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有言:“子不教,父之过。还有成语有:潜移默化。谚语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文艺的说法:父母才是一个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你应该明白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吧!嗯,再回到父母对脾气这个问题的中心点上来。父母的脾气对孩子来说还是一个父母对孩子影响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父母都是一个比较暴躁的人,平时的磕磕碰碰就是在所难免的,这时候吵架感觉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家庭是这个孩子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外在环境的一部分。难道做父母的希望自己孩子在和同学朋友谈到自己的家庭的时候只能够“徒有羡鱼情”?当然不是,大多数做父母的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但是每个做父母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如果要我说例子的话,我想说的有两个,一个是我自己,忘了在哪一年了。那时候,爸爸平时都在外面打工,一年四季只有过年才能够回家,平时没有很注意,但是过年回家的那些日子里,经常吵架。不知道怎么的,有一天可能又是为了一些小事吵起来了吧,反正两个人声音就是有点大。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特别大声的告诉他们,你们吵架为了啥哟,一点点小事情而已,你们吵架是你们的事情,但是你们在家吵架完全就没有考虑我和我妹,我妹现在学习能力很强。你们吵架声音一个比一个大,你们会在她的意识中留下谁声音大谁就强一些,除此之外,你们说的那些话,说不定哪一天就会从她的嘴里冒出来……(具体的话记不太清,但是我爸我妈当时就安静了,后来可能他们也有认真去考虑这个问题,然后跟我讲他们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现在过了好几年了,他们在遇到事情之后,更多的会去考虑问题,而不是放在是我对还是你错的争论上面)。第二个就是我一个同学的事情,当时应该是初一下吧,我记得初一下期中考试他的历史还考了满分,我是一个转校生,他是我的第一任同桌,我刚开始转过来的时候不太愿意接受这里的环境,反正他对我适应这里的环境有很大帮助吧。对于我来说,历史考满分还真的是值得羡慕的(我转校因为进度问题,历史从此就没有考好过)。但是有一段时间,他变得非常让我讨厌,老是在上课时做小动作,然后烦我,毕竟当时因为一些原因,说他也没什么改观。反正他变得不那么认真的去对上课的内容。初二他就没有出现在课堂上了(他转校了,还是跨省的),最后联系上才了解,他那段时间父母闹离婚。而且他爸他妈可能平时关系就不好,现在更是加剧。现在我们说起这个事情的时候,他总是有些后悔(尝过社会冷暖,有所触动)。当然,刚刚说的那些都是很极端,但是影响看的比较清楚。但是父母对有影响是一定的,这件事情不容置疑。具体改变还是要结合具体来看吧。如果你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你在每次面临有关这个问题时候多想一想该怎么处理,只要你有所改变,你在变完美的同时,这个世界都在因为你的改变而更加精彩,当然了,你的家庭就是一个小世界。当孩子在身边的时候,可以坦白告诉他,自己哪里没有做好,明明白白告诉他,然后在他的见证下去做一些事情去弥补刚刚你没有做好的事情。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够完善自己,给孩子树立一个好形象。而且也能够在很早的时候给孩子一个父母并不是万能的认识,为以后你们的矛盾发生减少很多很多。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孩子的每一阶段也是不一样的,用他能够接受的方式教他你想教他的东西。当然,你自己一定要做好你说的这些,不然没有说服力。脾气暴躁的孩子不顾场合、时间,稍有不顺心就会大发雷霆,小时候满地打滚哭闹,抱着大人的腿不走,长大后就是摔打东西,不懂感恩,吼骂父母,顶撞上司等等。所以,当你的孩子发脾气时,一定不要放任不管,要及时找准应对方法。
在这里要强调一点,孩子多数暴躁行为的产生都是由于坏情绪的干扰,是一种本能反应。产生坏情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当孩子坏情绪产生时,家长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帮助孩子调节情绪。
我家孩子从小脾气就大,长这么大没少跟孩子吵架,甚至还打过架,他爸也打过他无数次,就是不长记性,遇到一点不开心的事情就脾气爆发,像在家里饭菜不合口味了发脾气、还不吃饭;不让他玩游戏、多学习,他不乐意也发脾气;想买件自己喜欢的衣服或物品,没有及时给他买也发脾气;还因为非要买一辆好贵的单车,因为价格太高的原因,给他买了其他款式的,回到家里好几天给我们板着脸,感觉一直都是我们对不起他,你说这样的孩子,咋就不会心疼父母呢,感觉父母的所有付出都是理所应当的似的。
后来听学校的老师和同学说,孩子在学校还好一点,不过有时候也会暴躁、易怒、情绪也不稳定,有两次还在学校跟同学打架,我们去学校的时候,孩子自己还一点不认为自己有做错的地方,当着我们的面还跟老师吵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