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户政中队
树牢以“人民为中心”服务理念
坚持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
创新“五心”服务
多年来始终保持
服务“零投诉”
工作“零差错”
队伍“零违纪”
“三零”成绩
在今年7月21日召开的
全省公安系统功模表彰大会上
被评为
全省优秀公安基层单位
以人为本,服务更“热心”
在工作中,中队民辅警们,坚持“换位思考、主动服务”,秉承“接待热情一点、说话和气一点、微笑多一点、办事快一点”,群众不接待完不下班、事务未办结不离岗,让群众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今年3月上旬,板湖镇居民刘女士来到派出所户籍窗口求助,称自己于2016年11月捡拾了一名女婴,收养至今一直未办理户口,现因孩子上学需要,请求帮助解决落户。中队知悉后,与派出所户籍民警共同指导刘女士提供相关手续,并会同有关部门对刘女士家庭及弃婴遗弃地点附近群众进行走访调查,积极寻找当时的目击者、知情人等,排除被拐可能,确认孩子确实为弃婴,并开具了相关证明,最后将各项佐证材料提交上级公安机关审核,终于将孩子的户口和入学问题解决。
孩子9月份上学后,刘女士特地带着的孩子“小雪”(化名),将一面绣有“热心服务 一心为民”的锦旗赠送给户籍窗口以表感谢。
以人为本,服务更“细心”
中队民辅警们,坚持以“最多跑一次”为服务标准,制作了高频业务办事指南,放在窗口显目位置,让群众一目了然。在工作中,坚持以“解答咨询一口清、发放资料一手清、受理审核一次性”为最低要求,经常性开展岗位练兵,检验业务功底,确保业务办理准确高效。
今年4月19日,居民丁先生来到窗口求助,想将孩子的户口从河南省卢氏县迁回至阜宁,但因疫情原因无法赴河南办理相关手续,一时心急如焚。针对疫情期间特殊情况,中队立即指导辖区派出所户籍民警通过视频连线、查找档案等方式,现场便帮丁先生办理了迁移入户手续。灵活变通的处理方式、便捷高效的办事效率赢得了丁先生的连声赞叹。
规范窗口,服务更“贴心”
与县职教中心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邀请国家级职业礼仪培训师,围绕接待群众文明用语、行为仪态举止、棘手问题应对处置等内容,采取现场实景模拟的方式,对全县户政窗口民辅警开展礼仪和业务培训,全面提升工作人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定期梳理日常户籍管理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利用每月内勤例会开展业务培训,要求每一名工作人员熟记窗口纪律及行为规范,做到“精通业务、真诚服务、遵纪守法、认真履职,切实树立起公安窗口良好形象。
优化流程,服务更“省心”
结合阜宁县实际情况,创新推出“就近办、一窗办、码上办、快速办”的新服务理念,目前已实现户政、车驾管、出入境等89项236种业务一站式快速办理,让群众和企业“就近可办、多点能办、少跑快办”,享受“一门进出”方便快捷、“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告知”节约时间,“一网通办”提高效能、“一次办妥”高效惠民红利。今年以来,综合窗口累计办理各项高频业务1.82余万件,接待群众咨询求助8000余人次。今年又将“盐之e警”综合服务窗口延伸到古河、益林等偏远乡镇,让辖区群众足不出镇即可一窗通办所有业务,为乡村百姓提供实实在在的便利。
解决难事,服务更“暖心”
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以“钉钉子”的韧劲为群众解难纾困。今年来已解决各类疑难杂症67件,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沟墩镇林河村的小媛媛,母亲是云南拉祜族人,早年来阜后一直没回过老家,当年是在“接生婆”的帮助下出生的。因没有出生证,今年10岁了还没有户口,一直上不了学。按照规定,没有出生证明,则需要有亲子鉴定等辅助材料才能补登户口,可小媛媛家徒四壁,根本无力承担鉴定费用。了解情况后,户政中队联合沟墩派出所关爱工作站,一方面联系从事亲子鉴定工作的机构申请免费鉴定,另一方面与沟墩实验小学协调特事特办,让小媛媛先入学后补手续,确保不耽误孩子上学;同时,在云南警方的大力协助下,查明小媛媛并未随母在云南落户。三管齐下,一个星期内就办齐了所有手续,顺利地为小媛媛落了户口。拿着户口簿,小媛媛兴奋得夜里睡不着觉,不停地念叨:“我也是一名小学生了!”其父亲特地送来了锦旗,哽咽着感谢公安机关对其全家的帮助与关怀。
阜宁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户政中队
将继续以
更优的服务
更高的效率
更佳的形象
服务群众
以“小窗口”服务“大民生”
用“小细节”赢得“大满意”
以政务服务人的实际行动
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盐城阜宁公安微警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