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信心的培养和发展,是孩子自我意识不断成熟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它既能促使孩子产生积极主动的活动愿望和大胆探索的精神,也能促使孩子乐于与人交往和相处。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是孩子应该具备的良好的心理特征。
现在,不少父母都存在一个共同的苦恼,就是觉得自己的孩子缺乏自信心。在面对一些问题时,常常是事情还没开始做便先提出一大堆担心,或是尚未进行实践活动,就自以为不行而不敢尝试。
自信心是每个人做事成功的动力和源泉。父母要时时以赞赏的眼光看孩子,让孩子扬起自信的风帆,迎接成功的喜悦。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1、父母可以从日常生活人手,,适时、适宜地提出孩子力所能及或稍稍努力就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目标,给予孩子独立锻炼的机会,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建立真正的自信心。
2、鼓励、赞扬对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是很有益的。在孩子做事之前,父母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当孩子取得了一点进步之后,可以这样鼓励孩子:“你比上次进步了!”“跌倒了,自己爬起来!”“你能做好!”“我们再试一次!”“你能行!”
3、开展各种家庭活动,比如小朋友聚会或全家外出旅游,并让孩子在这些活动中承担一些任务。
5.父母学会倾听,会使孩子感受到父母很在乎他的观点和看法,从而更愿意对父母倾诉心里话。当然,父母要尽可能地与孩子保持平等的交流姿态。
孩子,我要对你说
1、每个人的自信都是建立在自己的“强项”上的,当你集中经历于你能做得最好的事情上时,你会觉得自信心大大增强。
2、自信过分了,就是不自量力。自信不是凭一腔热血,更不
能凭主观臆断。自信来自于实力。运用知识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平,自信也就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了。
1、认清自己的想法
有时,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我们想什么,而在于我们如何去想。哲学家斯宾诺莎说过:“由于痛苦而将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简单一点来说就是妄自菲薄、自己看不起自己。悲观的人常常会心情抑郁,而无法摆脱这种情绪。
2、放松心情
努力地去放松心情,不要想不愉快的事情。或许你会发现事情真的没有原来想的那么严重。会有 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3、幽默
学会用幽默的眼光看事情,轻松一笑,你会觉得其实很多事情都很有趣。
4、与乐观的人交往
与乐观的人交往,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会在不知不觉中感染你。
5、尝试一点改变
先做一点小的尝试。比如:换个发型,画个淡妆,买件以前不敢尝试的比较时堪的衣服……看着镜子中的自己,你会觉得心情大不一样,原来自己还有这样一面。
6、寻求他人的帮助
寻求他人的帮助并不是无能的表现,有时候当局者迷,当我们在悲观的泥潭中拔不出来的时候,可以让别人帮忙分析一下,换一种思考方式,有时看到的东西就大不一样。
7、要增强信心
消除自卑的关键还是在于自己。只有自己首先相信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并乐观地对待每一天,,才能使自己生活的更快乐。悲观的人通常并不是缺乏工作或做事的能力,他们缺少的就是自信。
8、正确认识自己
正确认识自己首先要正视自己的过去。要对曾经的成绩有一个恰当的分析与评价。
9、客观全面地看待事物
一个有自卑心理的人,往往会更多地看到事物不利于自己的一面,而忽视了对自己有利的、积极的一面,不能对事物进行客观地分析与判断。
为了消除自卑心理我们需要努力提高自己透过现象抓本质的能力,能够发现事物积极的一面,特别是要善于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优势.而不是哀叹命运的不公.感慨生活的无奈。
10、积极与人交往
不要总觉得别人看不起你而不敢与人交往。要消除这样的不良心理,首先你要自己看得起自己,要知道你并不比任何人差。
这样,别人也会对你刮目相看,你甚至可能从别人身上获得赞美和鼓励。积极与他人交往,可以从中学习别人的优点,这样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
11、在积极进取中弥补自身的不足
很多自卑的人都是较为敏感的,很容易将外界的信息理解为一种消极的暗示,从而加重了自卑感而难以自拔。
当然,假如我们能够正视自己的缺陷,并努力去改正它们,奋发向上,积极乐观,一定会获得更多的快乐,从而增强自信、摆脱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