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任何方法都是一种可能,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找到合适的方法教育孩子,是每位父母需要做的功课。这里有些“小套路”,教会孩子,能让他们以后的人生路更好走。
1、不因为自己小,就不遵守规则
很多孩子仗着自己小,就不遵守规则,这样对其他孩子的影响很不好。孩子在游乐场的规则就是排队,不论大小,遵守规则能让孩子更能让人信任。可可爷爷平常比较清闲,经常在游乐园里带着小朋友们一起玩,起初所有的小朋友都排队,但是较小的一个孩子突然哭闹,爷爷就让他先玩了,没想到后面游乐场乱了套,每个孩子都在找借口先玩项目。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不仅孩子需要遵守,父母也要遵守,比如说可以在家定一些家规,父母以身作则,不可以带头破坏规则,并且制定奖罚机制,可以让孩子养成遵守规矩的好习惯,2、与人分享自己的东西才会更有意义
现在生活更要学会分享,分享得越多,得到的也就越多。孩子们小的时候不明白,但是在父母的引导下也会渐渐的了解,其实孩子自己也会学会分享。明明在幼儿园是个很活泼的小孩子,很多同学都喜欢跟他玩,但是遇到玩具的问题就会闹得很僵。起初明明带上新玩具到幼儿园去玩的时候,舍不得跟同学分享,后来发现同学都不爱和他玩了。回到家后跟妈妈说,妈妈就教他要懂得和同学分享。第二天明明就照做了,他发现同学都很开心,而且也会把自己的玩具和明明分享,让他感受到了分享的乐趣,也成为了一个懂分享的孩子。
3、别人困难的时候拉一把也是为自己留后路
困难每个人都会遇到,雪中送炭少,别人困难的时候拉一把也是为自己留后路。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帮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自己。小明上次语文考试没考好,同学小林知道后,就主动说可以帮助他补课,在小林的帮助下小明的成绩有所提升。后来小林数学没考好,小明也主动帮忙,互相帮助能带来的能力是很多人都没意识到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如果能够帮助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相信别人也会给予回报的。
4、谅解他人是交知心朋友的关键
学会从别人的立场思考,从而谅解他人,是互相理解的基础。很多时候吵架的原因也就是没有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同事家的孩子明明在下课的时候比较喜欢疯疯闹闹,在走廊上不小心撞到了同学小强,小强开始很生气,认为明明是故意的。后来老师过来劝解,说两个人要互相体谅,不要影响同学之间的感情。明明真诚的给小强道歉了,说真的不是故意的,两人也渐渐和解了,后来也成为了好朋友。其实小朋友的心思都比较单纯,做错了就要勇于承担,同时也要用一颗包容的心,多多体谅他人,相信能够结交到更多的知心朋友《儿童发展心理学》一书中就有对于3~6岁孩子的心理教育的指导,书中介绍3—6岁的孩子就已开始维护自己的尊严,因此,当孩子犯错时,应尊重孩子的感受和人格,避免在外人面前训斥或者教育孩子,更不能把孩子不经意间所犯的糗事当成笑料来娱乐大众,更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反复的说。
其实,家长朋友们有没有想过,当孩子犯错时,心理已经非常的忐忑,如果这个时候家长不正视问题而是讽刺或者嘲笑的话,可能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在无形中加深或者是强化了错误的行为,长此以往,导致养成错误的价值观,感觉犯错会得到家长的关注,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且常常犯类似的错误。
现在很多的家长对于学龄前的孩子的培养侧重点,有所偏差,怎么说呢?就是在孩子的读文识字方面投入的精力比日常生活常规教育方面投入的精力要高出很多。其实,学龄前的孩子的培养方向是培养好习惯好作风好品格为主,这个时候家长投入的精力应多侧重于日常生活常规方面,这是价值观的最初形成阶段,这个阶段是孩子今后成长的关键,并且这个时候的孩子模仿能力极强,因此日常生活常规教育要从小时候抓起!
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在其主要教育理论著作《教育过程的组织方法》、《儿童教育讲座》和《普通学校的苏维埃教育问题》中,都曾提到过关于批评孩子的理论:“批评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应该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犯错误,家长在批评教育的时候,批评深了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批评浅了又怕孩子不当一回事,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那么,家长朋友们要怎样批评,才能不伤孩子的自尊心还能恰到好处呢?惩罚孩子最正确的5个方法,这样不伤孩子自尊心,家长了解一下。
▎1. 罚站
罚站是国内外都比较流行的一种惩罚孩子的方式,就是孩子犯错之后,不打不骂,只需要罚站,而且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当孩子犯错误之后的处理方式相对来说,罚站效果来的快来的好!
彩彩觉得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应在家里设定一个固定的地方作为惩罚孩子的地方,如一个角落或者沙发旁,或者家里其他某个地方,记住不可以在相对来说危险的地方如门后、水管边、暖气边等,以防发生意外。惩罚的时间让孩子自己定或者是家长和孩子商定一个时间。最后,家长并不是为了惩罚而惩罚,而是为了改正而惩罚。因此,在惩罚结束后,应给孩子机会,让孩子说出来自己错在哪儿?为什么被惩罚?以后还会不会犯类似的错误等。
▎2. 没收心爱的东西
当孩子在家变成“魔鬼”的时候,如吵闹不休、乱扔东西、甚至动手打骂规劝自己的人,这就需要家长严厉起来,没收心爱的东西,以示惩罚。直到承认错误,并保证不再犯错误之后,再把玩具归还。
关于教育孩子这件事,并不是每一个妈妈生来都会的,需要自己慢慢的观察、去学习、去摸索,不要灰心,孩子是自己的,自己不教谁教呢?彩彩建议妈妈先放下手头其他的工作,并走到孩子面前,让孩子知道你在关注他,以及他正在犯或者已经犯的错,告诉孩子把东西收好或者把玩具收好、停止吵闹,否则将没收玩具。这个时候,既然已经没收,即使孩子哭闹也不给,直到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如让孩子把乱丢的物品捡起,并改正错误之后 ,再把物品归还给孩子。
▎3. 让孩子自己承担自己犯错的后果
通常情况下,如孩子把不想吃的零食故意撒一地,这个时候很多家长,都是自行默默的赶紧收拾了,以免孩子进一步恶作剧。其实当孩子犯类似的错误的时候,如果家长什么都不和孩子说的话,孩子是什么都记不住的。所以,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应该让孩子自己去承担后果,如零食撒了,孩子不自己收拾的话,就不能进行下一项活动。只有让孩子去承担自己所犯的错,才能让他记住,并改正。
▎4. 多讲道理,别发火
现在的家长们都比较忙,日理万机的,很少有时间真正的坐下来和孩子聊天,这就决定了孩子有时候会常常犯错来引起家长的关注。然而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慢慢的了解孩子的过往与所犯的错,就一顿的训斥与暴揍,导致孩子心理有深深的挫败感。家长的情绪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家长发火的情况下,反而会加重孩子抗拒的情绪。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应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多讲道理,慢慢的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5. 帮忙做家务
让孩子帮忙做家务这条其实很有用,为什么呢?因为孩子帮忙做家务首先锻炼自己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做事情的能力;其次,让他体会到家长的辛苦与不易,这样以后孩子至少不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小孩”;然后就是养成他温暖、体贴、为他人着想的优良品格,这对于孩子以后的生活很有帮助。
家长不要觉得孩子帮忙就是帮倒忙,其实很多时候应该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谁也不是生来就会做事情,都是慢慢练出来的。因此,请各位家长鼓励孩子去自己动手做事情,将来孩子一定是一个对社会有大用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