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小学一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它的使命是增加生命厚度,增长生命意义。为了让这门学科能基于儿童的世界,而不成人化,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三涧堡中心小学不断探索和实践。
& & & & 一、采取专家骨干教师引领,使教师领悟学科内涵。 & 学校聘请市研训教师林红、甘井子区研训教师唐寅博进行引领,聘请旅顺口区教师进修学校研训教师刘文丽进行专业指导,邀请市级骨干教师王璟芳、包晶琳、孙巧连、王俊等到校参与集体备课。有了这些专家和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学科教师能很快把握学科内涵。 & & &
二、教师刻苦钻研。读透教材,读懂学生。 &学科教师肯研究,研读教材、课标,深入了解学生。
三、承担大型活动。在历练中成长。 &承担道德与法治学科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暨片区研修活动“基于儿童视角的核心素养培养”,由二年级的丁义环老师承担了一节道德与法治课《有朋友真好》。 &
观摩了课堂教学之后,三涧中小的道德与法治、品社学科中心教研组的教师们,针对丁老师的这节课进行了颇有实效性的研讨。 随后刘文丽老师进行了专业引领:第一、每一堂课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要深入挖掘教材的育人价值,深入思考教与学的关系,关注儿童生活中的问题;第三、在教与学的方式上,要转变观念,向生活学习、自己、他人学习;第四、年轻的教师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创造性地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
10月25日下午,在旅顺经济开发区伯阳小学举行的大连市道德与法治教学研讨会暨旅顺口区“基于目标同课异构”现场会。 由来自伯阳小学的王珏老师和来自三涧中心小学的丁义环老师分别执教了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中的二年级《还是排队好》两节“同课异构”展示课。王珏老师的课堂生动活泼,带领学生们在游戏活动中感受排好队守规则带来良好秩序的意义。丁义环老师的课堂生活气息浓厚,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带领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排好队的内涵。 & &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我认为,《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温暖的课程,它在营建学生的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的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让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深入人心,让学生充分享受课堂学习的快乐,彰显学科教学的特色与魅力。
游戏活动孩子们最感兴趣,是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方式。比如教学《上学路上》时,我安排了两个游戏,一个是《过马路》:把学生分为三组,一组学生扮演交警,二组学生扮演行人,三组学生扮演司机。这样创设体验活动,巩固学生已经了解的基本交通信号,激发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成就感,并体会到做交警的辛苦,自觉维护交通安全,努力成为一个懂安全讲文明的小学生。
二、“情境图”教学,引领真实生活
教材常以“情境图”的形式呈现道德与法治信息。打开一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就好像打开了一本连环画,这样的教材是学生所喜欢的。从某一个角度讲,教材上的情境图是死的,只是一个教学资源的模板。要用好教材中情境图的潜在资源,还需要对情境图进行适当的处理,合理的加工,深层次挖掘。如果每一节课的情境图都用透了,我们的课就不会存在时间有多余的情况。
从教科书中的几个典型事例扩展到学生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帮助学生关注安全问题。经过讨论辨析后,学生认识到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安全的行为,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保护意识,珍爱自己的生命。让我们充分利用情境图,使情境图成为教学的纽带,真正发挥它的作用,让学生在充满挑战性的情境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得核心素养。
三、“故事”教学,以情感染学生
低年级的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一听要讲故事,个个喜形于色,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顿时放出灿烂的光彩。根据这一特点,我总是选择一些跟学习内容相关的故事提供给学生。
情感已做好铺垫,孩子们讲着温暖的故事,互相被感动着,教室里洋溢着幸福的感觉。做一些力所能及帮助他人的事,用小小的行动来表达自己的爱心,已深深地嵌入了孩子们的心中。
四、回归“生活”,显现核心素养
小学生能健康快乐成长,拥有积极乐观的思想,以及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质是小学道德和法治教学所期望的。但是,要真正实现这些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日常教学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因此,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以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引导他们走向优良的思想道德之路,这是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幸福,学校的美好,社会的温暖……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不断地反思、总结、学习、提高。
通过向兄弟学校学习,我们知不足而后勇。在道德与法治学科如何基于儿童的视角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我们一直在探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