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运动,许多家长首先担心孩子受伤,又怕耽误时间,影响学习。但在不少国家,体育锻炼都是学校给孩子规定的必修课程。很多有远见的家长让孩子玩运动,并不代表就希望孩子未来能凭体育特长获得奖学金,或者成为专业的运动员。事实是,能实现这些梦想的人不到总人口的1%。 所以,对于剩下的99%的人,可能很擅长运动、处于平均水平,或者对运动完全不感兴趣,他们最终都不会成为从事这些运动的专业运动员。然而研究却表明,从运动中学得的其他东西,是孩子能够受用一生的.
1.运动精神和团队精神
; 在运动场上,孩子们能学会如何轮流上阵、如何等待轮候、如何在输掉比赛的时候不低头、如何对胜利的对手说声恭喜,学会传球,不把所有的荣耀都归给自己。如今,学校会教孩子们,要在未来的工作中取得成果就要学会团队协作——这是21世纪里最重要的技巧之一——而一支运动队就是孩子学习团队协作的艺术的最佳场所。
2.领导力
&试想一下,除了在运动场上,孩子们在童年时期还有什么机会能够以健康、有效的方式领导同伴呢?这种机会并不多。天生的领导者们需要有场合发挥他们的领导才能,而那些还没展现出领导力的孩子们则需要看到其他孩子(而非成年人)站在领导者的位置上。他们需要摸索出他们想追随什么样的人,以及他们希望像谁一样去领导他人。而作为一支队伍的队长和领导者,最棒的一点就是他们的位置受到其他队员的认可,而这也是其他孩子所渴求的。在成长过程中的过渡阶段,每个人都需要知道什么时候该站出来扮演领导者的角色,什么时候去追随他人的领导——而在童年学习这堂课的最佳课堂,无疑就是运动场。
3.从失败中学习
; 是什么让孩子获得幸福感和取得成功?如果你熟读过有关文章,你会发现,排在前列的是“失败”和“同理心”。我说的失败可不是在考试中得个B,而是真正的失败——运动场上的输赢。
&在运动场外,这一代的家长总是希望保护孩子们远离失败,把失败的原因归结到其他地方,从来不想孩子体会输的感觉。而这正造就了我们抱怨的一代人。
&简单地说,孩子需要学会输,他们必须知道自己不总是最好的,这样他们才会更加努力,并成长为一个更顽强的人。
4.归属感
让孩子成为团队的一员能给他们一个积极的身份。所有的孩子都渴望归属感,他们想和朋友一起玩,想和朋友一样,因为这能带给他们安全感。研究显示,那些属于某个团队的孩子,包括穿统一制服的孩子,在遇到高风险的行为时,更容易形成有力的同伴关系,做出更好的选择。他们也更倾向于和想法相似的同伴建立联系,并对学业更上心。
5.对身体的好处
运动有益身体健康这一点谁都知道,但仔细想想,如今孩子的日常生活比从前静态了很多。打游戏、看电视,屏幕时间支配了孩子的课余生活。那些一天12个小时在户外奔跑、攀爬、游泳的无忧无虑的日子已经不复存在了。对一些孩子来说,即使是校园健身房和体育课都成了他们不感兴趣的事。
所以,只有有组织的团队运动才能让孩子们好好运动一场。他们能花上一整天来奔跑、运动,这会让他们变得更健康、更有食欲、心情更好,同时也能学得更好。
6.纪律性
候懂得拒绝,有时候还要保持良好的学分才能继续在运动队里比赛。这些小事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控力,并在未来做出更负责任的选择。
7.促进脑力发展
有证据表明,重复的动作不仅能提升大脑的整体功能,对于大脑的执行功能的影响尤其大。执行功能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它包括制定计划的能力、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控制冲动、保持注意力的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规划,最终完成任务的能力。这听起来是不是正是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儿童正在应对的问题?没错,在美国,有11%的儿童正受到注意力缺陷的影响,而在过去十年里,这个数字几乎翻了一倍。这些在注意力方面有缺陷的孩子需要通过一些常规的训练来改善问题,而这些训练提供的好处,团队运动几乎都能提供。
8.更强的自尊心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自信,而其中一个办法就是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孩子们需要切实地取得成功,并因为他们的成功而获得赞扬,而不是只从父母那里获得表扬,因为那样并不会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自尊心。孩子们从运动中取得的成就能帮助他们形成自信心,继而让他们认识自己的自我价值,培养自主性,在别处想要获得这样的好处可不容易。
9.建立与大人之间的情感
如果你幸运的话,可能在你的成长经历里,在家庭之外,还有其他的大人给你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给你的生活带来了良好的影响。对很多孩子来说,这个角色可能是一个教练或者老师。对孩子来说,如果能有和一个大人建立起良好的情感关系,能从他那得到鼓励,以及认识到失败是成长的一部分,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性格,这是一件很健康的事。而这样的依恋关系也被证实能帮助他们在之后的人生里更好地和其他大人建立起情感。
10.更多的家庭时间
最后一点,也是很关键的一点,一些研究显示,从事运动的孩子事实上会和家人度过更多的时间。也许你觉得这很难想象,因为为了参加比赛,我们总是忙着把孩子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但事实上,如今父母跟孩子相处的时间少得可怜,所以这些在车上共度的时光反而显得很珍贵。你们可以在车上聊聊除比赛之外的其他事,可以聊聊友情,接下来的计划(除了体育比赛之外的其他方面),以及任何你的孩子想要一吐为快的内容。我经常听到孩子们说,他们不想要在前往比赛的途中和比赛结束后的车程里听父母像教练一般地指导他们。他们尤其不想要在输掉比赛之后,在回家的路上听家长的说教。所以请好好利用车上的这段亲子时光,和孩子聊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小孩子经常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开发智力。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安杰拉·博尔丁就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多参加体育运动的儿童,会比同年龄段的不参加体育运动的孩子聪明。
实验表明,10岁到11岁的在校儿童中,每周参加三到四次运动的孩子,平均考试成绩都会高出其他不运动的孩子。体育运动真的能促进孩子智力发育吗?记者就此采访了首都体育学院生理教研室副教授洪峰。
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大脑发育
一个人是否聪明,主要取决于大脑的功能。”洪峰副教授解释道。
“少年儿童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会促进血液循环和呼吸,脑细胞就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加速新陈代谢,大脑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也就变得越来越灵敏了。同时我们发现,儿童在参加体育运动的时候,肢体动作是非常丰富的,这也会促使儿童的大脑作出各种不同的反应,对儿童的大脑发育也有一定好处”。
洪峰还告诉记者,很多体育活动都有一定的操作性,大脑支配一定的肌肉骨骼操控运动器械,完成一定的运动目标,比如羽毛球、足球……在这个过程中神经的反射活动、身心协调性、平衡性都会加强。因此,孩子的大脑就得到了锻炼,同时身体也得到了锻炼。
洪峰说:“人们在运动的过程中,体内的胰岛素是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的,运动促进了这一状态,因此我们的大脑也处于兴奋状态。儿童也一样,也就表现出了一个孩子活动灵敏,或者更聪明。”
运动也有利于孩子身心发育
体育锻炼不仅对于儿童的大脑发育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对于孩子的身心发育,也是有不可估量的好处的。
“体育锻炼有竞争性、交流性,在锻炼的过程中,儿童体会到了互相学习的过程。这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不仅对于他们的身体素质,同样也体现在心理的提高上。”洪峰解释道。
同时洪峰举例说,有的孩子心灵手巧,做事情都比较机敏,我们通过研究也发现,手巧的人脑子也比较灵活。因此也可以说,身体活动反应比较快的人,脑子也会聪明。“独生子女尤其应该多参加体育锻炼,在锻炼的过程中体会相互协作、吃苦的精神,也是对他们身心的锻炼,孩子会更加独立。”
小孩子运动应以游戏为主
尽管运动对儿童的身体、心理以及大脑发育都有好处,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在运动过程中也要掌握适度原则,同时还要因人而异。
洪峰举例说:“拔河属于力量型的运动,用力的过程中要憋气,不是特别适合小孩。儿童在拔河的过程中,心率虽然不高,但是心脏承受很大的阻力负荷,这个负荷要到运动以后才能恢复,在恢复期里,心率反而会升高。儿童的生长发育不一致,身高体重也不同,瘦小的孩子参加拔河比赛的效果就不是很好。我们通常所说的正规的民间拔河比赛中,对身高、体重是有要求的,讲究的是均等。因此我们说,小孩是不适合参加拔河比赛的。”
那么有什么项目是适合孩子参加的呢?对此,洪峰主张的是“游戏为主”。他认为,孩子如果很小,那么就应该以游戏为主,培养小孩对于体育的兴趣,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运动潜能。比如跳绳、踢毽子、跳皮筋等,就是不错的体育运动项目。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还会有所创新,也是对于思维的锻炼。据了解,由于儿童肌肉、韧带、骨质和结缔组织等均未发育成熟,因此不宜过早进行负重训练。另外,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在青春期就发育成熟了,过了这个时期,通过运动来促进智力发育的效果就不那么明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