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常见问题

正高级教师是怎样“炼”成的?师德有问题“一票否决”

常见问题
  • 2021-11-11
  • 浏览

摘要:近日小编从教育部获悉,根据人社部、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度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将不以论文作为限制性条件,师德有问题者将被一票否决,此外将加大对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倾斜力度。 通知提出,要坚持把师德

近日小编从教育部获悉,根据人社部、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度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将不以论文作为限制性条件,师德有问题者将被& 一票否决&,此外将加大对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倾斜力度。

通知提出,要坚持把师德放在中小学教师评价的首位,通过个人述职、考核测评、征求学生和家长意见等方式全面考察教师的职业操守,师德有问题的实行& 一票否决制&。注重考察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更加符合一线教师工作实际,切实改变过分强调学历、论文的倾向,不将论文作为限制性条件,探索以教案、研究报告、工作总结等教学成果替代论文要求。

通知明确,要加大对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倾斜力度,评审通过的正高级教师中,担任学校和教研机构行政领导职务的原则上不超过30%。要加大对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支持。对长期在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可放宽学历要求,不作论文、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侧重考察其工作业绩,提高实际工作年限的考核权重。

通知还要求,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回避制度,建立投诉机制,打通教师维权渠道。严格落实退休人员不得评职称的规定,防止退休前突击评定职称。严厉查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中的违纪违规行为,学校领导不得利用职务之便为本人或他人评定职称谋取利益。

新学期,你注意到了吗?我们身边的一些老师带着& 新头衔&走上了讲台。他们就是北京市新评定的68名中小学正高级教师,他们和之前本市评出的首批18名正高级教师一起,成为中小学里拥有类似于大学教授头衔的教师。本期,我们就带你走近他们,听一听他们的教学之道、修身之法。

■出场名师




姚新平,北京化学会中学化学教师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高中化学教师。从教34年,带班20年,先后获得& 全国化学新课程实施优秀个人&& 北京市优秀教师&等近30项荣誉或奖励。

& 三勤&做法 打造专家型科研型教师

教育本身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不是简单、重复、机械的劳动,不要做教书匠,要做专家型、科研型的教师。

——姚新平

勤奋是本。姚新平老师认为,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勤奋工作、锲而不舍的过程;是一个对自己专业不断加深理解、萃取、升华的结果。因此,他总结了自己在教育教学当中十分重要的三点。勤于思考:针对一些教育热点、难点,学习相关理论和经验,认真思考解决方案,不断对自己的教学问题进行反思、总结;勤于实践:在一次研究胶体的电泳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现象不明显,他泡在实验室里,反复选物质、调浓度、调电压,直到深夜才出现满意的结果;勤于创新:要应对不断变化的教育改革和形势,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教学经验上,要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不断改进,才能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中,姚老师通常以& 感性化学&为开端,以& 理性化学&为落点,指导学生以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突破创新,以培养思维能力为重点,注重凸显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师德是魂。在担任班主任20年的工作当中,姚新平老师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矩:不管多累,不管什么学习水平的学生,不管什么层次的问题,不管问了几次,他都要求自己带着笑容,耐心解答学生们的问题。同时,在班级管理中,他适时地转换自己的角色:学习上管如严父,一丝不苟;生活上爱如慈母,无微不至;交往上亲如朋友,随和不傲。姚老师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带出优秀、高水平的班级。

■出场名师

杨红,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地理教师,从事中学地理教育教学工作32年。其中,担任地理教研组长10年、班主任工作9年,曾获得全国优秀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北京市特级教师等称号。

& 三观&特色 让& 主导&带动& 主体&发展

我的教育理想是& 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而教育、而研究、而奉献!

——杨红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杨红老师将& 以人为本&融入到了自己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当中,形成了独特的& 三观&教学思想和特色。

基于地理学科的教学特点,杨红老师认为,教育观主要是指地理教育应以人的发展为主线,传承人地和谐、培养学科素养,使学生初步具备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参与决策的未来公民的基本素质。

教学观则是整合生活世界、& 主导&带动& 主体&,& 生活世界&是地理科学的真正起源,将地理知识和技能整合到& 生活世界&当中,开展基于生活实践的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以教师的& 主导&带动学生& 主体&的发展。学生观则意味着教师要重注教育教学方法,& 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比学会回答问题更重要,学生通过探究问题进而构建知识、提高能力比积累知识更重要&。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