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居转户"新政:外来人才落户有盼头
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关于《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及《实施细则》一经出台,就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已经持有上海居住证人口的关注。是不是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转成常住户口?大量人口转成常住户口是否会带来一些问题?对此,华东师范大培学通口研究所教授桂世勋给予了全方位的解读。
《实施细则》是外来人才进入上海的可盼望渠道
《实施细则》的出台从总体上来说反映了上海的人才政策,是欢迎和鼓励外来人才来沪为上海的建设多做贡献的。这项政策有利于上海建设人才高地,也有利于上海市加快& 两个中心&的建设目标。对于很多外来人才盼望真正成为上海市户籍& 大家庭&中的一员,这项政策给他们带来了希望,是他们可以进入上海的有效渠道。
但他同时也相信,上海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一定会统筹兼顾,有一个到的总体& 居转户&人口数量调控规划,采取既适度增加在这个时期人口迁入的数量,解决外来人才渴望转入上海的愿望,又有利于实现上海人口合理规模、减缓户籍人口就业压力、搞好社会保障等的应对措施。
总体迁入人数需配额控制
很多市民担心《实施细则》出台以后会造成本地户籍人口过度膨胀的问题,桂世勋表示,人口数量的增长和很多因素有关,外来人口迁入城市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但他表示政府对上海市人口规模的总量会有总体考虑。& 例如,今后5年内上海市人口迁入总量会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有一个调控数量标准,平均每年究竟迁入多少人口也会有一个最佳调控数量标准,其中分配到通过居转户渠道迁入本市户籍的人数又会有一定配额比例,如果某年符合居转户条件的人数超过了该年调控迁入数,一部分人就可能要排队等待明年或更晚些迁入。&桂世勋举例说。
那么在这个& 排队&过程中,谁先谁后就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桂世勋个人提出可借鉴某些发达国家审批移民的两个较好的方法。首先可以优化完善& 打分制&,也是就对所有符合居转户条件的人员按照科学、合理、公正的& 打分&办法进行打分,条件更优秀的、对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的获得更高分数,就可优先获得转入机会。另外一个方法就是对同样符合条件的人员(包括总分相同),实行电脑随机抽签的办法,以此决定谁先迁入上海。这样一来既体现了客观、公平和公正,又有利于实现上海户籍人口总量的有效调控。
缩小城乡差别是未来户籍政策放开的先决条件
对于有些网友提出的,能否取消户籍制度这样的说法,桂世勋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上海作为一个特大型城市,户籍政策需要逐步放开,一点一点的适当放宽。其实这次《实施细则》的出台就是对人才类人口的放开政策,是一个可喜的探索。
但是如果现在马上要上海全面放开户籍,就会出现一些发展中国家& 过度城市化&所带来的众多问题。桂世勋认为在这方面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积极创造条件,尽快解决城乡特别是东部大城市与中西部农村之间在经济社会发展、居民收入和福祉水平上差距过大的问题。今后,如果地区差距缩小了,人们无论在哪里工作和生活,都能享受到基本相同的福祉待遇、,那么附加在户籍上的福祉规定就有可能完全被剥离。这需要中央、地方坚持不懈的长期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