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意图
小学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预习课文自读课文的能力,然而对于课文中更深一层的文章的写作意图,写作方法等的研读就需要老师不断地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教学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精读。精读教学即指导学生深入细致地读文章的重点句段、精彩之处,含英咀华,使学生对文章的语言和文章中的形象、思想、情境等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和体验,从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学会写作手法。
《太阳》一课是四年级第一学期第7单元中的一篇说明性文章。这是学生第二次在语文课本中接触到此类型的文章,第一次学习说明文是在三年级第二学期的《埃及金字塔》一课中初步了解了& 列数字&& 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对于课文运用了哪些& 说明方法&并不作为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来进行教学,但是也是课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又不能简单地一笔带过,毕竟对于课文的前半部分& 太阳的特点&这一部分的叙述用了三小节来说明太阳& 远、大、热&的特点的。于是,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设计了& 以读为本,激发学生自我感悟&教学环节,充分利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解决这一学习内容,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课堂实录
师:好,那接下来啊,韩老师先来和大家来学习一下太阳远的这个特点。谁来把第一小节读一下,谁来把第一小节读一下,不要紧张,胆子大一点,来我看看,我请——某某你来。
生:(朗读第一节)
师:谁来说说看,你从哪里可以体会到太阳离我们很远?某某,你来说。
生:我从这句话其实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这句话说明太阳很远。
师:哦,那么这里你看,有哪个词语让你——
生:1.5亿公里远
师:你关注到了1.5亿公里(板书),那你说说看,1.5亿公里究竟有多远呢?
生:那么——
师:书中是怎么告诉我们的?其实,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
生:齐读下面句子。
师:你们读的这句话里,又有两个,关注到了吗?是什么呀?
生:3500年
师:还有——
生:20几年
师:这几个都是表示——
生:时间
师:嗯?表示什么呀?
生:数字
师:表示数字的词语,对不对。所以你看,作者在向我们介绍太阳离我们远的时候,列举了这些数字的词语,科学又客观地告诉了我们太阳究竟离我们有多远。看,这里还有一个标点符号,是什么?
生:分号
师:分号表示——
生:句子的并列关系
师:前后句子的并列关系。我们来看看,它并列什么呀?前面它举了一个什么——
生:步行
师:后半句又举了一个另一个例子
生:坐飞机
师:是呀,这里,又举了两个例子来向我们形象地说明太阳离我们很远。一起来把这句话再读一下。(引读: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
生:(读下面句子)
师:这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说明性的文章自然要向我们来述说一些说明的方法,介绍一些说明的方法。那么,说明性的文章啊,还要注重一个用词的严谨,看看,这个词语——& 如果&,在这句话中,你觉得能不能把它去掉?
生:不能,因为不可能步行去太阳的
师:所以,这个& 如果&是表示——哦,是假的,是假设,对不对?谁再来说说看,& 如果&能不能去掉?某某再来说说看。
生:我觉得& 如果&不能把它去掉,因为这是一个假设
师:表示假设的词语
生:表示假设的词语,不可能有人步行到太阳上去的。
师:所以这里必须用上& 如果&这个词语,是不能去掉的哦,对不对?诶,仔细找找看,这句话里还有没有和& 如果&很类似的词语,也是同样了表示了作者用词的严谨?
生:他这段话里用了就是
师:就是,为什么呢?用词的严谨?
生:因为就是也是表示不可能发生的,因为飞机不可能每天都在飞。
师:退一步讲,你觉得是就是,还有吗?还有同学讲?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觉得是差不多。
师:你关注到了这个词语,(媒体出示)什么叫差不多?
生:就是,就是。。。。。。
师:相差
生:相差不多。
师:就是相差不多,有可能比3500年多,也有可能比3500年少。那我们能不能到太阳上去,步行啊?
生:不可能。
师:不可能的呀,有没有计算过确切的?没有计算过科学的数据,所以我们得用上差不多。
生:差不多(齐说)
师:是不是啊!再来把这句话读一读。体会一下说明文的表达形式以及用词的严谨。来,预备起。
生:齐读。
师: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这句话是?
生:这句话是箭不能射得到。
师:哦,这句话他的意思是箭不能射得到,他是一句?
生:他是一句反问句。
师:对,作者在这里又用了一句反问句,再一次强调了,太阳离我们地球很远。
那为什么作者用了,例数据了,又举了些例子,又用了假设说明太阳离我们远,但是开头还给了我们一个传说,你觉得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啊?文章一开头就用了,有什么作用啊?谁来说说看?胆子大呀,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生:我觉得他就是有了这么一个传说,下面就正好写了太阳离我们有多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师:你把全文都思考了,会说了,她说来引出下文了。你说呢?
生:我觉得下面那个箭哪能射得到呢?对应了上面的传说,不可能实现的。
师:呼应了,是不是?你会读文章了,最后一句话又呼应了前面一个传说,引出了下文。这个传说你们知道伐?
生:知道。
师:这传说叫什么?
生:这个传说叫后羿射箭。
师:后羿射
生:日。
师:后羿射日,传说的名称叫后羿射日。大家都知道,众所周知,用在这里,更加能够引人入胜。你看刚才某某同学也说了,用在这里又回应了这个传说,作者结构是多么严谨啊!让我们最后再来把这一小节完整的读一读,思考一下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读懂第一小节的。有这么一个传说,预备起。
生:齐读。
师:刚才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了第一小节,用找到了举例子,例数据,做假设,写传说等等的一些说明方学会了,课文用这些方法清楚的介绍了太阳的远。接下来韩老师要请你静心默读课文的二、三两小节,用这样的方法来思考作者是如何把太阳的大和热的特点写清楚的。开始。
三、实施效果
1、环节清晰,学法指导润物无声。在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太阳的特点:远、大、热&这三小节时,我重点精读了第一小节。在这一节的教学中安排了& 读-找-议-诵&这四个环节:先让全体一起读好第一小节,再找一找你从哪里体会到太阳远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一起交流了这节中使用的说明方法,最后在一起把第一小节读好它,可以说在这一小节的学习中花了比较多得时间,重在教师的& 引导&上,看似漫不经心地谈话似的交流实则是在帮助学生总结出& 说明方法&,体会了作者的写作手法,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2、角色转换,鼓励学生自主阅读。通过第一节的学法指导后,我立刻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 任务单&:&接下来韩老师要请你静心默读课文的二、三两小节,用这样的方法来思考作者是如何把太阳的大和热的特点写清楚的。这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考验,也就是要把刚才所学到的方法立刻用起来,更考验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自主学习,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至关重要。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 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正是说明环境和学生的热情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因此,我在此课的教学中,首先关注了学生学习情绪,营造了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学生们一起边读边学了课文的第一小节,其实就像是& 暖场&,不至于让学生有& 不知说什么&和& 怎么说&的困惑,通过刚才的学习后让学生有了一种自我学习自我肯定的成功体验,为后面让学生纯粹地自我学习后两节课文中所使用的& 说明方法&提供了参照的方法和可行的依据,也使得更多的学生有信心参与到之后的课文的学习之中,获得更多的成功感悟。
3、举一反三,拓展延伸巩固学法。整个第一部分的学习,我在教学中采取的就是& 由扶到放&的方法。学生之前对& 说明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只是有些陌生而已,通过老师的点拨引导和小结之后,以然对& 说明方法&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因此在此基础上趁热打铁,让学生通过刚才的所学在第2,3两小节中找出作者运用哪些说明方法无疑就是学生本节课学习效果的体现。& 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它只是一个凭借,仅只是用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凭借。&&对于一篇课文的学习,除了要把课文内容读懂、读透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懂得灵活运用及举一反三,并掌握一定的语文能力。
使用建议
1.适用范围
该课文类型在之前年段有学习过;课文段落有相似之处的,适合于采用& 教-扶-放&教学方法来教学的。
2.注意事项
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要在课堂上只有老师一个人,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分调动大脑提高能力。因而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少讲、精讲;有些问题稍加点拨,不给出标准答案,多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把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求知,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