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活动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构建的过程,教师的角色也要由以往单一的讲授者转变为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由一个课堂的控制者转变为一个课堂的参与者。
&《搭纸桥》是自然科教版第四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课内容以桥为线索,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搭纸桥、纸桥承重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 看看、想想、玩玩、讲讲&中了解桥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知道生活中的桥造型不一,结构多样,体会桥面的形状和桥的承重本领有关,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在教学设计时,我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大胆设计。
一、小组合作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在巡视指导的过程中,我发现小朋友们都能分工合作,小组长、记录员等都能各司其职,有效组织小组实验,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小组协作精神,有利于提高同伴互助学习的能力,而且也能有效地帮助自己照顾到学生的差异。
二、规范操作
为了让学生了解桥的承重本领和桥面形状之间的关系,需要各小组测试桥的承重本领,这其实就是一个对比试验,但是学生在桥墩的距离、桥面的宽度方面往往很难控制。为了让学生在试验中感悟对比试验的一些要求,因此我统一制作了桥墩架、规定了桥面的大小及材料的数量,在试验时也提醒学生钩码的放置方法。
三、有序进行
一节课只有35分钟,怎样有效的利用课堂内的时间,我也做了一些思考。& 设计并制作纸桥&是本节课的重点,我给予学生比较多的时间,让他们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动手制作、想象、创造等多方面能力,并加强巡视与指导,为下一环节做准备;但是,在前期的试教中,我发现由于是二年级学生,动手能力&&比较薄弱,因而在设计各种各样的桥面和怎么折叠、制作各种桥面上困难较多。因此,我拍摄了一组照片,为学生的制作提供范本,让实验能够有序的进行。另外,在学生测试纸桥承重本领活动中,成功关键在于测试时使用的重物及重物的数量和摆放方式。钩码是我最终定下的测重学具。课上,我让孩子们使用钩码去测试刚做好的纸桥的承重本领,结果绝大部分的学生获得成功,一来激发了他们积极地去探究其中的科学奥秘,二来一点也不浪费时间。
四、适可创新
学习是需要创新的。本课的目标是让学生认识桥,通过实验认识桥面的形状和承受力的关系,而且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开始设计时,我是采用了完全开放的方式,但是发现由于二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有限,导致学生的创新理念根本无法体现,基于此,我还是抓住培养学生的基本动手能力为主,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适可创新。
另外,我还设置一个
课后探究活动:让大家还可以用不同的纸,如牛皮纸、旧挂历纸等来做同一种形状的桥面,试一试它们的承受力怎样?你又会得出什么结论?相信有了今天的基础,他们的课后实验会更加顺利。
教学方法适合学生学习需要、教学内容适合学生体验、教学设计适合学生的理解基础与探究需求,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