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最近三个月,中山市行政服务中心业务办理量大增,早上不到8时就有人在门外排队等待。申请入户,成为许多人的共同目标。为了一纸户口迁移证,有些人苦等了10多年。
自去年12月底户籍新政落地以来,仅公安部门就受理22341人提交市外迁入申请。借助新政,中山也将全面扭转此前人口增速持续放缓的态势。
人口变迁与城市竞争力息息相关。步入湾区时代,城市之间& 抢人大战&此起彼伏,中山如何才能从这场争夺战中脱颖而出?
●南方日报记者 何伟楠 黄煜升 郭冬冬
一张苦等17年的户口迁移证
& 终于放心了。入户中山后,再也不用为女儿的中考发愁。&最近,中山鑫辉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鑫辉精密&)销售经理何华,终于领到了梦寐以求的中山户口簿,兴奋激动之情难以掩饰。她随即用手机拍下户口簿封面,发到了朋友圈,这条消息也收获了许多朋友的点赞。
今年是何华来到中山工作的第17年,因为难以落户子女读书成大难题,她曾一度萌生去意。
何华和丈夫都是湖北人,两人在同一所学校读书,一起毕业,2001年又一起来到中山。10多年来,何华辛苦打拼,终于扎稳脚跟,成为鑫辉精密的一名高管。
鑫辉精密是中山智能制造领域企业中的实力派,去年1月就已经登陆新三板。尽管眼前是宽阔的职业前景,但何华也不是没有想过离开中山。最初让她萌生这个想法的原因,是女儿的读书问题。
因为户口不在中山,女儿上学问题一度令她担忧。2009年,女儿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因为生源较少,学校招生门槛放低,何华的女儿才幸运地以外地户籍生的身份入读火炬开发区一所公办小学。虽然落户的事情可以暂时缓一缓,但何华清楚,棘手的& 入户&难题始终要面对。
12月7日,中山市发布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拉开新一轮户籍改革的序幕。此次户籍新政不仅优化了过往的积分入户政策,完善积分制管理,还决定实施稳定居住就业入户、放宽直系亲属投靠、放宽人才入户等一系列入户新措施,中山以空前的政策力度拓宽了广大新中山人入户的渠道。
入户新政,终于助何华圆了17年的新中山人梦。
毕业证、居住证、结婚证、户口簿……不久前,何华带着精心准备的入户材料来到中山市行政服务中心,在市人社部门办事窗口排队等候递交材料的时候,她发了一条朋友圈:& 很紧张。期盼太久,来之不易。&
1月23日,何华拿着从老家寄来的户口迁移证,来到自己房产所在地火炬开发区的公安部门办事窗口,当天她就拿到了中山户口簿。
过去三个多月里,借助户籍新政,像何华这样第一时间前去申请入户的外来人口还有很多。据统计,截至3月16日,中山市公安机关共受理了22341人的市外迁入申请,其中合法稳定居住就业入户14464人、直系亲属投靠3397人。
3个月公安受理入户超两万人
3个月内,仅公安部门就受理22341人提交市外迁入申请。这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让我们将目光拉回7年前。
来自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 十一五&末期,也即是在2010年,中山常住人口312.09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36.35万人相比,10年内共增加75.73万人,增长32.04%。外来常住人口的比重由2000年的46.52%增长到56.66%,10年增加60.76万人。
& 十一五&期间是中山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阶段,其经济总量稳居全省前列。平均一年近7.5万的新增人口,也从侧面体现出这座城市的吸引力处于稳步提升阶段。
但在此之后,中山的人口增长速度开始大幅减缓——
到了末,全市常住总人口仅为320.96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12.09万人相比,五年间仅仅增加8.87万人,增长2.84%。平均每年增加1.77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56%。
从全省来看,中山的人口增速又是处于一个怎样的水平?
媒体公开报道的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在珠三角中除了广深,其余七市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都没有超过1%。珠海(0.93%)略高于全省同期平均水平,肇庆(0.69%)、惠州(0.68%)、佛山(0.65%)、中山(0.56%)均在全省平均线之下,江门(0.32%)、东莞(0.07%)更是低于全国平均线。但就算如此,与周边城市相比中山年均增长率还是偏低。
对于这一现象,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谌新民分析:一方面,近年珠三角推进产业升级,对外来务工人员的需求量降低;另一方面,内地省市工业化进程加速,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增加。
但人口增速放缓的情况,显然已经引起了许多城市的高度重视。同为昔日的& 广东四小虎&,邻居顺德的人口自前两年开始出现了逆转——
根据顺德区公安局相关负责人提供的信息,2014年,顺德户籍人口比2013年末增加了1.06万人。这是一个相对平稳的& 成绩&。在,顺德户籍人口已出现上扬趋势,增加约1.39万人。到了,这一数据更是大幅增长,达到了约3.64万人,是2014年的3倍!
户籍新政对企业是一场及时雨
人口的变化,是衡量一座城市吸引力乃至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事实上,对于大多数城市而言,人口增量仍是拉动消费、促进投资的基础动力。
放眼国内,当前人口的变化正呈现出新趋势——
一方面,由于成本压力,京沪人口这些年悄然发生变化。,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出现了多年来的首次负增长,比2014年减少了14.77万人。而,北京常住外来人口也减少了15.1万人。
另一方面,在京沪常住外来人口下降的同时,国内很多城市吹响了& 抢人&的号角。如,安徽的合肥市去年就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降低落户门槛;在山东,威海市去年也出台了有关政策,完善落实了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享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政策。
当此背景,人口多年持续放缓的现实,也令许多中山企业危机感十足。
鑫辉精密董事长夏炎告诉记者,中山户籍新政制度实施之前,该公司的多名副总经理都未能解决入户以及子女入学的问题,而面临同样问题的企业技术骨干、管理骨干人员,数量则更为庞大。企业为了留住核心骨干人员,只能尝试以股权激励等方式& 金钱留人&。
但在夏炎看来,这样的留人方式只是治标不治本。& 长期两地分居、子女入学难,始终让他们难以扎根中山,其中存在太多不稳定性。&
作为中山著名灯企,欧普照明电器中山有限公司同样面对这样的困扰。该公司工会主席杨胜明表示,推行智能化、自动化生产设备,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大势所趋,而这需要一大批可以操作智能化设备的高素质技工来支撑。这样的技工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但是学历并不高,这使得他们往往被拒于积分入户的门槛之外。
& 符合条件的人不想落户,想落户的人不符合条件。&杨胜明坦言,受制于积分制的硬性规定,大量符合产业发展需求、企业亟需招揽的技能人才,最终因无法落户而被迫出走。去年年底中山出台的户籍新政,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就像是一场及时雨。
以优质医疗教育配套引才留才
步入粤港澳大湾区时代,人才、信息、技术等区域创新要素,正在空前地加速流动。其中,人才则是承载各创新要素的最重要核心。拓宽人才流动渠道,扫除创新要素流动的制度障碍,中山正以更开阔的城市胸怀融入大湾区。
然而,要吸引更多优质外来人口落户中山并不容易。在中山市经济研究院院长梁士伦看来,户籍制度改革,不仅是解决一个户口问题那么简单,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当前中山教育、医疗,尤其是一系列高端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户籍新政落地后,中山需要开展大量的社会建设以解决这些新的需求。
城市之间& 抢人大战&此起彼伏,中山如何才能打赢这场争夺战?
医疗领域,首先被作为攻坚的重点。
据市卫计局局长雷继敏介绍,今年将以推进健康中山建设为主线,在深化医改、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公共卫生应急服务、推进卫生强市和健康城市建设方面都有新举措和思路。为解决部分医疗机构医疗用地和业务用房严重不足的问题,一批市镇公办和民办医疗机构目前正在筹建中。
据了解,在市直属医疗单位基建方面,今年中山有6个筹建项目。其中,市人民医院新院区选址和建设纳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市第三人民医院整体迁建的请示已经向市政府报送;市心理卫生中心建设项目预计3月份可动工建设,今年年底可投入使用;市第二人民医院南区分院扩建工程总投资1932万元,新增面积3390平方米,增加100张病床,预计4月可开工建设;市博爱医院妇产科大楼建设工程总投资1.699亿元,目前正在开展施工许可报审等,预计3月份可开工建设;谋划建设的市儿童医院纳入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市卫计部门已着手研究建设。
谈及公共资源服务配套,教育是避不开的热点话题。
根据日前公布的《中山市教育事业发展& 十三五&规划》,到中山将新建、扩建116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应对新一轮入学高峰。高等教育方面,中山力争引进1至2所世界排名靠前的高校和工程技术类高校,来中山独立或合作办学。
为解决教育资源不足、& 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中山还将大力推广公益普惠性幼儿园的建设。据了解,截至11月底,全市共有381所公益普惠性幼儿园,在502所幼儿园中占比76%,这一比例未来还将得到提升。
攻坚医疗、教育两大难题,以大配套引才留才,中山的& 抢人大战&已经全面打响!
■声音
& 城市吸引力就在政策的细节中&
若是走进大商场中任意一家大牌服装店或化妆品店,你目之所及的产品展示专柜,极有可能来自中山一家年轻的公司——广东领先陈列展示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领先陈列&)。
脱胎于仅有5个人的广告礼品贸易公司,领先陈列于2010年正式注册成立,而它如今已拥有数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工业园区、数百台先进工艺生产设备,以及近千名专业人才组成的优秀团队,其生产的专柜、展架等产品已经走进了华为、珀莱雅、丸美、H M、LV等国内外大品牌的店铺。仅仅用了7年时间,领先陈列就跻身国内陈列展示用品行业前列。近三年,领先陈列的销售额平均以30%的速度增长,去年公司销售额已接近4亿元。
领先陈列董事长兼总经理魏来金认为,企业的飞速发展源自于人才的巨大创造力。但近年来伴随着企业的高速成长,高端客户要求高端品质,优质订单要求更高端的生产力来支撑,领先陈列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 人才荒&。
& 服装、化妆品等这些行业的专柜和展示用品,对设计、工艺、细节的要求都非常高,这就要求更高素质的人才来完成。但是从深圳、东莞挖人成本太高,靠公司自己培养又太慢。&魏来金表示,陈列展示用品本来就是年轻的新兴行业,人才稀缺,而引进高素质创意设计人才的过程中,相比广深等大城市,中山明显暴露出城市吸引力的先天不足。同时,政策软环境的不足,则让企业在人才问题上更为& 头疼&。
& 很多核心的管理人员和骨干员工,忧心多年的子女入学问题,因为无法入户,解决不了。&魏来金介绍,入户政策不解渴,增加了员工的不稳定因素,企业只能靠& 金钱留人&、& 感情留人&,而这显然并非长久之计。
去年底启动的户籍改革新政,让正在筹备上市的魏来金心里多少有了些底。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时代正在来临,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正在加快形成,中山正前所未有地接近着世界,而要真正走向世界,中山需要有着更宽阔的城市胸怀,以空前开放的心态去拥抱来自四海八荒的人才。显然,户籍制度的新一轮改革,说明中山正在意识到这一点。
肯定户籍新政意义的同时,魏来金也表示现行政策依然不完美。他指出,户籍新政虽然已经极大地降低了新中山人入户门槛,但对于特定行业来说,一些具备传统工艺的工匠大师,因为没有学历、没有国家认定的专业技能资格,依然被拒于入户的门槛之外。
& 这说明,政策的细节还有不足,而城市的吸引力就在政策的细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