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常见问题

西方人物雕塑与中国古代雕塑有什么差异? 进来了解一下

常见问题
  • 2023-08-19
  • 浏览

摘要:秦汉时期中西方人物雕塑差异,不论秦始皇兵马俑还是汉俑,展现的都是强大阵列的威严、庄重之美;而古希腊罗马的雕塑强调的是个人所展示出来的美。例如罗马皇帝奥古斯都的雕像:目光炯炯,好像看到了光明的前景。这种情况在秦始皇兵马俑和汉俑中是找不到的。

西方人物雕塑以欧洲为中心,代表性作品主要有古希腊雕刻、古罗马雕刻、中世纪雕刻、文艺复兴时期雕刻、18世纪雕刻。西方人物雕塑艺术源远流长,作品繁多。一般认为,西方雕塑史上有四个最为辉煌的高峰期,分别是古希腊罗马时期、欧洲文艺复兴时期、19世纪法国雕塑和20世纪西方雕塑。中国古代雕塑是中国古代艺术精华,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如秦汉雕塑的粗浑、雄大,魏晋雕塑的健朗和潇洒,唐宋的丰富、端丽等。也充满了写意传神的特点,认真追究起来,很少有像古希腊作品那样符合现实中的真实标准的。由于中西方审美观点的不同,导致中西方人物雕塑差异很大。中国的审美观强调的是一种集体之美。西方的审美观强调直白、明晰、奔放;而中国则强调委婉、内敛、保守。中西方审美观点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上。
西方人物雕塑
& 秦汉时期中西方人物雕塑差异,不论秦始皇兵马俑还是汉俑,展现的都是强大阵列的威严、庄重之美;而古希腊罗马的雕塑强调的是个人所展示出来的美。例如罗马皇帝奥古斯都的雕像:目光炯炯,好像看到了光明的前景。这种情况在秦始皇兵马俑和汉俑中是找不到的。
中国古代雕塑
& 另外,比如在西方人物雕塑中,男子和女子多为半裸或全裸的姿态,给人一种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这是因为希腊罗马人欣赏人类魁梧、圆润的体格,但是,这在中国的雕塑中是绝对找不到的,但是和西方直观就可以感觉的效果不同,中国的雕塑家希望间接、婉转地去表达这种美,希望观众去联想、去感受。中国的文化是一种典型的大陆型文化。其显著的特点就是产生了农耕文明,以崇尚内敛、信仰集体力量为核心的审美观。这种文化意蕴在秦始皇兵马俑和汉俑等雕塑作品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而西方文化是一种典型的海洋文化,它强调冒险和征服,极具扩张性。这种文化反映在西方人物雕塑艺术之中就会特别突出个人的英雄气质和外向、奔放的审美情趣。“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在上海思南公馆举办,97岁高龄的艺术史大家迈克尔·苏立文,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对谈。尽管上海酷暑灼人,也阻挡不了读者的热情,这场中外名家的艺术交流精彩观点频出。
牛津大学荣休院士迈克尔·苏立文,是20世纪第一个系统地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现代美术的西方人,被誉为“20世纪美术领域的马可·波罗”。他是西方研究中国现代美术史的权威,研究成果被西方许多所大学作为美术类教材广泛使用。此前,凝聚其毕生心血的著作《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上、下)由北京世纪文景出版。
上世纪40年代,苏立文以国际红十字会志愿者身份来到中国支援抗战。在中国,他不仅结识了后来与他相伴一生的中国妻子,还深深迷恋上中国艺术,苏立文讲述道,“在成都我第一次认识中国艺术家,有吴作人、丁聪、刘开渠、庞薰琹……”苏立文教关山月英文,关山月按《芥子园画谱》教授他中国画技法;吴作人在他家阳台完成了《青海市集即景》的创作;庞薰琹拿出昂贵的油画颜料为苏立文夫人吴环绘制了一幅画像;丁聪、叶浅予、张大千等人向苏立文讲述游历边疆的见闻,并赠送他各类画作。得知苏立文对现代中国艺术的浓厚兴趣,素不相识的黄宾虹给苏立文寄送了一幅精巧的袖珍山水画。
苏立文回到英国后重新进入本科,学习艺术史,为研究中国艺术做准备,他的传奇经历,也使他成为西方世界撰写现代中国艺术史的不二人选。1959年,当他的西方同行还认为现代中国艺术不是一个值得严肃对待的课题时,苏立文出版了简略的《20世纪中国艺术》,也由此成为西方首位系统研究20世纪中国美术的学者。此后,他的研究从20世纪中国美术延伸至整个中国艺术史,《中国艺术导论》、《中国山水画起源》、《艺术中国》、《东西方艺术的交流》等专著源源而出。1997年,又经数十年的潜心研究,凝聚苏立文毕生心血的《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英文版正式出版。在不断对自己著作中的错误进行纠正,并与中文版译者书信往来,讨论中文版内容处理之后,《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中文版今年终于面世。苏立文一再表达希望能倾听更多中国学者和读者的声音,“我们不得不问的问题是:中国学者和艺术家如何看待西方为理解中国艺术所做的努力?”他期待“能够从博学的中国读者的建设性批评中获益”。作为一名最早将中国艺术传播到西方的艺术家,苏立文对中西方艺术怎么看?苏立文认为,关于中西画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然而近代以来,中西画的界限正在逐渐被打破。“曾经有一幅画,博物馆无法界定其应该是中国画还是西方画。”苏立文说,随着时代的发展,时空、地域的差别正在逐渐模糊。今后,个体性的差异才是最主要的,因此年轻艺术家应该保持激情和自己的个性。

李磊评价苏立文“具有田园式的考古精神”,“他有很强的自学精神,真正把自己投入到这个社会和所有真实发生的事件当中去吸取资料,归纳起来形成判断。”他特别提出,“随着信息交流越来越发达,我们这种时空的差异会减小,而个体的差异会显得更加的重要。下一个阶段,我们可能更多地去观察一个个体艺术家或者个体文化,他基于个人的经验所创作和提出的艺术作品和感受是不是能够感动大家,而不会过于注意它是发生在伦敦还是发生在上海。”

西方人物雕塑与中国古代雕塑有什么差异? 进来了解一下(图1)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