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胆小什么原因造成的
1、原生家庭的生活模式、基因对孩子性格养成的影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把大人的言行举止一一进行观察、模仿。包括大人之间的互动、情感交流、社会交往方式等,内向敏感气质类型的孩子,常常有着谨慎小心的性格,处处瞻前顾后,外表呈现出羞怯、不敢尝试,让人感觉胆小懦弱。
2、家长的养育方式使然,妈妈在经常会以为自己给到孩子赞美和鼓励,而往往忽略了这种赞美和鼓励是否言辞有过?是否做到真正的鼓励而不是表扬?
3、安全感不足,孩子胆小懦弱、不自信等表现来源于没有度过好的陪伴期,如果在婴幼儿时期,母亲不在孩子身边陪伴,就会导致孩子安全感的缺失,孩子会出现内向、胆怯、不自信等问题。
4、过高的期望。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总是喜欢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当孩子达不到家长的要求或期望时,他不清楚原因,就会觉得“自己很不好”,让孩子陷入深深的自责和自卑之中。
1、从做基础的事情开始,有些孩子天生纤细敏感,所以个人的胆在比较小。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应该让孩子先做一些简单、容易的事情,等培养好孩子的自信心,他们的胆子慢慢就大了。
2、听听孩子的想法,孩子之所以会胆小是有缘由的,家长不要过多的呵斥孩子,要多理解孩子的难处。家长不要以大人的想法去要求孩子,要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3、不要太宠孩子,一部分孩子胆小,是因为有点是家长过度宠爱孩子造成的。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多锻炼孩子,让孩子真正成长起来,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有勇气,顶天立地面对一切。
4、要多鼓励孩子,有些孩子本身就比较胆小、怕黑、怕生人等,这时候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克服胆怯心理,让孩子心理上感觉到有人在帮自己。
成长的过程,就是在不断的突破原来的自己,建立新的自我,但是这个过程,需要在父母们的陪伴和鼓励下孩子们才可以安全的度过,不仅因为孩子们的心里脆弱,对一切未知的陌生感让他们会感到一种危险,所以,这个时候,就需父母的呵护下,逐渐的建立自信。
三、孩子胆小害怕表现
1、怕黑
宝宝怕黑主要跟他想象能力的增长有关系,宝宝会把和黑暗有关的一些可怕的事物,和自己建立联系,使得自己产生恐惧的心理。想要帮助宝宝不怕黑,光是说教没有太大意义,主要在于父母在黑暗面前的态度,如果父母很放松,那么孩子就会逐渐克服怕黑的心理。不到1岁的宝宝,有时并不是单纯的怕黑,而是害怕与母亲分离。宝宝与母亲分离,一般在14、5个月时,他们产生的焦虑程度最高。
2、怕敲门
宝宝害怕敲门声,很有可能和他先前的生活经验有关,只要再遇到这种情况时,妈妈不要立即丢下宝宝一个人,可以带着宝宝一起去开门,或者是给宝宝进行了充分的解释以后,宝宝愿意留在那让妈妈去开门,妈妈这时才能单独去开门。几次之后,宝宝便会逐渐克服对敲门声的恐惧感。
3、依赖父母
可以说2岁多的宝宝,生活中最大的烦恼便是与亲人的分离,分离后宝宝往往会体验到负性的情绪,我们一般称之为分离焦虑。同时,如果宝宝入园,在一个同伴较多的、充满竞争的环境里,宝宝还会出现陌生人焦虑以及同他人交往时的羞怯。家长可以在这段时间多让孩子单独和同龄小朋友相处,一方面降低孩子对成人的依赖,另一方面要提高宝宝对同伴的兴趣。当宝宝具备了同伴交往经验以后,便不会对入园产生恐惧。
4、怕大声
宝宝对大的噪音产生不安的反应是非常正常的,这个时候父母不需要做额外的特殊处理,只要将宝宝的不安心情讲述出来,让宝宝知道你是理解他的恐惧的就可以了。可以说这样的话“声音太大了!宝宝害怕对吗?没关系!妈妈在这儿陪着你。”
四、孩子胆小父母需注意的事项
1、孩子在接触和适应新的环境的过程中,需要家长前期的陪伴,在孩子渐渐熟悉的基础上,家长有意识的让孩子表现自己。比如孩子升级进入新的班级后,妈妈可以陪孩子在教室里玩一会儿再离开,使孩子对新的环境有一个逐渐熟悉的过程。
2、设置“最近发展目标”的任务给予挑战,激发孩子潜在的能力。例如孩子目前不愿意和陌生人打招呼,妈妈可以引导孩子在家长和陌生人说话时拉着孩子的手将孩子引导到陌生人的面前来。
3、多带孩子到你有孩子的朋友家里,或邀请你的朋友一起带孩子出去玩,让孩子学会和小朋友交往。如果时间不允许,你们可以几个家庭轮流由一个家长带着两个或三个孩子出去玩,这样既可以锻炼孩子的交往能力,又可以为家长省下时间。家长间还可以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
4、平时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坚强的毅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包办,而要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要注意的是:一开始父母要给予必要的指导,让孩子慢慢学会自己处理各种事情,而不能一下子就不问不管使孩子手足无措,更加胆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不自信,怀疑自己的能力。在遇到考试、表演或者其它重要的场合的时候,他们紧张、害怕、语无伦次,这让他们很沮丧。
01 测一测你是否自信
可以先通过下面的测试了解一下孩子的自信程度。
测一下你是否自信?
非常不同意:1分;比较不同意:2分;中立:3分;比较同意:4分;非常同意:5分;
1、只要我努力去做,就一定能解决棘手的问题。
2、即使有人反对我,我也能设法达成目标。
3、我感觉坚持并实现自己的目标并不难。
4、我能够应对生活中不同领域的各种意外情况。
5、我相信自己能有效地应对各种意外事件和挫折。
6、我喜欢新的机会。
7、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我能保持冷静。
8、我能解决自己遇到的大部分问题。
9、大部分时间里,我都是很有激情、备感充实、活力四射的。
10、我确信自己可以应对遇到的任何挫折。
答案:
a:41-50分
你是个自信的人,你坚定地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即使遇到困难也能取得成功。
b:31-40分
大部分时间你对应对各种场合和困境的能力还是很自信的。和大多数人一样,你对生活的某些方面更自信一些。
c:21-30分
你的自信力水平还不够高。你目前可能有些焦虑,或者对如何应对目前的处境感到迷茫。
d:10-20分
目前你的自信力水平很低,但这是可以改变的。自信力水平越低,进步的速度就会越快。
02 父母能做些什么
如果孩子自信程度比较低,父母该怎么安慰他们,更重要的是如何鼓励他们重建自信呢?
其实,自信并不完全取决于孩子是否优秀,而是在于他们怎么看待自己和别人,怎么看待什么是自信。比如说,他们认为自信的人 是什么样子的呢?
是不是:
慷慨陈词,在面试中得心应手;
可以与素不相识的人打成一片;
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也怡然自得;
……
但是,这些只是一些外在表现而已。父母可以告诉孩子,自信并不是像他想象得那样。
自信的人不是无畏,他们也会恐惧和焦虑
自信的人未必总是无所畏惧,他们也会为了很多事情烦恼,也会感到害怕和不知所措。
自信的人和不自信的人区别并不在于害怕和焦虑的程度,而在于如何忍耐而且不受影响地面对自己的处境。
想要自信,就要学会控制情绪。
肯定有些人或者有些事会让你感到难受或者烦躁,也许你不喜欢和人接触,不知道怎样面对拒绝,不敢主动发展一段关系,但是你只能硬着头皮去面对,学会为了长远的幸福管理这些消极情绪正是获得自信力的过程。
自信和感觉无关,和实现目标有关
本哈德·施林克在《朗读者》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我年轻时总感到自己一会儿信心十足,一会儿又自信丧尽。我想像自己完全无能、没有价值,同时我又觉得自己是天生我才,并且可以马上成功。在我充满自信时,我连最大的困难也能克服,但哪怕一次最微不足道的失误,也叫我确信自己仍旧一无是处。
你看,是不是人人都以为自信是一种感觉?但是一味听凭感觉的自信,好像又很不稳定。
实际上对自信更准确的解释,是指能够按照自己的长远目标坚持做自己该做的事,即使暂时有些不适应也能克服。
很多人虽然自信却很低调,不太引人瞩目却能征服生活中的挑战。因为他们能够:
抓住新的机遇;
应对挫折,并迅速从打击中恢复过来;
应对新环境、新困难和新机遇,把这些看作是挑战,而不是威胁;
主动做出改变而不是寄希望于他人或环境自动发生变化;
坚持不懈地实现自己的长远目标,哪怕是在感到焦虑、苦恼和害怕的时候,依然如此。
想要建立自信,就要学会设定目标,然后努力实现它。
越害怕,越自信
你是不是以为,害怕就是不自信的标志?
著名歌手谢莉·芭熙在出名之后承认:“我现在站在舞台上比以前更紧张。”但这反而能让她在成千上万观众的音乐会上完成出色的表演。
其实不是只有你才会感到紧张,有很多成功人士也和你一样,在接到新任务的时候惊慌失措。
为什么自信的人能够克服这种紧张情绪?
不是因为他们更骄傲、更不在乎,而是他们学会了轻度地紧张,并利用这种紧张感集中注意力,振作精神,把自己保持在最佳状态上。
有一件事你可能不知道,那就是越置身于自己非常害怕的情境,越是可能享受这种情境,甚至能够迸发激情,完成你平时不能完成的任务。
期待自信,不如打破思维定势
也许每个孩子都希望像电影里演的那样,某一天突然一睁眼,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充满了自信,生活焕然一新,再也不用畏畏缩缩。
但是这些只是愿望罢了。
自信力首先意味着不怕采取行动,并且主动掌控局面,但是,究竟要掌控什么呢?
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想法),那么他就会为这个想法感到痛苦(感觉),他无法努力去尝试新事物,更有可能一成不变地生活下去(行为),最终向自己证明,“我确实是个失败者”。
想自信,就要学会改变思维习惯和行为,你不主动做出改变,事情就不会有转机。
03 打破负面情绪的恶性循环
打破负面情绪占上风的恶性循环,可以教孩子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
1、积极的思维习惯和信念
自信的人,都有积极的信念;不自信的人经常用错误和失败折磨自己。但是,这都是可以改变的,通过有意的训练,你也可以获得有益的信念和坚定的信心。
2、行为
从最小的、你能做到的事情开始第一步,只要开始第一步,后面就好办了。
3、目标
制定明确的目标,可以让孩子搞清楚什么时候应该学习和安排生活,什么时候应该保留精力以达成目标。
4、资源
当你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想办法求助别人,同时也要挖掘能让你获得自信的资源。可以拿出一张纸,写下“我擅长做的事”,并回忆当你成完成一件事的体验,并且经常这么做。
5、心理弹性
从挫折、拒绝、批评中迅速恢复过来的能力很重要。那些打不倒你的,终将让你变得更强大。可以从小的挫折中锻炼,改变失败者思维模式,看一看不打击自己会怎么样?
6、坚持
提升自信力不是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