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常见问题

因为一笔钱,我竟然失去了申请海归落户的资格?

常见问题
  • 2023-08-19
  • 浏览

摘要:上周,小编推送了一篇最新海归落户政策的文章相信不少同学都了解了国家对留学生回国是非常优待的不过在真正落户申请的时候有人却

上周,小编推送了一篇

最新海归落户政策的文章

相信不少同学都了解了

国家对留学生回国是非常优待的

不过在真正落户申请的时候

有人却因为一个细节问题产生了麻烦

这不,小编最近就在豆瓣上看到

一位同学因为个税改革

导致自己申请落户失败

个税改革对海归有什么影响?

留学生归国应该如何缴纳个税

从而顺利申请落户呢?

小编来给你支个招!

1

个税改革对留学生落户有何影响?

以上图为例:海归落户上海,在个税这一块有哪些要求呢?

个税改革都改了些啥?

1

专项扣除

新个税法改革最大的亮点就是专项扣除,包括教育支出,大病医疗,赡养老人,住房贷款,租房支出等内容。

而且扣除是累计的,每年的3月-6月,进行上年度个税的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简单来说,前面月份缴费少,后面就逐渐增加,全年来看整体缴的税不变,不存在多扣少扣的情况。

2

税率优化调整

首先个税起征点从3500元提升到了5000元。

其次,扩大3%、10%、20%三档低税率的级距,3%税率的级距扩大一倍,现行税率为10%的部分所得的税率降为3%。

大幅扩大10%税率的级距,现行税率为20%的所得,以及现行税率为25%的部分所得的税率降为10%。

现行税率为25%的部分所得的税率降为20%;相应缩小25%税率的级距,30%、35%、45%这三档较高税率的级距保持不变。

随着此次个税起征点的提升及税率调整,个税纳税金额将有所变化,相应的留学回国人员申请上海户口的个税缴税标准也将发生变化。

我们先了解一下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 工资收入金额-各项社会保险费(五险一金等)-起征点

应纳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以某留学回国人员税前工资收入7200元为例

个税起征点调整前个税纳税额为:

应纳税所得额=7200-各项社保费和住房公积金个人应缴部分共1260元-3500起征点=2440元

应纳税额=2440*10%-105=139元

个税起征点提升后个税纳税额为:

应纳税所得额=7200-各项社保费和住房公积金个人应缴部分共1260元-5000起征点=940元

应纳税额=940*3%-0=28.2元

这样一算,改革后的确能省一大笔个税呢!

上海海归落户对个税的要求

海归留学落户上海,对个税的要求很简单:个税要求和社保匹配,社保基数=交税基数。

假设你每月税前工资10000,就按照10000社保基数交社保,按10000的基数交税,你税后每月卡里有8135。

什么是“个税和社保匹配”?

因为一笔钱,我竟然失去了申请海归落户的资格?(图1)

社保基数有个上限和下限,的下限是4279,上限21396(3倍社会平均工资)。

就算你工资再高,比如每月30000,不避税的话,你的社保缴费基数也只有21396,税是按30000来交税,这也叫匹配。

缴纳的个税只要不低于对应的社保,在落户审核的时候就算是匹配的。

说白了,只要你所在的公司不避税,你就不用为社保和个税担心。

开头那位同学的情况怎么办?

如果申请了个税抵扣,就可能会出现所缴纳的个税低于应匹配的社保,就像开头那位在豆瓣提问的同学那样。

个税抵扣有两种选择:

1,通过填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给任职受雇单位,单位在每个月发放工资时办理专项附加扣除选择。由公司帮你抵扣个税。

2,选择次年3月1日-6月30日,自行向汇缴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汇算清缴申报时扣除。

开头的那位同学可以选择第二种,现在先按原来方法落户,避免新个税抵扣条例对落户进程造成影响。

等落户成功了,明年再自己去办理个税抵扣。

2

海归落户这9点不注意,个税解决了也没戏!

海归落户把个税问题解决就万事大吉了?

当然不是!

至少在上海,海归想要拿到户口,必须注意以下9点,否则你就会被列入落户黑名单哦~



1

公司注册地必须在上海

最新政策《留学回国人员申办上海常住户口实施细则》上明确规定:落户必须由上海的用人单位办理。

如果你签的是外地的公司或者在上海只是个办事处,也没有在上海工商局注册,是不符合落户条件的。

2

公司注册资金必须大于100万

你所在的公司无论规模大小,只要注册资金小于100万,你都无法办理落户申请。

3

所签公司在人才大厦上了黑名单

在办理之前,一定要去问问上海人才市场负责落户窗口的工作人员,查询所在单位有没有问题。

4

个税缴纳的单位名称和劳动合同上必须一致

劳动合同与社保、个税缴纳,三项材料中的用人单位名称必须一致,才能办理落户,如果不一致是无法落户的。

像劳务派遣类的就不能申请落户。

5

不能代缴社保

让上海的人力资源公司代缴社保,即使是符合人才大厦的规定的人力资源公司,也不予办理落户!

6

营业期限剩余有效期必须大于6个月

&只要在办理当天,你所在公司营业执照的有效营业期限大于6个月,就可办理落户!

7

回国不是直接来上海工作的也不行

&留学回国后先在别的省市就业,而不是直接来上海工作的不能落户。

8

海归父母不能连带办理

&留学回国人员的父母户口不能随迁上海。

9

海归配偶不能落户

留培学通员回国后结婚的配偶,不属于随迁范围,不能落户上海。

3

和落户问题相比,海归更操心的是“落地”!

不论海归落户碰到什么问题,都免不了一个大前提,就是:你得先完成就业。

可光是这个就业问题,就够让海归们头疼了。

这话怎么说?

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国内应届毕业生预计高达834万,归国参加秋招的留学生可能突破75万。留学生不仅要和留学生竞争,而且还要和国内应届毕业生竞争。


最重要的是,还要面临国内各种各样的裁员潮……

留学生头顶着“海归”荣耀回国,却心塞地发现,光环逐渐在淡化。

更有甚者,开始宣扬留学无用论,留学生还不如国内的985,211院校更适应市场需求,更吃香。

留学生真的就不如国内985、211的学生了吗?

也不尽然!

海归群体在国内发展的优势

根据《中国海归就业创业报告》做的采访调查显示,经过留洋生涯后,海归群体在国内就业方面存在的优势主要包括“语言及跨文化沟通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和“生活适应能力强,更加独立”,选择比例分别为 73%、59% 和 37%。

此外, 也有受访者认为海归的就业优势还包括“批判性思考能力强”、“更了解海外市场,容易在海外市场建立品牌或分销渠道”、“更具创新能力”等。

截图来自《中国海归就业创业报告》

也因为这几点,不少海归“落地成盒”

必须客观承认的是,海归光环淡化一方面是大环境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留学生自身对国内市场缺乏新的认识。

下面小编来总结一下留学生求职常掉的几个坑,大家要多多注意哦~

因为一笔钱,我竟然失去了申请海归落户的资格?(图2)

1

专业盲从扎堆

哪个行业好哪个热门就选哪个,比如说,近年来金融企业的入门级岗位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这样面临的竞争就会加大。

所以说专业排名固然重要,但还要看自己适不适合。

2

忽视国内实习经历

如果已有回国就业的打算,就应该去找一份国内实习。

国内的HR更看重你国内的实习质量和经历,国外的实习再成功再耀眼,毕竟国情不同,环境也不同,难免会有一些偏差。

3

缺乏职业规划,就业前才仓促准备

&有一部分学生认为,留学与职业规划并不存在很大的关联。

&但从长远角度来说,兴趣、性格是否与专业匹配,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都值得深思。

4

海归求职如何提高竞争力?

想被pick,得先知道雇主的需求

根据《海归就业发展报告》,金融、经济、管理等商科专业依旧占据了海归的半壁江山,接下来就是工科。

但现实状况是,最需要海归的行业并非金融行业,从雇主的角度来看,对海归人才需求最多的前三个行业分别是教育培训、金融和互联网科技,三者对海归人才的需求占到总体的50.6%。

其中,教育培训行业中,明确说明需要海外留学背景的岗位最为密集。

重视国内实习经历

GPA可以说是网申时的一块敲门砖,但是真正拉开与国内应届生差距的往往是一份“高质量的国内实习”。

只有这样,结合海归的身份,才能将隐性优势显化。

一份好的实习不仅能实现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明白企业在选人用人时的标准与偏好;更重要的是也能丰富自己的经历和简历。

摸清国内笔试/面试的套路

通常国内招聘的流程为网申-笔试-群面-小范围/单独面试-收到offer。

笔试千万不要临时抱佛脚,要知道国内企业的很多题目都非常诡异,比如一堆性格测试,期望自己临场发挥是不太现实的,唯有提早做准备提前练才行。

至于面试,一般公司可能会就一些时事热点让你发表一番见解,还可能问的问题根本和你的专业无关,只是来考验你对公司的了解。

如果只是一板一眼地答,就离面试官的期望相去甚远。在准备面试时要提前知道面试官喜欢问哪一类的问题,问题的背后他希望你答的点在哪里。

海归就业是申请落户的第一步

要突破国内应届毕业生的包围圈不容易

有提升自己的求职技巧

才能把自己的真正优势发挥出来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