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
一 |
学期 |
一 |
单元主题 |
我们的运动会 |
教材 |
上教版 |
||||||
主题 |
绘画 |
评价模块 |
绘画与表达 |
课时 |
1课时 |
||||||||
教学基本要求 |
本课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一年级美术第二学期第七单元《我们的运动会》,属于“造型表现”模块中“绘画”的学习内容。 《教学基本要求》 1.1.1初步学会线条造型。⑤初步学会用重叠、遮挡的方法表现出物体的前后。⑦能画出有动作变化的人物。 1.1.6初步学会构思创作。①能收集与主题有关、感兴趣的素材。②能根据主题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联想和想象,大胆表现形象和画面内容。④初步学会用围绕、前后、对比等表现方法安排主次。 |
||||||||||||
教材分析 |
作为小学阶段美术“主题画”学习中的初级阶段,以绘画为主要方式,本课引导学生以运动会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表现奔跑中的人物动态主题画。本课是暨单元中《拉拉队》一课的后续,教学重点是人物跑步的侧面动态特征,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大胆表现主题创作的能力。 |
||||||||||||
学情分析 |
一年级学生对于跑步这个主题很熟悉,平时在体育课、运动会中经常进行跑步比赛,所以对跑步的姿势、面部表情、赛跑时的背景都有体会和感受。但若要把跑步瞬间的动作定格下来似乎就难了。人物侧面跑步的动态以及人物与场景组合的表现有一定的难度的。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知道跑步时的动态特点,学会用线条概括人物形象,能尝试表现比赛跑的氛围。 过程与方法:通过拗摆电线人与真人照片相比较,探究用单线概括人物动态的方法,在观摩教师示范与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单线到具体线描人物的绘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跑步时人体的动态美,培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激发奋勇拼搏的意志,形成细致观察的意识,和大胆表现的习惯。 |
||||||||||||
教学重难点 |
重点:知道人物跑步的侧面动态特点。 难点:用线条概括人物形象。 |
||||||||||||
作业设计 |
作业内容:能画出一两个侧面跑步动作并组合完成主题的画面。 作业要求:① 动作幅度变化 &&&&&&&&& ② 画出比赛气氛 |
||||||||||||
教学准备 |
学具: 勾线笔、油画棒、等 教具: 田径跑视频、同龄人作品、课件等 |
||||||||||||
教学资源 |
PPT课件、范画。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学习活动 |
关键提问 |
评价要点 |
||||||||||
一、 感 受 与 发 现 |
1、 观看学生体育课上比赛跑的录像,观察跑步的动作特点。 2、 学生体验跑步动作 3、 出示不同的跑步姿势图片 4、出示课题《比赛跑》。 |
你们在干什么? 跑步的时候身体哪些动作幅度变大了? 人物跑步时有什么动作特点? |
能否通过观看录像、图片及体验知道人物跑步的动态特点。 |
||||||||||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学生的录像,初步了解跑步时人物动态的变化,感受比赛激烈的气氛。 |
|||||||||||||
& & 二、 探 究 与 表 现 |
1、播放电线小人GIF 2、出示电线小人、摆一摆、画一画跑步的动作 3、学生小练习,摆一摆、画一画电线小人 4、提炼电线人和人物动态的关系 5、教师示范由单线人物到线描形象。 6、学生练习画跑步线描人物形象 7、同龄人作品欣赏 |
怎样用最简单的线条概括出跑步的动作特点? & 怎样把电线人画具体呢? & |
能否用电线概括人物动态。 & 能否画出的单线跑步动态。 & 能否画出单线具体到线描跑步形象。 |
||||||||||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及教师示范知道跑步时侧面动态人物特征。 |
|||||||||||||
三、 构 思 与 创 作 |
1、 出示跑步图片 2、 出示操场背景 3、 摆一摆比赛跑的场面(前后追赶、前后遮挡)出示板书 4、作业要求: & ① 动作幅度变化 & ② 画出比赛气氛 & |
“比赛跑”主题至少要几个人? 他们在哪里比赛?周围有什么? 怎样画出比赛跑的激烈场面? 怎样跑的更快点? & & |
了解比赛跑是一群人 & 能否感知一群人前后遮挡跑步 & & 能否感知跑步的速度,添画风、道具和背景。 & |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知一群人跑步的激烈,以及前后遮挡关系。能按要求认真独立完成绘画作业。 |
|||||||||||||
四、 展 示 与 交 流 |
1、自评,互评 2、教师点评 评价标准: 1)人物动态形象特征表现完整、生动。 2)画面组织有变化、能表现主题。 3、教师小结:适存春季运动会圆满结束了,田径运动员也评出了奖项,下节课我们来颁奖,设计《我们的奖牌》。 4、拓展 |
你能根据作业要求评一评自己或同学的作品吗? |
能否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
||||||||||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评述,学生能根据作业要求评述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知力和欣赏评述能力。 |
|||||||||||||
板书设计 |
《比赛跑》 动作特点:头部——方向、身体——变化、四肢——变化 主题表现:你追我赶、气氛渲染 |
||||||||||||
美术作业评价标准 |
优& 秀 |
主题画人物跑步形象特点表现完整、生动。画面组织有变化、有运动场上的气氛。 |
|||||||||||
良& 好 |
能画跑步动态人物形象特点,画面有前后、大小关系 |
||||||||||||
合& 格 |
能画跑步动态人物形象特点。 |
||||||||||||
须努力 |
不能画动态人物。 |
||||||||||||
&
教学反思
&&& 基于第一教时的反思和课堂实践上遇到的问题和预设的解决策略,我对教学
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整节课的设计和架构有了新认识,下面就来谈谈我对《比
赛跑》第二课时在前期思考和课堂教学上的一些反思:
一、&&&&&&&&&&& 前期准备充分、完善教案设计
设计《我们的运动会》单元,挖掘《比赛跑》这节课在单元中学生要学什么,
怎样学的问题,我通过知识的结构化、教学目标和对应的重难点关系,进行了重新梳理,做了以下调整。
1.调整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人物奔跑时四肢变化的动作特点,学会用线描的方法画出人物奔跑时侧面动态的,主体与背景组合形成主题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交流、发现侧面人物跑步时的动态特征,学习用线条表现人物动态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跑步时人体的动态美,培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激发奋勇拼搏的意志,形成细致观察的意识,和大胆表现的能力。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知道跑步时的动态特点,学会用线条概括人物形象,能尝试表现比赛跑的氛围。
过程与方法:通过拗摆电线人与真人照片相比较,探究用单线概括人物动态的方法,在观摩教师示范与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单线到具体线描人物的绘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跑步时人体的动态美,培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激发奋勇拼搏的意志,形成细致观察的意识,和大胆表现的习惯。
调整思路:
1)知识技能目标中,对于知识模块,刚接触新知识的时候我们用“知道”,知道了知识里的原理和规律就是“了解”,最后就能“运用”了。对于新授的“跑步动作特点”应该用“知道跑步时的动态特点”。“初步了解”放在目标里,不具检测性。
2)过程与方法不是重复知识技能目标,而要落脚在运用什么方法来呈现以上知识技能的过程。我从结构图学科技能中“用线条概括人物形象”分两个步骤,一是,由真人到单线概括;梳理了“通过拗摆电线人与真人照片相比较,探究用单线概括人物动态的方法”二是,由单线到线描形象。梳理了“在观摩教师示范与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单线到具体线描人物的绘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我修改了“大胆表现的能力”,中“能力”一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表现的是品格、情感、态度、和习惯,能力在一节课里要达到有点困难,一般就化为技能、知识等。
2.教学重难点
第一课时教学重难点设计:
重点:人物跑步的侧面动态特征。
难点:创意表现赛跑主题的氛围。
第二课时教学重难点设计:
重点:知道人物跑步的侧面动态特点。
难点:用线条概括人物形象。
调整思路:
根据重点包涵难点这一规律,我思考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人物跑步的侧面动态特点”,第一课时的难点和重点没有关联性,故难点就调整成“用线条概括人物形象”。
重难点落实策略:
1)第一环节“感受与发现”解决教学重点
第一环节的关键问题是“跑步的时候身体哪些动作幅度变大了?”、“人物跑步时有什么动作特点?”;通过观看学生自己的跑步视频、观察跑步的动作特点;学生原地跑步体验跑步动作;观察不同跑步姿势图片。通过感受与发现解决教学重点。
1)第二环节“探究与表现”解决教学难点
第二环节的关键问题是“怎样用最简单的线条概括出跑步的动作特点?”、“怎样把电线人画具体呢?”;通过播放电线小人GIF,学生摆一摆、练一练、教师示范画电线小人到吧电线小人画具体,这些都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如何用最简单的线条概括出跑步的动作特点,又如何表现单线人物到线描形象,解决教学难点。
二、&&&&&&&&&&& 课后及时反思、提升专业能力
在第二教时上课的每个环节比较顺畅,教师的语言也比较儿童化。相对第一
课时,本节课用拗摆电线小人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概括跑步的动作特点更接近一年级学生的学情,课堂效果较好。但在第三个环节,画出比赛的氛围表现的不够突出,课堂作业呈现效果不够理想。对于这些问题,我做了以下反思:
1.&&&&& 部分同学运动员画的小,画面主体不突出
解决方法:把一张A4大小的纸一裁二,学生就画一个跑步的人物动态。那怎
样把人物画的大呢?我在示范的时候用语言提示“现在魏老师要把电线小人画到纸上去喽,首先我要把纸撑撑满,铅笔打轮廓要画的轻轻的,因为等会勾线的时候要用橡皮擦掉的。”来引导学生感知画造型时,构图要饱满;并且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铅笔打样稿要轻轻下笔、便于定稿时擦掉。
&& 2.学生人手一幅作品时间来不及,画面呈现的效果也不尽理想。我分析一下,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比赛跑是主题画单元教学中的内容,故两个以上运动员才能称之为“比赛”,学生必须要画出多个跑步人物动态,还要有前后遮挡,便于突出你追我赶的比赛气氛;二是突出比赛氛围还要适当加上背景来烘托主题。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一年级的学生画出两个以上跑步运动员造型,另外既要涂色又要加上背景来表现画面的完整性,难度较大。
&&& 解决方法:将绘画形式做调整,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作品取代个人完成作品,每位学生画好一个跑步人物动态,剪下来贴在打开面操场主题背景上。那对于你追我赶的比赛氛围如何表现呢?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在背景创作上,我绘制了操场跑道,分为1-5号跑道,学生在之前观看同龄人作品时感知过你追我赶的比赛氛围,在粘贴人物形象时就能表现出比赛的氛围。
&&& 感悟:反复磨课能够让老师更好的把握单元重点,理解单科教学和单元之间的联系。只有在前期研究透彻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如何落实重难点策略后,上课时才能调理清晰,才能更好的分解每个环节的目标,才能对每个环节学生达到的程度进行有效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