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 昨天,上海市教委公布了2014年非上海生源高校应届生进沪就业申请居住证、申办户籍的两个办法。若申办户籍,单位、个人均需满足相应条件,并按& 进沪就业评分办法&打分,今年落户标准分为72分。用人单位不得委托任何中介机构等申报。
用人单位在与高校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时,不得在协议中规定& 毕业生如未能办妥落户手续则与其解除就业协议&等相关内容。用人单位应承诺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严禁弄虚作假,一旦发现,视情节轻重,暂停直至取消其申请资格,并将失信信息记入诚信记录。对已骗取获得的本市常住户口、居住证及时注销。
非上海生源高校应届毕业生进沪就业,须缴纳6个月社保后,才能由个人到居住地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申办《上海市居住证》。获得居住证后,再由单位为其申请居住证积分。
上海市教委学生处处长平辉表示,2014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落户仍将通过打分的方式进行,但以申领《上海市居住证》为主渠道,直接落户的毕业生主要用于引进上海实施国家战略、建设& 四个中心&和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建设的紧缺急需人才。尽管申办的时间上有所延迟,但从宏观上来说,在沪合法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各学历层次非上海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都能办理《上海市居住证》,并获得针对应届毕业生设立的居住证积分。
截至2013年12月底,从上海高校和外省市高校共引进2013届非上海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3.85万人。其中,直接落户1.85万人,占48%;申领《上海市居住证》约2万人,占52%。办理居住证已成为毕业生进沪就业的主要渠道。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陆靖表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可能依然严峻,一方面是在全国& 调结构、促转型&的过渡时期,短期内对就业有影响,另一方面,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进一步增加,今年达到727万人,面临一定总量压力。
从上海情况看,今年上海高校毕业生总量为17.8万人,与2013年基本持平。截至3月上旬,共有9000余家本市用人单位在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进行了2014年上海高校毕业生用人需求信息登记,用人需求总数超过9万个。与去年同期相比,用人单位增加900余家,增幅11%左右,用人需求总数增加1.5万个,增幅近20%。增幅主要来自中小民营企业,从行业看,制造业、通信业、现代社会服务业需求有小幅增长,金融业呈小幅下降。
市教委学生处处长平辉介绍,今年工科本科毕业生起薪每月能达到4000元左右,但文科生的起薪要低很多,一般在2000元上下。尤其是专业特色不明显、毕业生综合素质不强、学校就业工作相对薄弱的部分民办院校毕业生就业有困难;财经类、政法类、文史类、艺术体育类毕业生就业可能遭遇需求偏少、要求偏高、起薪偏低、单位缺乏吸引力等问题;部分女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也会有一定难度。
鼓励毕业生进社区就业
截至今年3月上旬,上海高校毕业生研究生签约率为33%,本科生签约率为17%,专科(高职)生就业签约率为15%。不同学历的毕业生签约的时间段有所不同,目前属于阶段性差异。
陆靖介绍,上海将进一步推广实施大学生社区服务计划,选聘更多年纪轻、素质好、作风实的优秀大学生到社区担任居委会主任助理或书记助理,培养一支了解基层工作实际、掌握基层工作方法、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专业社区工作者队伍。去年在三个区进行试点,每个区接纳毕业生50人,今年希望扩大到全市17个区县。此外,继续激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尤其是科技创业。上海有很多创业服务机构、孵化基地和创业基金,为有创业意向和创业项目的大学毕业生提供场地、资金、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