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常见问题

上海市居住证:社会紧缺急需专业的技能型人才还可获得额外加分

常见问题
  • 2021-11-05
  • 浏览

摘要:上海培育高等教育人才 中职生也可获户口 因在世界技能大赛上一举摘得车身修理项目银牌,上海杨浦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罗良不仅受到各方重奖,更将收获一本上海户口,成为非上海生源中专毕业生获批落户上海的第一人。 上海市政府28日发布,为吸引和留住优秀技术技

上海培育高等教育人才 中职生也可获户口



因在世界技能大赛上一举摘得车身修理项目银牌,上海杨浦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罗良不仅受到各方重奖,更将收获一本上海户口,成为非上海生源中专毕业生获批落户上海的第一人。



上海市政府28日发布,为吸引和留住优秀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海已在居住证积分制管理办法中把技能等级列为基础指标,社会紧缺急需专业的技能型人才还可获得额外加分。



& 一边是企业大喊‘技工荒’;一边是不少家庭仍担心职业教育‘低人一等’。&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说,上海将着力破解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不高问题,各部门需合力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发展的正向制度设计,研究更加合理的薪酬制度体系,优化技术职称评审,努力使他们的职业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着眼于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为上海未来发展提供人才储备支撑,《上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30)》28日正式发布。规划在摸清上海职业教育& 家底&基础上,对接行业企业需求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专业布局结构。对各类别职业院校规模和层次,分别明确增加、稳定、减少的规模调整思路;对院校围绕新技术、新业态增设新专业方向提出引导性意见。



办学水平也随着专业布局调整同步升级。规划提出构建& 中职教育-高职专科教育-应用技术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纵向衔接的职业教育学制体系,囊括中高职贯通培养、高职-应用本科衔接培养等10条具体路径,以期打通职校学生发展的& 天花板&。同时,规划注重打开职业教育& 旋转门&,建立职业院校与开放大学、成人高校、职业资格证书之间的课程和学分转换机制;建立面向全体劳动者的终身职业培训系统等。






到,上海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模达105万人左右,其中包含普通本专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在内的普通高等教育规模约70万人,包含网络教育的继续教育本专科生规模约35万人。而到2030年,这个总规模预计达140万人左右,再增三成以上,由此上海高等教育全面进入普及化阶段



  昨天出台的《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设立这一人才目标。当& 读大学&从精英化到大众化再到普及化,焦点问题变为怎么读上& 好大学&,如何定义& 好大学&?



  上海高等教育人口多还是少



  大学连年扩招后,沪上已有的近百万人高等教育规模还要放大吗?数学专业出身的丁晓东教授,从大学校长转任市教委副主任,他告诉记者,多少才算合理,需要先算一笔& 人口账&。



  上海未来人口基数多大?这份规划的背后,引入了数十个变量参数,建立了数据模型,测算出& 2500万&这个大数。丁晓东表示,& 每10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重要指标,根据这个人口& 大盘子&,上海的指标并不高,在全国排第四。同时,25岁至64岁的& 劳动力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上海目前约为32%,也比北京低了不少。与伦敦、纽约、东京等相比,明显低于这些国际大都市。



  规划者还对标美国教育发达地区,市教委发展规划处负责人介绍,加利福尼亚州1960年通过立法形式制定的规划至今未变,每个公民均可接受高等教育,高中生按& 1/8、1/3、1/2&的大致比例,分别进入加州大学系统、州立大学系统与社区学院系统,这种分流被学生和家长普遍接受。



  按这些参照系,上海制定出新规划的总体目标——& 到2030年初步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高等教育&,将在校内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人口规模确定为90万左右,这个数字与目前相比净增40%左右。在具体学历分布上,基本是& 扩研究生、稳本科生、减专科生&,届时三者比例分别为27%、59%和14%。继续教育领域的本专科规模,也达50万人左右。




  高校分类法& 一队变多队&



  高校形成科学合理的结构,与向社会输出的人才结构有着直接关系。然而,部分高校则仍存在追求& 大而全&的冲动,比如从& 学院&到& 大学&,从& 专升本&到开设& 硕士点、博士点&。& 力争上游&的缘由,是& 排队&规则有问题。



  上海市教科院研究员、市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晏开利认为,目前我国学界和业界普遍采用的高等教育分类,主要是& 阶梯式&单一分类模式,& 档次越高越好&。例如,按学校管理的隶属关系来分,有部属院校、地方院校等;或以学校办学条件、层次和发展基础来分,有985院校、211院校、老本科、新本科、高职高专等。由此,形成了& 一列纵队&排座次。



  高等教育的核心是& 人&,这些分类与排列恰恰缺少一个标准:培养人才的不同类型。晏开利表示,人类从事科学实践与社会实践的& 职业&类型大致可分为6类:科学原理的探究与发现;科学原型的发明、创造及验证;变为技术原型并验证,即应用转化;将技术原型实现为产品设计和开发;与生产技能相关的工艺开发与应用;形成产品技术,解决生产加工问题。



  每个环节及其对应的人才,都承前启后、缺一不可。上海结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首次将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类型区分为:学术研究型(科学原理发现与原型验证)、应用研究型(技术原型验证与开发应用)、应用技术型(产品工艺开发)、应用技能型(生产加工技术),共四大类。



  如此一来,上海60余所高校排成4个序列,可能出现4个领队,传统的研究型大学与高职高专院校都能当& 头羊&——没有层次之分,只是类型不同。通过& 政府政策引导&& 学校自主选择&& 社会参与评价&,各类高校自己对号入座、安于本类,在特色发展中、争创一流水平。当然,分类管理必有分类指标,分类指标也会首末排名。据悉,与四大类型对应的高校评估体系正在制定中,将与财政投入挂钩。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