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常见问题

高楼层的房子未来会被人们“嫌弃”吗?

常见问题
  • 2021-12-28
  • 浏览

摘要:开发商的话,意味深长,表达了责任,也表达了担忧。如果维修不顺畅的话,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朱国钟教授有过相关研究,通过大量数据模拟购房者、开发商动态行为,并结合房价、房龄、供给和城市扩张影响,他推测出,未来国内也可能出现贫困区,主要就集中在现在的高层住宅里。

&

高楼层的房子未来会被人们“嫌弃”吗?两个例子“管中窥豹”

随着城市化不断发展,城里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在业内习惯称之为“水泥森林”,在住宅市场上也是如此,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县城,我们随处可见密密麻麻的高层住宅小区。

不可否认,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通过建造高层住宅可以节约土地,增加居住人口。如同样地基建10层住宅与建20层住宅,后者可以增加一倍居住人口。在买房时,我们大多买房者从开发商那里听到的也尽是高层住宅的优势,如少蚊虫困扰、视野开阔、透气、不潮湿等等。但很少有说高层住宅的缺点,这也很正常,谁会说自家“东西”不好呢?

由于人口原因,在国外,高层住宅比较少,而我国的高层住宅快速发展也是在近二十年,可以说,大面积建高层住宅,我们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没有先例也难有成功经验复制。所以,不少人对未来高层住宅的“命运”表达了担忧。一位开发商直言不讳地讲,实话实话,30多层的“高层住宅”想推倒重建几乎不可能。


01
在一次与做生意的朋友聚会时,曾聊到买房的事,我这位朋友算是比较有见识的人,常年游走在世界各地,在这期间应该是赚了不少,二十年下来,陆陆续续置办了不少房产,欧美、内陆城市,甚至包括中国台湾。他自己说,对房产的好坏确实没有太多研究,就认为需要把钱沉淀在固定资产上更放心。不过,在他看来,通过这些年的发展,在内陆北上等地的房产给他带来了较大收获,而早些时候在中国台湾买入的房产没赚到钱。

去过中国台湾的人都知道,这里的房价也非常高,而且这些年一直涨了不少。当时也费尽很多周折才买下来房子。朋友当时认为,能买到价格比较适中的房子算是幸运的了,这套房子比较靠近商业中心,总楼层好像是50-60层吧,记得买时的楼龄大概是30多年,这套房子位于第42层,后来才知道,还不允许出租,自己也从未住过。

这些年房价涨了不少,朋友打算把这套房子转出去,挂出去差不多有1年半时间了,印象中,期间只有一人询过一次价,此后每隔3个月,就往下调一些价格,奇怪的是,连问都没人问。后来才听经纪人说,这个小区的电梯时好时坏,熟悉的人都知道,住进去非常不方便,楼层太高的住户遇到电梯坏了,好几天都不上下楼。真要买这样小区的房子,一般也都是中低收入群体,总价低是他们考虑的因素,当然也会多番比较。

在朋友看来,如果是低楼层应该比较受欢迎,大几层,十来层应该问题都不大,即使房子老旧一些,还是有市场的。要怪就怪自己确实不怎么懂,当时中介人说价格低就没考虑其他了。听朋友说,如果现在还按购买时的价格卖出还是有一定把握的,但他还是有些不甘,毕竟持有了10几年,各种成本还是可观的。

02
说来也巧,这些天,在朋友圈连续几天看到中介朋友发的一则卖房信息。咋一看标题,还以为是吸人眼球的卖房宣传,标题为“120万房子,房主急需用钱,80万甩”。我心想,又是老一套,也没多问。正好,这个时候中介朋友向我打听一个人,我也顺便跟他提了这则信息,我说,你们又在搞什么噱头,他也知道瞒不过我,给我说了实话。

房子并不是他们中介代理的,而是他的远方亲戚自己的房子,现在委托他帮助卖一下。我说,外地房子让你卖,谁会买?他坦诚道,这房子是当时亲戚买给自己孙子上学之用,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想转手掉。但与当时买房找关系相比,现在卖房反倒困难了。

虽然现在二手房市场不那么“热情”,但按理说只要价格合适,出手问题也不会太大。对于价格方面,中介朋友说,最开始当地中介给亲戚房子评估价为120万,挂出去半年多都没人问,后来每3-5万一次降低报价,一年多过去了,就是现在的甩卖价。一直卖不出去,亲戚也很着急,问当地中介到底多少能卖出掉?得到60万的答复,差点把亲戚气得“半死”,要知道,亲戚买的价格就达到80万左右,加上办证还要多些。

我们知道,这些年各地房价大都涨了不少,为什么这套房子这么难卖呢?中介朋友道出了实情,这套房子位于44层,当时亲戚自己还是比较钟意这个位置房子的,听开发商售楼员说这个楼层说视野好,还能享受市区的繁华和夜景,升值潜力自然不错。现在亲戚始终不明白,当时都抢着买的房子为什么就难出手呢?


03

随着城市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新出让的地块,高层住宅规划占据了大部分,20-30多层的住宅是很多城市的标配。在很多人看来,建什么才能买什么,遍地是高层住宅,不买高层,难道人人去买别墅吗?无奈选择而又必须。但不得不说,高层住宅虽然解决了眼下的居住问题,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长期价值,原因何在?

大家知道,开发商上商人,盖房子都是以赚取利润为目标,亏钱的事不会做也做不下去。除了禀赋较好的空旷地外,还会拆建一些老旧小区,盖楼层高得多的住宅获得利润。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现在开发商拆迁的居民小区或者城中村,均是以平房或者多层为主,就算如此,在拆建工作推进过程中并不顺畅。补偿低了,你会愿意吗?

如果说现在盖20多层、30多层高层住宅能维持开发商合理利润的话,那么再过二三十年,这些高层住宅面临拆迁窗口期,该如何选择呢?如果继续拆的话,开发商会盖多少层才能获得利润呢?按照过去的算法,可能需要盖60层、80层,甚至更高。有人说,到那时,技术问题都解决了,但让人担心的是,这个拆建成本谁能承受?你,我,他?

不过,也有人提出了,为什么要拆呢?我们不能是经常有看到“数百年建筑”吗?我们可以一直居住下去!房子出些问题,可以维修!那么,这种说法可行吗?

没错,我们在买房时,都交了一笔维修基金,基本按照房价2-5.2%不等缴纳。在开始几年,我们一般很少使用到,有些可能是使用困难。但随着时间推移,若再过15-20年,大楼陆续“生病”,维修基金开始不断消耗,30年、40年,楼龄越老,维护费用就越高,终究有消耗完毕的时候。那个时候怎么办?每家每户出钱维修?现在老小区装一部电梯都困难重重,何况需要持续不断的维修费!只能说,形成一致意见太难。

当然,也有人说了,现在建造技术相比过去高多了,房子质量也该没问题,怎么会动不动就维修?真是如此吗?这个还真难说。按照有关规定,我国多层住宅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高层住宅为70年。至于真的能使用多久,不妄加猜测,倒是可以听听笔者这些天看到的一位百强开发商说的一段话,阳光城执行董事长兼总裁朱荣斌说道:

“我在办公室里,每天看着外面的高楼,心想随着楼龄增长,这些高楼一旦出现质量问题,维修起来难度该有多大?玻璃外墙松动掉落、建筑结构老化、机电系统老化等,都是未来可能存在的问题。”

开发商的话,意味深长,表达了责任,也表达了担忧。如果维修不顺畅的话,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朱国钟教授有过相关研究,通过大量数据模拟购房者、开发商动态行为,并结合房价、房龄、供给和城市扩张影响,他推测出,未来国内也可能出现贫困区,主要就集中在现在的高层住宅里。

为什么这么说呢?房龄老了,安不安全先不说,经济条件较好的人首先离开高层住宅,经济差一些的人待具备条件后,陆陆续续也搬走了,剩下的大都是收入较低的群体,当然,还有不少租房人员,如此延续,高层住宅的命运是好是坏,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有人说,想几十年后的事,是我们想多了,过好当下再说吧。笔者则认为,既然不少人表达了担忧,我们何不多做一些设想,无论是规划上,还是质量管控上。您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留言交流!

&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