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中国双创报告》显示,自1987年中国的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出现,至底,中国已有科技企业孵化器2530家,上报的众创空间名单2345家,共4875家,是全球孵化器数量最多的国家。
这只是官方数据。要知道,咖啡厅、车库、地下室、写字楼、学校、企业,你能想到地方都能成为孵化器的盘踞之所。
但近一年来孵化器退潮却在提醒我们,没有了& 一招鲜&,& 再美&也会& 扑街&。
2014年,落户上海国际医学园区的晟唐创业,作为一家成立三年多的民营企业孵化器,没有核心优势的地理位置,没有大企业支持后台,在孵化器& 倒闭潮&的寒冬下,发展却越发生猛。
生态搞不好,要孵化器何用
未标题-2.jpg
上海晟唐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夏尚明
搞孵化器,夏尚明是有经验的。
1990年代末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学专业,毕业时放弃进入央企从业的机会,扎根基层到宁波市政府办公厅锻炼,几年后回到上海进入投行工作,又先后担任专职律师和职业经理人的职务;在这之后接受浦东新区科委的邀请负责& 企业家创新领导力&课程研发,从而进入孵化器产业;2010年,在孵化器还未方兴未艾之时,一手打造了康桥智能制造专业孵化器(国家级孵化器)。
怎么做孵化器?夏尚明认为,& 除了基础的功能性需求,初创企业最缺的只有两件事情。一个是资源太少,你要帮他捣腾更多的资源过来。二是要帮他们把部分成本cover掉。&善于学习的晟唐创业,借鉴了YC模式,迈的是& 基地+孵化+投资&的路子。
夏尚明的角色是创业导师,他自身就是一座庞大的& 资源池&。政府、企业双重身份的自由切换,行政管理、专业服务、投融资、大项目管理等不同岗位上丰富的从业经历,敏锐的市场嗅觉及习惯性的思辩行为模式,他能活络手头各方资源,对接给孵化器内的创业者。
资金却是压倒初创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很多初创者困惑,为什么项目这么好,却拿不到融资?
中国的融资环境,用夏尚明的话说是& 想要的拿不到,有钱的不知往哪去。&
& 刷脸&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晟唐创业会邀请上十家相关投资机构,有针对性的为在孵企业安排闭门路演。
纵目科技是晟唐创业早期孵化的一家企业,当前期研发资金烧的差不多了,是夏尚明带着创始人,坚持不懈的跑路演、见投资人,帮助企业挺过了难关。今年1月,纵目科技拿到新一轮的1亿融资,市场估值达到10亿。
夏尚明想,如果当时手上有一支孵化基金,企业也许能从容的面对这些窘境,这也是为什么他坚持要做孵化基金的原因。
晟唐创业旗下的天使投资基金,首轮募集3000万元,专注于种子轮的大健康领域早期企业,夏尚明坚持只投自己孵化器内企业。
& 进入孵化器前20名能拿到基金,企业后续资金不用愁。我们不是仅仅考虑基金盈利,而是围绕孵化器融资生态环境而打造,为孵化器内企业后续融资背书。&
不跟风,不随流,没有花里胡哨的装修,在一众洋气的孵化器中,晟唐创业显得有些& 不入流&,但夏尚明认为,办公场地实用就好,对于踏踏实实做研发的生物医药企业而言,雪中送炭好过锦上添花。
源于& 药谷公共平台&的启发,投入2000万打造公共研发平台被夏尚明给予厚望。购置企业所需的研发设备与建立洁净车间,以共享经济模式,通过分时租赁,减少企业输出成本,吸引着更多好项目加入。夏尚明有信心,平台建立起来后,在浦东再难找到能和晟唐创业& 一较高下&的医创孵化器。
犁好别人的田,不忘耕耘自己的地。2014年刚搬到上海国际医学园区的晟唐,账面亏损200万,今年年初,晟唐估值已经达到6000万,并成功完成1200万元的融资。
& 没有一个合理的创业服务生态圈,要孵化器干嘛?&是夏尚明霸气的回答,优质的孵化企业是评定孵化器成功与否的标准,& 10年后如果你的logo墙上出现几家上市公司,那你就成功了。&
创业淘金热,看项目就是看团队
未标题-3.jpg
夏尚明中途接了一个电话,是家设计公司找他帮忙注册,创业淘金热中永远不缺投机者,类似的来电他每天都会遇到。
那么,怎样的项目是晟唐创业看好的?或者说,一个健康成功的创业团队有哪些特质?
夏尚明直言,& 正儿八经做企业,行业比较新兴,创始人态度坚持,这样的项目基本不会失败;纯粹想要政府补贴,商业模式不明确,又没有过硬技术,一开始就不要做。&
晟唐创业看项目有自己的一套维度与标准
首先,创始团队在行业里面有相对长的时间从业经验,夏尚明认为只有行业由较为深刻的理解,才能把脉行业出路与需求。
第二,& 白手起家&与& 单打独斗&已经不适应当下时代环境,没有一个核心的合伙人团队,找人不仅会变的更难,还会带来一定隐患。夏尚明特别指出,核心团队不是& 硬凑&而成,需要有相对一致的目标,且在重大问题上一定能形成共识。
第三,入驻的企业必须在晟唐创业框定的细分行业范畴内。这是强制性的要求,却体现了晟唐创业的良苦用心,是经过团队反复研究后,看好的具有长周期的发展产业,& 我希望入驻企业目标清楚,不要太折腾。&
第四,团队最好有一定的基础,已经研发到一定阶段。
第五,核心创始人必须有共享精神,这是创始人形成人格魅力的基础,对内能凝聚人才,对外能找到合作伙伴。
基于这些标准的严格把关,在晟唐创业现有的40家入驻企业中,夏尚明看好10多家在未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的企业。
比如,默禾医疗,在今年3月份,其IVD产品生产许可已经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有望在今年拓展到全国50家三甲医院。
从康桥到国际医学园区,从国有孵化器到民营孵化器,夏尚明选择在周浦做自己喜欢的创业孵化,看重的是丰富的空间资源,看准的是医产业集聚效应。学区域经济出身,让夏尚明比一般人更懂得如何从城市规划发展中看待问题,作为大浦东的中心,他看好周浦的发展与未来,对于善于果断出击的夏尚明,无论未来面临怎样的机遇或挑战,建立良好的孵化生态,帮助企业提高成功概率,始终是晟唐创业最关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