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在招聘的时候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当然并不是因为觉得专科生没有能力,大部分企业在招聘的时候也知道学历并不代表能力,有学历而没有能力的人不在少数。
之前看过一个调查统计,用人单位平均看一份简历的时间是多久呢?大约是15秒,也就是说他大致扫一眼简历,基本就确定要不要录用这个人了。
如果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待招聘,用人单位永远不会关心公平还是不公平的问题。招聘主要的目的当然是找到一个能力比较强,并且和岗位相匹配的人,但是在茫茫人海之中怎么去找到这样一个人呢?
如果不考虑成本和效率的问题,最为简单的做法就是来者不拒,给每个人一次公平的机会,而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之前听过一个说法,大部分用人单位在进行招聘的时候,他们根本不太清楚自己要找一个什么样的人。
&
虽然,用人单位在进行招聘的时候,都会写清楚招聘的岗位、工作的内容以及技能的要求,但是用人单位真实的目的是想找到一个未来能够为公司创造价值的人,这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就是有能力的人。
什么样的人是有能力的人呢?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也没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判断标准。
有两个应聘者,姑且就A和B吧。A同学的学习能力比较强,但是在平时并没有接触到太多的口语表达方面的训练,因此在面试之中并不是很好,而B同学恰恰相反,学习能力并不是很强,但是平时的主要精力就放在了与人交际上,因此在面试中的表现非常好。
学习能力算是一种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也算是一种能力,到底应该录用哪个人呢?其实从企业长远的角度来看,企业肯定应该优先录用学习能力比较强的,毕竟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可塑性会更大一些。
对于大部分工作岗位来说,仅仅依靠笔试或者面试,是很难判断出一个人能力的高下的,更何况有些能力是可以伪装的。
所以,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最为简捷有效的办法就是设定一定的招聘门槛,比如说通过内部推荐的形式,或者是定向校招的形式。
有一份统计数据显示,企业中的80%的优质工作岗位都是通过内部推荐的形式完成招聘的,内部推荐可以减少人才筛选上的失误,提高选人的效率。
如果是内部推荐,不能够完成人才的招聘计划,这时候会选择去一些院校定向进行招聘。那么问题又来了,到底应该是去哪些学校进行招聘呢?
肯定是优先选择985或者211院校,然后是普通本科的学生。高考都已经筛选过一次,为什么自己还要费力去筛选呢?
虽然说这是武断的一个决定,有可能会错失在专科院校之中一些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是与其花十天的时间去专科院校筛选一个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还不如直接去一些知名院校本科院校用一天的时间,筛选十个有可能是能力比较强的学生。
更何况大学不断的扩招,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都变得越来越普遍了。在大部分省份,只要不是天天睡大觉,基本都有一个专科院校可以读,而要读一个本科院校,还是需要努点力的。
随着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本科生在找工作的时候,也变得相当务实,不断的调低自己的期望薪资。如果萝卜和肉的价格是差不多的,一个理智的人肯定会优先选择多买点肉,而不是选择买萝卜。
用人单位当然也是这样想的,本科生都多得用不完,更何况本科和专科生都是一张白纸,都需要重新培养,那还不如优先选择本科生。
有一句话说,怀才就像怀孕一样,时间久了才能让人看出来。怀才却是像怀孕一样,是需要时间积累的,但是如果自己怀的是才华,不要等时间久了再让别人看出来,而是要主动的来显示自己的独特性,让别人尽早的看到。
之前都遇见过一个技术大牛,只有高中学历,高考之后没有考上满意的大学,因此辍学在家经学了四年的编程,每次都在一些技术论坛上分享自己的经验,最后被一家数据挖掘公司看到,开出20万的年薪。
大部分毕业于普通院校的学生,并不是自己没有能力,而是自己的能力没有显著性,自己的能力没有足以达到让用人单位知道并且确信,你拥有的能力真是他们所需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