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常见问题

家长怎样与上了大学的孩子做好沟通

常见问题
  • 2021-11-14
  • 浏览

摘要:实则不然,无论孩子在哪一个阶段,亲子沟通依然重要,因这一项属于亲密关系满意度里的一种,有爱,有温度,有暖。家长在准备与上了大学的孩子沟通前,首先得了解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特点。

坐在对面的学生的母亲,内疚地低着头抹着泪,慢慢地回忆,自责地诉说:孩子大学三年期间,给她主动打过一次电话。经了解那天是母亲节,孩子看到身边的同学纷纷在给母亲打电话,于是他也打一个,但电话接通后,连一声“饭吃了没”也没说出口,因还不习惯问候,而母亲觉得心头很暖,但同样不知该说什么……

大四的小李说,他每次与母亲通话,都是要生活费,除此外,没问候过“肉麻”的亲热话,因实在不习惯,但母亲为了供他求学的费用,长年站在织毛线衫的机器前操作而患脚病,心里挺难受……

在偌大的大学生与家长群体里,类似这样的亲子沟通障碍类型,数量不在少数。

那么,是不是说孩子上了大学,家长就没必要与孩子保持紧密的沟通了呢?孩子自然能成长得很好了呢?

实则不然,无论孩子在哪一个阶段,亲子沟通依然重要,因这一项属于亲密关系满意度里的一种,有爱,有温度,有暖。

家长在准备与上了大学的孩子沟通前,首先得了解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特点。

大学校园,满眼望去,到处充斥着压力,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宠儿们的头顶:家长的高期望之压、就业之压人际关系之压适应与经济之压学业之压、恋爱之压。若再具体一点,便是连续报了2次的英语46级考试依然没过、专业、课程、老师、同学的各种不喜欢,&食堂饭菜不合胃口,南方天气的闷热潮湿持续不好而致的烦闷、各种不感兴趣的校园讲座还要签到点名的不喜欢、暗恋之苦、失恋之痛,与室友闹矛盾了、减肥成效不明显的烦恼 、学生会、社团部门负责人对其工作的不认可、工作成就感低……

伴随而来的又是什么心理感受呢?苦闷、彷徨、焦虑、愤怒、无助、无望直至休学、退学、非正常死亡

此时,你还说,大学生的生活似天堂吗?大学生的幸福指数天然就高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会乐观吗?大学生不需要沟通吗?

而大学生内心的苦与孤独又该向谁诉说呢?与谁说风险最小呢?谁又能听得懂他内心的哭泣呢?

显然还是那个理,如果亲子沟通顺畅,教育易如反掌,父母显然是上乘选择。

通常,孩子上了大学,离家远了,沟通少了,与家长亲而不近了,心也远了。

所以,父母更要意识到与孩子保持心的接近,从保持沟通做起,沟通品质是一个人的生命品质。大学生无论遇到困难还是喜讯,都需要人来分担苦痛或分享喜悦,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

而沟通通常分二种,一种是与自己的沟通,一种是与外界的沟通。如果与自己沟通得好了,那么,内心就会充盈,就会积极乐观。如果与外界沟通好了,就会有成就感,就会有一种正向沟通的收获之乐。

如果你与孩子的沟通保持住了,出门在外求学的孩子,他们的苦痛被你分担了,他们努力付出后的收获被你分享了,这样就满足了孩子被最爱的人了解的欲望,亲子之间的内在连接就会产生感应,孩子的压力释放了,精神养分汲取了,人格健全了,自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反之呢,你走不近孩子的内心,孩子也没欲望与家长沟通。反正,家长也听不懂,也给不出建议性意见,做好朋友更是不可能。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足够的能量来承受压力、消解压力,那么一个封闭的孩子慢慢形成,如果沟通缺失很多,各种心理问题也便正面袭击。

真是教育如戏,全靠演技,沟通的演技。

怎样做呢?

1、与孩子约定沟通的时间与方式。与孩子达成合约,形成相对固定的沟通习惯,不定期的零碎的沟通要有,更应有完整的定期的沟通习惯,以一周或二周为一个周期,或家长主动,或孩子主动,视谁方便既定,合约形成后要执行,一旦某次没严格执行,家长有监督提醒的任务,而方式可谓多样,电话、视频、微信等等均可。

2、提前做足功课。对孩子所学的专业或生活的环境要有相应的了解,多上孩子学校或专业网站,将可能考虑到的主要问题罗列出来备用,规定时间做一次完整的有效的沟通。切记,倾听是沟通的第一要点,用智慧打开孩子倾诉的闸门,耐心听好每一句话而不打断,再慢慢共同讨论分享。还可嵌入家庭情况,也让孩子定期了解家庭建设的情况。

3、沟通的反馈。反馈就像礼物一样尊重,是一种责任,对于上一次沟通中存在的问题或需要解决的事,要有反馈或处理,以便很好地结束上一次沟通,开始下一次愉快的沟通。

4、沟通的技巧。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或风趣幽默,或明察暗访,别还是传统地问考了多少分,排名第几,更要问,恋爱了吗?要给专项经费吗?

或许,如此沟通好了,大学学子也便活在爱里,遇挫时,可能会选择拿自己开个玩笑、运动流汗宣泄,接受家人的抚慰和鼓励……这些“应对方式”,能帮一个人迅速进入健康振奋的良性循环,而不论孩子多少岁,都有机会“在爱里获得重生”。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