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十八届三中全会,开放单独家庭可以生育两个孩子,到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实施,“二胎”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点。但是与之而来的还有一系列的问题,要不要生,如何解决生育二胎之后家庭格局的变化和家长关注中心的改变引发的新的矛盾,是社会尤其是家庭教育当中所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如何应对这个政策带来的诸多改变与挑战,也是目前所有准备要和已经有二胎的家庭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二胎政策;变化;家庭教育
一“二胎时代”出现的背景
不同时代的家庭教育总是深深地印上那个时代的烙印。1980年的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确立了20世纪末将中国人口控制在12亿之内的奋斗目标,提出“一个家庭只可生育一个孩子”,在这之后3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人都在这一生育政策的指导下,严格贯彻着国家要求。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独生子女的数量已突破一亿。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作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重要决策,我国人口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分析这一新政策出现的背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解读。第一,政治背景。据联合国统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这一数字届时将超过美国人口的总数,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引人深思。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危机与挑战也是非常巨大的,劳动力供给不足成本增加,经济发展速度被动放缓,工作机会减少导致国家税收不足、养老问题难以解决等等都是人口老龄化容易引发的问题。第二,经济背景。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
&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目前中国的总生育率只有1.4,远低于人口更替的平衡水平2.1,已经非常接近国际上公认的1.3的“低生育陷阱”,而人口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没有人口优势给经济发展带来丰厚的人口红利,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就少了一枚盾牌。一旦人口增长后劲不足,很容易造成经济发展的速度减慢,不论是对社会的发展,对市场的运行,对国家的创新都容易造成巨大的影响和破坏。第三,社会背景。“失独”问题成为社会之殇,独生子女家庭丧子之痛令人深思。我们暂且不说独生子女家庭生育、养老等基本功能有所弱化,这一子女群体面临沉重的养老负担有心无力、独木难支,一个家庭一旦失去唯一的孩子对于父母来说无疑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失独群体的情感慰藉迫在眉睫,社会面临“政策困境”。除此之外,这些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加重了社会的负担,老人的“失独”不仅是家庭的灾难,更是社会之殇。第四,文化背景。独生子女的教育出现问题。我国独生子女的数量目前已突破一亿,数量上升质量并没有紧随其后,相反,很多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家长的过度宠爱导致孩子的心态、性格发生恶性的变化,以自我为中心、独立性差、性格蛮横等是很多独生子女身上都存在的问题,另外,青少年暴力问题、犯罪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以上问题迫在眉睫,国家积极应对挑战,及时调整人口政策,作出“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决定。在党和国家政策的积极号召下,全国各地积极响应,不少家庭纷纷选择生育二胎,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二胎热”,可见,“二胎时代”已经到来。
二“二胎时代”家庭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二胎时代已然到来,在经济、文化、社会、教育等各个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象只是一个元素,在其背后反映的一定是社会和时代提出的问题,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1]。一个新的社会问题的出现必定会带来相关的挑战和契机,本文着重分析“二胎时代”的到来对于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产生的影响。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的家庭教育同样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一个家庭新生命的出现,整个家庭都是环绕着一种喜悦和激动的气氛,其中大孩也不例外,初为哥哥姐姐的喜悦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占据了他们的内心,如果父母教育的好,这种感觉是可以维持甚至升华的,这是一个家庭教育的崭新的机遇。传统的独生子女政策下的孩子往往独立性较差,不会与人分享,做事任性蛮横等,长此以往,很多孩子的性格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表现在行为当中就是占有欲强,做事暴力,缺乏震慑力,有的家长甚至因为孩子的这些问题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由此可见,在很多家庭中,孩子的教育是缺乏引导的,家长缺乏教育智慧,家庭教育是面临一定问题的。
但是,在二孩的家庭中,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将会改变,家庭教育面临着契机:
首先,大孩在父母的正确指导和教育下,主动承担起对弟弟妹妹的责任,帮助父母照顾二孩,这样,孩子的责任感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育,将来他们踏入社会中也会成为一个有责任的主体;其次,父母无暇分配太多的精力,很多情况下大孩就要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这对于他们独立性的增长是非常有益的;再次,对于以前大孩独自占有的资源,现在有了弟弟妹妹与他们分享,在父母正确教育方式的引导下,孩子是很愿意分享的,因为分享和共享中的乐趣是一人独享的时候体会不到的;最后,在以上种种情况之下,孩子的性格也磨砺的更加温顺和大度。这些都是“二胎时代”家庭教育面临的机遇。
&
(二)挑战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渐放开,很多家庭想要生养第二个孩子,但是这些家庭的父母大多数是80年代独生子女政策下的“独生”父母,作为独生子女一代的的父母如何迎接二胎的到来,如何解决由生二胎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和家庭教育的新矛盾、新问题可谓是一个千头万绪的话题。家长的初衷都是好的,无非是想让老大有个伴不那么孤单,两个孩子之间相互照顾相互陪伴,自己老了也能多一个依靠。但是,家里突然多了一个新生命,对于家中老大的挑战也是非常大的:首先,原先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老大面对所有人突然转移的一大部分精力之后的适应问题;
次,父母尤其是母亲由于精力有限对老大的爱骤然减少引发孩子恐惧、失衡的心理状态;再次,在不良情绪作用下引发老大的一系列恶性表现例如对弟弟妹妹的报复对待等;最后,随着家长对其要求的增多和他们自己占有权的减少的巨大落差对于孩子一生性格的形成的重要影响等等。这些问题看似是潜在的,但是如果处理不好,情况却是非常严峻的,它们都是家长们所不容忽视的家庭教育面临的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平衡好两个孩子的关系,如何让大孩的心态健康地发展,是很多家长们所忧虑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不受到家长的认真对待,那么孩子的问题就会越来越突出,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一生性格的形成。
三二胎家庭出现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家庭模式改变引发家庭成员关注度的减少传统的独生子女政策下的家庭结构多为“2+2+1”模式的主干家庭(即由祖父母、父母和子女三代人构成的家庭)或者是“2+1”模式的核心家庭(即由父母和子女两代人构成的家庭)。这种家庭模式下,孩子得到了来自所有家庭成员的爱,所有的成员围着一个孩子转,他永远是众人的焦点,因此也比较容易形成自我为中心,对父母强烈的依赖性以及责任感缺失等一系列问题。唯一的孩子就成为了家中的“小霸王”,“小公主”,性格上也相对蛮横、任性,叛逆心理比较强。但是,从家庭氛围看,单个孩子家庭气氛是相对民主和宽松的,父母往往更为尊重孩子的意见,在孩子犯错误时,一般会采用比较温和的方法教育子女,严厉的手段除非孩子犯了不可原谅的错误,一般情况下是不经常使用的。他们之间的亲子关系也是相对比较融洽的。然而,有了二胎之后,这种情况将会被打破,孩子越小越可爱,这往往是很多家长的观点,也因此家长开始偏心小的,老大受到的关注度明显减少,放在老大身上的父母及祖辈的精力也开始逐渐转移,突如其来的失落感和落寞感包围着他,让他脆弱又敏感,而在孩子的世界当中,有没有被关注、是否被忽视和冷落是比天还要大的事。
久而久之,他的内心必定会产生对家庭成员的隔阂、抵触并由此引发系列连锁反应。家长的厚此薄彼、亲小疏大,看似是某一特殊时期特殊需要的产物,但是孩子的神经是脆弱的,心思是单纯的,他们会思考:父母是不是不爱我了?他们是不是嫌弃我了?我的存在是不是多余的?在这些本不属于他们思考的问题的压迫之下,老大的心理发生扭曲出现问题不足为怪。而且,二孩和多孩家庭的气氛相比一个孩子的家庭要紧凑一些,家庭氛围的民主程度也要差一些,父母的宠爱减少,家庭氛围也变的不如之前宽松,对于老大的要求也显然多于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对于孩子的要求,当老大犯错误的时候,家长往往缺乏耐心,用较为严厉的方式教育孩子,对老大过于严格和苛刻。在这种种改变和压力的催化下,亲子关系出现了紧张的局面,孩子的心灵在紧张的家庭关系的作用下,承受了太多不能承受的压力,往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二)精力不足导致父母对大孩要求的增多另外,之前家中只有一个孩子,他们对父母的依赖性比较强,自理能力也比较差。但是新成员的到来,家庭的事务突然多了起来,原本时间充裕的父母可支配的时间减少,繁多的家务和工作量可能会让父母变的措手不及,对于第一个已经有点长大的孩子,父母自然会减少照顾的精力,这时候就出现了老大被要求长大的现象,这种要求是无声的、强制的。老大快速的长成让父母不再操心的独立自主的乖孩子,家长才能腾出时间来照顾小的。但是,往往迅速长成的会因为中间缺少了某些环节而畸形成长,或者是表面表现的听话而内心十分偏执、愤懑、不快乐,而一个孩子长时间的不快乐是会导致某些心理障碍的。“专横的方式可引起子女与双亲的疏离,产生无足轻重感,当父母要求不合理时,可引起子女的反抗或消极抵抗情绪;放任和过分宽容可使子女感到双亲与自己无关,从而也有碍于他们形成极为重要的约束力和依从关系。总之,双亲对子女的约束作用过大是不宜的,而完全削弱这种作用也会使子女形成软弱的性格”[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