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你问的问题里面看到你的整体教育理念,你没有自己的教育立场,给孩子爱和自由发展他的自主性,但是这个自主性必须有原则有边界。我们刚才看到的第一堂课,孩子转过身,我第二堂课有很多规定不能这样不能那样,如果这一堂课上任何一个孩子触犯这个规定,我立刻会提醒他,下一堂课你会看到那个孩子扭头看后面的老师,我过去就会把他的头转过来,但是我不会发火不会有情绪。一班20多个孩子我没有发火训他们没有恐吓他们,全班的孩子都变好了,第三堂课纪律更好了。那是用什么方法?你孩子擦鼻涕那件事情,如果孩子鼻涕出来了,给你卫生纸请你把鼻涕擦掉。我们唤醒自己的孩子去探索,但是孩子探索了我们都不知道怎么了,能不能用不一样的方式擦鼻涕。孩子四岁的时候不是有绘画天赋,两岁到四岁吸收了这个世界上很多的表象,以形象符号的形式储存在大脑里,他们必须把它表达出来表征出来,表征的方法一个是象征性游戏,就是过家家,一个就是绘画,一个是语言,一个是行动。他画画不是因为有绘画天赋,如果孩子想用绘画表达自己的大脑储存的经验和符号的话,一个老师让他去画一个小鸟,画一个动物还要颜色填到线里面,老师在干吗?说明这个老师不懂得孩子的发展规律,这个教法是不对的,如果懂得的这个老师不应该这样教。明天我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有一个关于引领孩子欣赏和绘画的课,大家可以看一下。教孩子东西要懂得孩子,你本来教孩子让孩子更好,结果却让孩子更糟,这图个啥。我们花了钱花了时间破坏孩子。两个人一唱一和,但是唱的不对和的也不对,用武力的方式会造成这个孩子同样用这样的模式生活,用这样的模式去发展自己,是这样一个人格模式。突然不允许他这样了,还去打人家,你们用侵犯他人身体的方式来解决别人的问题,我们在公司里面老板是不是都拿侵犯我们身体的方式解决我们和老板之间的问题?这是不对的。解决孩子问题的过程是让孩子学习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要用孩子出现的问题帮助孩子发展,而不是制止这个行为,这个行为制止了对孩子一点用处都没有,不是造成孩子心理的伤痕就是造成孩子将来连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想法都没有了,你说什么我就干什么。很多中国的妈妈要么彻底放任,我们叫忽视孩子,要不然管的死死的一点空间都不给孩子,恰到好处才是好的教育。巴学园每年都有培训,可以参加我们的培训有几场之后会有想法的,养孩子是大事,千万不能想着怎么来就怎么来。前几天一个妈妈给两岁七个月的孩子喂大量的维生素C和A,把孩子喂傻了。医生说三个月不吃这个孩子就恢复正常,我特别吃惊,到三个月你来让我看看。我不知道那个孩子状态成那样了,三个月不吃药就会恢复成原状,很可怕。养人不是天生的,必须得学习。
我认为,在孩子弄坏了东西后,家长应当根据孩子弄坏东西的原因和孩子的过错程度来决定对孩子的态度,而不应当一概地以训斥的方式来处理。
一是如果孩子是因为生气或者发脾气而故意打坏东西的,那么家长就应当及时对孩子予以严肃的批评,甚至于可以对孩子实施一定的惩罚。
二是如果孩子是因为不小心(也就是说孩子存在着一定的过失)而打坏东西的(例如,孩子在家玩耍时,爬到了沙发上蹦跳,导致沙发被弄坏),那么,父母就应当告诉孩子玩耍时的注意事项。
三是如果孩子是在帮忙做家务的过程中不小心弄坏东西的(例如,孩子放假期间帮忙洗碗时不小心将碗掉到地上而摔坏),那么家长首先应当表扬一下孩子肯做家务事这一优点,然后再告诉孩子洗碗时应当注意的问题,让孩子下次注意。
四是如果孩子虽然弄坏了东西,但不存在孩子的故意或过失的,那么家长就不应当责怪孩子。例如,我就遇到过这样一件事,家长为了让孩子能找到红领巾,就用一只玻璃杯压住红领巾的一个角,故意将红领巾的另一个角挂在桌子下面。当孩子寻找红领巾并且发现挂在下面的一个角时,他就使劲一拉,结果将压在红领巾上的茶杯拉掉在地上摔坏了。这件事其实并不是孩子的责任,但孩子的家长却埋怨孩子做事不小心。
五是如果孩子弄坏的是家里的珍贵物品,那更不应当责怪孩子了。这是因为既然是珍贵物品,就不应当放在外面、不应当放在孩子能拿到的地方,甚至应当锁起来。因此,既然孩子拿到了并且弄坏了,那么作为家长来说也有保管不善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更不应当怪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