藏起来孩子就不知道,你过得好不好,有个人比你还清楚——妈妈的感受,常常变成孩子的感受。



  所以,孩子3岁以后,你得有自己的空间,不管是工作、兴趣爱好还是朋友。总之,这个跟子无关的空间,可以让你跟别的成年人交流,能够给你补充精力,得到快乐,让你更有能量做妈妈。



  这也意味着你可以对孩子说"不",当你需要自己的空间时,孩子也要学会尊重和接受这个事实:他/她也不能完全占有妈妈,而这恰恰在鼓励你的孩子自立。



  请做一个选择题:



  假如你有一笔闲钱,刚够你在一个自我心灵成长课程或者给孩子的一个"不输起跑线"的早教课中挑一个,你会如何挑?



  我敢打赌你会挑给孩子的早教课!因为妈妈通常都愿意牺牲自己,把孩子放在最前面。不过,最好的投资是把钱用在父母自己的提升课上。



  这个时候妈妈需要自我充电,而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最好的课程,就是不上什么课程,开心地玩!



  ⊙妈妈对自己的情绪负责



  1.妈妈和孩子的情绪互相影响



  "妈妈这么辛苦,你还这么不听话!"……



   "再不停下来,我生气了!"……



  "不要惹我发火!"……



  孩子好像是我们的情绪主宰,我们成了奴隶。



  当他们表现"好"的时候,我们情绪好上天;当他们表现"不好"的时候,我们感觉都看不到天日。我们的情绪好坏,就随着孩子上下起伏。



  影响是相互的,我们也把孩子变成了奴隶,为了让我们高兴,他/她可能就放弃了自己的乐趣,努力要表现"好",因为那是我们喜欢的。



  情绪也成了我们控制孩子的武器。不过,你不可能要求一个奴隶心里没有不满,所以有时候孩子又莫名其妙地跟我们作对,把我们气得半死。



  2.母子间的纠缠,说到底是情绪上的纠缠不清



  特别容易跟孩子纠缠不清的妈妈,通常都是焦虑不安型。



  也就是说,孩子那些让她生气、发火、担心的事……换作是一个安全型的妈妈,可能完全不觉得是什么问题。



  焦虑不安型的妈妈,也受不了孩子情绪低落,孩子成长本来就是苦乐参半的事,但她们特别想孩子"高高兴兴的",如果孩子遇到一点不高兴的事,她们就如临大敌,无法忍受。



  妈妈们情绪的过度反应,常常让孩子诚惶诚恐。



  而一个看起来特别温和善良慈祥的妈妈,可能是最容易紧张和胆小的妈妈,她们为了避免冲突,常常过度放纵孩子,养出无法无天的孩子。



  3.妈妈要把自己的情绪和孩子拉开一段距离



  所以,一个妈妈一定要把自己的情绪和孩子拉开一段距离,不要让孩子为你的情绪负责。



  这是你最负责的态度,避免将自己的问题强加给孩子。你能做的是:



   a.记住你的性格是养育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b.在你的情绪反应过度时不要"教育"孩子。



  情绪状态中我们多半会失掉些自我的正常功能,这个时候你是无法"教育"孩子的,不过是发泄而已。



  c.自我成长,改善自己的情绪困扰,不让它障碍你做妈妈的能力。



  当你树立了为自己情绪负责的榜样,你才能教会孩子为他/她的情绪负责。教学相长,共同"提高情商"。



  ⊙远子,远到多远?



  远子,不是说把你的孩子扔得远远的,你跟他/她划清界限,各自不相干,让他自生自灭。那样"远"子,孩子会向你讨债的。



  焦虑不安型的妈妈根本无法跟孩子分离,亲子不如远子这句话,更多是为她们说的;即便她们牢牢记着"远",跟孩子的距离也比较近,需要挣扎和努力才能做到"远"。



  假如你是回避型,本来就不喜欢太过亲密的人际关系,你跟孩子的关系已经够远了。



  回避型妈妈会干脆把孩子扔给老人或者保姆,把孩子送进全托的幼儿园,孩子哭闹得再厉害都懒得搭理,让孩子自己收场……



  焦虑不安妈妈需要学习才能做到的事,对回避型妈妈来说易如反掌。问题是,她们无法跟孩子建立安全的情感联接。



  那么你需要做些努力,跟孩子靠得近点:花更多时间跟孩子相处,特别地多为孩子做些事,给孩子买礼物,多多抱TA,学习对孩子的情绪更敏感些……你需要学习如何跟孩子亲密。



  远和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它意味着妈妈能够意识到孩子的成长、变化和需要,承受住焦虑担心,逐渐放手,允许孩子自己做主,允许他长大,允许他不需要妈妈,允许他犯错,冒险,离开我们,成为他自己!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