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4月2日,昆明·宜良第五届宝洪茶文化旅游节开幕,同期举办了宝洪寺茶山公路通车仪式及采茶体验、采茶比赛、炒茶技艺大赛、彝族祭茶等系列精彩活动。
宜良宝洪茶产于云南省宜良县城西北5公里的宝洪山,涉及匡远街道宝洪社区、永丰社区,该区域林木交荫,云雾重、日照短、漫射光多,昼夜温差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肥力强通透性好,孕育出的茶叶品质上乘、汤色清亮、清香扑鼻、香高持久、滋味醇厚,是久负盛名的茶中珍品,亦名十里香茶,据宝洪寺残碑考证,历史可追溯到1300多年前的盛唐时期,曾作为皇家贡品,是为人称道的名茶之一,曾有“云南龙井茶”之称,于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几年来,宜良县坚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执着,深怀以茶兴业、以茶惠民的情怀,大力弘扬茶文化,着力打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牌,专心做好品质茶、生态茶、健康茶,以茶为媒,深度推进茶旅融合、茶食和合、茶禅糅合,致力把小茶叶做成大产业,推动观念之变、茶乡之变,以延展茶源之广、茶道之深、茶韵之浓。现宝洪茶山茶叶种植面积共计1.5万余亩,总产量近60吨;为壮大集体经济,成立了宝洪社区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永丰绿春苗木种植合作社;销售平均价格600元/公斤,实现总产值4000余万元;宝洪茶销量及售价不断上涨,茶农得到种茶致富的实惠,品牌影响力和经济价值显著提升。
宜良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孙自林在启动仪式上表示,今后将持续办好宝洪茶文化旅游节,把宝洪茶打造成为推介宜良旅游文化的名片、促进招商引资的平台、结交八方宾客的桥梁,全面提升宜结良缘之地、温泉康养之都、苗木花卉之城“三大品牌”影响力,不断擦亮“中国烤鸭之乡·世界溶洞奇观”城市名片,高质量打造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东部新兴发展极,用最优质的服务、最优越的环境、最真挚的热忱,向社会各界展示一个开放的宜良、进取的宜良、诚信的宜良、和谐发展的宜良。无论是城市建设的千城一面,还是文化传承的难以为继,都是令人扼腕的“城市之殇”。这一方面是由于快字当头的发展观念主导了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是由于利字当头的政绩观念影响了城市建设规划。这不仅让城市的市民失去了“悠然见南山”的生活节奏,更让城市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文化氛围。因此,我们应传承、创新文化,赋予城市特色品格。
以人为本,转变观念,保留特色文化,赋予城市特色品格。城市的发展根本不是高大的建筑,不是腾飞的经济,而是居住在城市的居民,而如今大部分城市的发展观都是以“快”为准,以“大”为绩,忽视了对人居、人文的考量。就如现在的千城一面,大量高、大、全、新、奇、怪的钢筋混泥土湮没原本城市的文脉与传统,也让居住于其中的居民找不曾经的记忆和心灵的皈依。曾有一位教授,举着三个不同城市的地标建筑,却难以分辨。我们不得不哀叹城市特色的消失。千城一面的悲哀不仅归咎于盲目求快、求大的政绩观念,更归咎于唯GDP是论的考核标准。这样的考核标准下,也就不难理解为何那些传统的古建筑会在钢铁怪兽的摧残下,轰然倒地。其实,我们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充分考虑人文传承、人居记忆,充分保留城市的文化特色,只有这样发展,城市才会更有魅力。
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发展文化产业,赋予城市特色品格。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民俗、人文风情,统一发展势必不符合当地的需求,同样,不同的时代下,有不同的需求,盲目跟风也不能响应时代的号召。茯茶古镇,传承茯茶文化,传播茶道精神,打造中国特色城镇范例;河南登封,定位旅游名城,诠释大禹精神,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重庆涪陵,瞄准特色产业,发展榨菜文化,构建长江非遗文化高地……当下众多城市,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成绩斐然。这些城市的文化产业的发展中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同时,在文化底蕴的加持下,产业的发展也为城市打造了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同时创造了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因而,只有紧跟时代,考虑当地实情,发展自己的特色文化产业,才能为当地的文化发展,城市发展增添动力。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居民看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对城市特色的要求,没有特色,就没有乡愁。唯有在传承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脉络、特色民俗的过程中,顺应时代要求,创新突破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才能赋予城市品格和特色,才能让中国的城镇化建设迈入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