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养=伪装,穷养=不爱?
仔细翻阅这2000多个答案会发现,对于“穷养”和“富养”,总是无法得到最优的解答,有人会觉得,富养女儿的本质是“伪装”她,有人觉得,先不论穷养富养,教养方式首先就不应该跟孩子的性别挂钩。
前段时间,大S和小S姐妹在综艺节目中关于育儿观念的差异,引发了家长们的讨论。
在节目中,小S的大女儿艾莉打电话想要买一件衣服,却被小S果断拒绝,因为那件衣服的价格超过1000块,但她坚持认为,小孩子正在成长,衣服穿不了多久就会小了,并且孩子本身没有赚钱能力,所以不应该去买1000块以上的衣服。
一旁的大S见状则表示“姨妈来送”,在她看来,潮牌的衣服超过1000块很正常,并且衣服样式可以穿到长大,性价比其实很高,何况艾莉刚在舞蹈比赛赢得第一名,这件衣服刚好可以作为奖励。
这也并不是大小S第一次在节目中暴露出育儿观的差异,在一期《康熙来了》中,大S就爆料自己曾经给小S的女儿送了一条Tiffany项链作为生日礼物,因为“觉得一个小学生应该知道什么叫Tiffany蓝了”。
节目一播出,网友的观点也分为了两派。一派站在大S那边,认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给到女儿尽可能优渥的生活条件,甚至觉得小S的女儿很“可怜”;但另一些网友则认同小S的做法,教育孩子学会节俭十分必要,大S的教育方式很可能会惯坏孩子。
但是,两人共同的特点是在教育上“富养”孩子,也就是重视精神富养。小S会送女儿参加昂贵的舞蹈培训,即使再辛苦、再奔波也全力支持。因此,家长对“富养”的认知应该清醒,也应该意识到,教育上的“富养”与生活上的“富养”的区别与意义。
怕的不是“穷养”,而是对比
关于富养的知乎热帖讨论下,有一个回答收获了2万多个点赞,一个女生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从小被穷养长大,捡其他大孩子的衣服穿、鞋子打了十几个补丁也不能换,在爱美的年纪,同学们穿着好看的花棉鞋,她却只能把一双旧棉靴穿过一个又一个冬天,在她的记忆中,“只要关于要钱买东西,都需要求很久”。
更令人心疼的是,在她还不懂事的年纪,因为想要得到一个用掉一大半的卷筒纸,答应了对方猥琐的要求。
但在回忆过往经历的时候,她说,自己的家庭渐渐从真的很穷到没有那么穷,但“后来家里不穷了,反而比穷的时候更难过”。这份难过来自于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中,与自己亲弟弟和表弟的对比:亲弟弟从小被富养着长大,而表弟家虽然条件很不好,父母仍然会尽力满足他看书的爱好。她在帖子中说:
“女孩,物质上富养不了,就精神上富养。
如果都不行,就别说女人都怎么怎么样。”
穷养女孩会让她很受委屈,甚至可能会让她为金钱失去原则,甚至为此受到侵害。由于男女性格、能力差异的原因,这些问题在女孩子身上,比在男孩子身上更为严重。但是,这些被广泛认同的观念,容易对很多家长产生误导:
许多人说的富养是指衣食住行方面,可以说主要是吃穿、化妆等,却很少有人提到教育方面。也就是说,很少有人注意到,物质富养与精神富养的区别,只是一味地谴责物质富养带来的生活条件的匮乏。
精神上的“富养”,就是让孩子时刻感觉到被关爱、被在乎,这或许比物质上的“富养”更为重要。
真正的“富养”,永远在于心灵
回到大小S的教育观,虽然在花钱这件事上有差异,但两人共同的特点是在教育上“富养”孩子,也就是重视精神富养。小S会送女儿参加昂贵的舞蹈培训,即使再辛苦、再奔波也全力支持。因此,家长对“富养”的认知应该清醒,也应该意识到,教育上的“富养”与生活上的“富养”的区别与意义。
很多明星也会提及如何教自己的儿女了解人生的道理。
孙俪邓超夫妇,常常在微博上分享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教给自己的孩子尊重他人、遵守规则、成为热爱生活又善良真诚的人。
郑渊洁作为收入列富豪榜第一位的作家,也曾给过儿子优渥的生活条件——“18岁以前要啥有啥”,给儿子资金开办摄影工作室,让儿子在家“上学”等等。但他最重要的成就,是教给儿子如何按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如何追随自己的兴趣并做好自己热爱的事情。他也深谙让孩子独立的重要性——“18岁以后要啥没啥”。
黄磊夫妇因为对孩子的培养方式高度开明、前卫而深受关注,但其实更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很注重对孩子兴趣、人格、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他们视为第一位的事情,是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以上这些,其实才是“最重要的富养”。
其实,正如“富养”有时候会带来爱慕虚荣、不切实际的索取、炫耀和展示的欲望,“穷养”也未必就是一件坏事。
教育从来都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的、多方面的问题。教育的起点是爱,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如果没有爱,再优渥的生活条件也无用;如果有爱,且能有智慧地爱,那“穷养”“富养”都不会成为限制教育条件的因素。因为真正的教育,永远都超出物质的层面,永远在于心灵。
最后,我想引用一位知乎用户的回答作为结尾,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如此成长:
“我希望她有她自己从小独立养成的三观,不用随波逐流。不用被人轻易左右。
我希望她能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懂得悲天悯人,从暂时无法改变的生活现状里找到自己的情怀归宿。
可以偶尔说谎,偶尔攀比,偶尔邪恶。但要看透自己的内心从而控制它。最重要的富养是要教会她什么是正义与善良,什么是恶毒与坏蛋。
因为我相信,只要她能分辨是非,不把无知当真知,不把恶毒当人性。可以把感动与真爱分清,可以把生活和梦想分清。那样她怎么去筹备未来的生活我都不必担心了。
因为到那时她已经成为了独立的她,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其实,只要翻开古今中外的历史,看看那些有作为的伟人或卓越者,并不是穷养与富养的结果,而是教养使然!
不管是司马光,还是曾国藩,都为中国在对子孙的教养上点燃了一盏盏的智慧之灯。
特别是诸葛亮的教子书,更是写得语重心长、言简意深: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教子书中虽然有一个“俭”字,但绝不是“穷养”的意思,可以说节俭是体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永恒的美德,不管他是穷人,还是富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
可见,教养,就是让一个人从年幼之时,是一定要明白的最基本的“是”与“非”的标准,是必须懂得的事理和常识。
教养,是一个人内在的良好的品格修养映射于外的优雅和从容之美,能让一个人从骨子里飘出芳香来。
所以,当一个人拥有了良好教养的时候,他就能举止合范,进退有度,在取舍之间能把握好分寸;
在成功之时,他可以喜不自胜,但不会得意忘形;
在失败之中,他可以黯然神伤,但不会意气消沉。
为官为富为贵,不会泯灭良知,不失侧隐之心;
身为布衣匹夫,依然会傲骨凛凛,心清魂净地做人;
在犯了错误之后一定会从自身去找症结,而不是怨天尤人,百般推脱责任……
教养,不是富贵人家的专属,也不是贫穷人家的私藏,而是任何一个家庭或父母或教师都能送给孩子的一笔无价之宝,是为孩子心灵世界打造的一盏智慧之灯。
孩子生于贫穷之家,拥有了教养,他知道自己怎样的立足现实和发展自我;
孩子生于富贵之家,拥有了教养,他知道怎样利用自己的优势开拓未来。
因此,教养,是培养孩子成人的灵魂,是教育孩子成材的基础,是一个让孩子在心身等方面得以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
只想通过穷养或富养的捷径,剑走偏锋,看似奇巧,自以为可以出奇制胜,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也不是“穷养与富养”所能涵盖的;
教育孩子是一种智慧,亦是对父母本身所具教养的一种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