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都是独生子女的时代里,孩子可真的是父母和爷爷奶奶的掌中宝啊。尤其是三代同堂的家庭里面!在以前爷爷奶奶是家里的长辈,到了现在却反过来了,家里的小孩就是长辈,小孩说啥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权利执行,要啥都是双手奉上。但是我们知道其实家长的溺爱对孩子真的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少年强则国强,每个孩子的成长我们都应该好好重视, 而坚决不能做的就是溺爱孩子。1.溺爱纵容过度的孩子,一般长大后不能忍受一点质疑,也不能承受一点压力。2.溺爱过度的孩子一般很自私,和别人的人际交流能力很差.。3.溺爱过度的孩子一不小心会性格扭曲,长大后有什么东西是想要烦死了得不到的就会不择手段去获取。
以前听过一则新闻,一个清华大学的学生因为毫无自理能力所以从清华大学退学,后来了解了一下这个女生的家庭,她是独生子女,从小被家里人当小公主养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长那么大连洗袜子这种事情都是父母帮她完成。这种毫无自理能力的人,就算她学业再有成就她这一生也是会过得很坎坷。
还有一则新闻真的是触目惊心,一个12岁的少年用了20几刀杀死了自己的母亲,当警察到他家里时他很淡定的说,他没有杀人啊,他杀死的是自己的母亲。
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为什么会这么狠心阴暗呢?追溯到他从小的成长,他是长期父母不在身边由爷爷奶奶溺爱长大的孩子,爷爷奶奶因为隔代亲,对于孙子的管教特别放松,而且还溺爱,所以最后才酿成大祸。
再来说说上海杀妻藏尸案的朱某,母亲一直对他的教育以纵容为主,导致他已经心理变态阴暗,直到他杀死妻子,他母亲还在说他只是个孩子啊。
以上这些都是血淋淋的教训啊,所以对孩子一定要从小教育有方,切记不可溺爱,以免毁了孩子的一生。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都有溺爱孩子的毛病,特别是爷爷奶奶或外婆外公带孩子会更加的溺爱,本来爱孩子无可厚非,可如果要是过于溺爱就会带来想不到的危害。
一、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二、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
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三、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四、祈求央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五、包办代替
这种孩子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会变得懒惰、自私。
六、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七、剥夺独立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八、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九、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在这个都是独生子女的时代里,孩子可真的是父母和爷爷奶奶的掌中宝啊。尤其是三代同堂的家庭里面!在以前爷爷奶奶是家里的长辈,到了现在却反过来了,家里的小孩就是长辈,小孩说啥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权利执行,要啥都是双手奉上。但是我们知道其实家长的溺爱对孩子真的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少年强则国强,每个孩子的成长我们都应该好好重视, 而坚决不能做的就是溺爱孩子。1.溺爱纵容过度的孩子,一般长大后不能忍受一点质疑,也不能承受一点压力。2.溺爱过度的孩子一般很自私,和别人的人际交流能力很差.。3.溺爱过度的孩子一不小心会性格扭曲,长大后有什么东西是想要烦死了得不到的就会不择手段去获取。
以前听过一则新闻,一个清华大学的学生因为毫无自理能力所以从清华大学退学,后来了解了一下这个女生的家庭,她是独生子女,从小被家里人当小公主养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长那么大连洗袜子这种事情都是父母帮她完成。这种毫无自理能力的人,就算她学业再有成就她这一生也是会过得很坎坷。
还有一则新闻真的是触目惊心,一个12岁的少年用了20几刀杀死了自己的母亲,当警察到他家里时他很淡定的说,他没有杀人啊,他杀死的是自己的母亲。
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为什么会这么狠心阴暗呢?追溯到他从小的成长,他是长期父母不在身边由爷爷奶奶溺爱长大的孩子,爷爷奶奶因为隔代亲,对于孙子的管教特别放松,而且还溺爱,所以最后才酿成大祸。
再来说说上海杀妻藏尸案的朱某,母亲一直对他的教育以纵容为主,导致他已经心理变态阴暗,直到他杀死妻子,他母亲还在说他只是个孩子啊。
以上这些都是血淋淋的教训啊,所以对孩子一定要从小教育有方,切记不可溺爱,以免毁了孩子的一生。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都有溺爱孩子的毛病,特别是爷爷奶奶或外婆外公带孩子会更加的溺爱,本来爱孩子无可厚非,可如果要是过于溺爱就会带来想不到的危害。
一、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二、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
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三、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四、祈求央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五、包办代替
这种孩子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会变得懒惰、自私。
六、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七、剥夺独立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八、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九、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