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居转户

若干北邮硕士联名恳请落户上海

居转户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若干北邮硕士联名恳请落户上海_永远的北邮人_新浪博客,永远的北邮人,




正文
字体大小: 中






若干北邮硕士联名恳请落户上海
(2006-11-19 10:02:05)





分类:
专业综合学习




刘沅&&



&&
若干北邮硕士联名恳请落户上海


尊敬的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领导:


您们好!


我们是北京邮电大学2005届的18名硕士毕业生,今年4月研究生毕业后分别就职于上海的各著名计算机通信企业,如英特尔、爱立信、中兴等。来上海工作之前,我们一直对这个拥有着勃勃生机和无穷机会的时尚之都充满着憧憬,因此我们放弃了继续留在北京的工作机会,放弃了顺利落户北京的权利而选择了上海,并且对自己今后的道路充满信心。然而,当我们刚刚在工作和生活上有所稳定的时候,却得到了一个令我们十分的震惊消息,


今年我们仅以1、2分之差没能通过落户上海的审批,只能将户口迁回原籍。


我们认为这样的结果令我们这批北邮的硕士毕业生难以接受,我们希望领导们能够重视我们的问题并帮助解决我们的难处。


结果公布之后,我们已经联系过上海高校就业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向他们反映了我们的情况,他们也给了我们详细耐心的答复,我们也理解政策的实施必定会影响部分人的合理利益,但从解决我们实际问题的角度,我们还要继续向领导们反映我们的情况。


首先,当我们通过这些知名企业的层层选拔,来到上海参加工作的时候,单位都是承诺帮我们办理上海户口的,我们并不知道有可能会产生户口不能进入上海的结果。我们四月初开始来公司报道,而在五月份才获准可以提交入沪申请材料,


七月一日才知道评分细则,七月八日才得知不能落户的结果。即便七月一日我们就自己估分发现不具备落户资格,我们也没有机会做出任何改变了,因为北京已经于六月十五日全面结束了应届生落户留京的审批工作,而学校方面早在四月初毕业时就已经开具了目的为上海的户口迁移单,七月一日后改派回北京已经不可能了。


而另一个方面,作为北邮的毕业生,如果毕业直接留在北京工作,那么落户北京是万无一失的,学校方面也正是由于对学校实力背景的充分信心而在四月初尚未得到上海批复的情况下就迁出了我们的户口。


如果我们能在选择就业的时候就知道落户上海的评分细则,我们就不会选择来上海工作,我们完全可以在北京找到一份同样知名的工作,顺利地的将户口落在北京。


但现在由于政策的滞后性,我们已经来到了上海,如果不能顺利落户,那就只能等下学期开学时再返回由学校改派回原籍,还要返回原籍办理落户手续,时间、金钱和精力花费都比较大,相比在北京的顺利落户,我们感到很委屈和困难。


&


其次,按照评分规则来讲,作为二等院校的普通硕士毕业生,只有一条途径达到合格的分数,那就是成绩一等、学科专业一等、英语六级、计算机能力一等。


我们的成绩都被错误地评在了二等,从而失掉了二分,可是相对本科阶段,硕士阶段更为看重的是科研水平。


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时间只有一年,不到整个硕士学习时间的40%,后两年的时间主要用于参与各类研究或工程性的实际项目,仅凭学习成绩无法对研究生在不同专业领域的研究水平做出一致而合理的考量。


因此,学校方面并没有针对各学院研究生的成绩进行总体排名,而学校方面在事先无法认识到其成绩评定行为重要性,不清楚成绩划分对于落户资格的意义的条件下,基于对北邮在通信领域专业背景的绝对信心,统一给予了我们二等成绩的评价,使我们与合格分数相差一分。


反观某些学校,竟有七、八成的一等成绩,而我们这批学生的确是一等成绩的学生竟被评为二等,学校方面在了解我们现在的困难后也表示愿意帮我们重新评定成绩,我们都是一等成绩。


再次,我们也感到了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我们都在上海的知名企业里工作,半数以上在外企工作,我们本可以尽早的参加出国培训,却因为没有户口不能办理护照。


由于我们的户口迁移单已经开至上海,如果不能落户,只能等下学期学校开学后改派回原籍,而在内地的不发达地区,办理户口迁移、申请护照等手续费时费力,势必影响我们正常的工作和事业发展。


同时由于路途遥远,往返耗时,我们不得不请假来办理这些手续,而今后更会有其它手续需要请假往返家乡办理,积少成多,会对我们的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名同学本可以七月底赴美培训,却因为没有护照不得不错失机会,尚不知今年内能否在原籍办理完护照,以及是否会落后同时加入公司的硕士生更大的距离。更有同学因为不能落户而可能被公司辞退。而这些后果本不该由我们来承受。


然后,我们的母校是优秀的,北京邮电大学是信息通信领域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学。


学校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在2002年全国首次十二个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排名中名列前茅,其中通信与信息系统排名第一。


虽然北邮不是综合型大学,不能得到教育部重点投入和建设,但北邮凭借自身在信息通信专业领域的杰出实力,自力更生地为国家社会做了贡献。


同时,信息通信专业是上海市重点发展的导向性方向,可是在导向性专业上排名第一的大学不能获得一等院校的评分资格,


我们师出名门,但却得不到认可,我们感到很委屈。另外,我们有一名同学专业为密码学,属于“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类学科中的二级门类,却没能得到导向性专业的分数。


最后,我们学生自身也是优秀的,我们中多数来自经济不发达地区,家乡学生人数多、高校招生分数高、竞争压力大,而北邮由于极高的就业率而竞争更大,我们多数是以高过清华在当地的分数而进入北邮的,我们在校期间也有着优异的学习成绩和实践能力。


可是,我们经过了六年半的寒窗苦读,本以为可以实现父母乡亲的希望,离开贫穷落后的地区,获得更大的发展,却不得不将户口迂回原籍,又回到了读大学之前的原点。不光我们自己难以接受,而且我们的父母家人也难以接受,更不知家乡的亲戚朋友将如何看待我们被打回原籍这件事。从感情上,我们难以接受这个结果。


我们知道,我们不能落户上海的这个结果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结果,但作为我们个人,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一所通信领域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学,选择了一个高速成长的专业,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进入了知名的企业工作,我们的能力是一贯优异的,我们的行为并没有过错,可我们却得到了不能落户上海的结果,对我们的工作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我们不甘心也不应该承担这个不合理的结果


。在此,我们恳请尊敬的各位领导能够考虑我们这些北邮硕士的具体情况,给我们指出一个落户上海的途径,让我们能够有脸去见父母乡亲,让我们能在工作中快速发展,让我们能在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为上海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2005&年&8&月&5&日


&附1&北邮硕士关于2005年上海落户政策不合理部分的考虑&在认可上海落户政策的前提下,我们有了上述困难,希望领导们能给予解决,


同时,我们也认为上海市在落户评分规则的制定上考虑欠佳,希望能为将来的落户政策提供一定参考,具体是以下六点:&


1、院校等级划分不合理&


2、分值设定不合理


&3、公布规则的时间不合理&


4、奖项加分方式不合理&


5、成绩评定不合理&


6、专业分类不合理


&一、院校等级划分不合理《2005年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进沪评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在院校等级评定上,将教育部重点建设高校(也就是985工程)与列入“211工程”的上海高校作为一类院校,带有明显的地方保护主义色彩,为非上海高校的毕业生设立了落户屏障。


首先,将985工程作为划分院校等级的标准忽略了一批专业特色鲜明的大学。不管是学科的科研实力,还是学校毕业生的专业技术素养,这些学校在各自的专业领域绝对是处于国内领先的地位,并不亚于国家重点建设高校。


比如,北京邮电大学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在2002年全国首次十二个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排名中均名列前茅,其中通信与信息系统排名第一。然而,今年该校此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却因为院校等级划分的不合理,与最终划分标准相差一分而不能落户上海。


而在通信与信息领域有相当影响力的南京邮电学院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由于学校被划分到三类院校几乎完全失去了落户上海的资格。


其次,上海市从为了照顾本市原有人口在本市就业落户,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不得不在吸引优秀人才和地方保护主义之间进行平衡,这种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将列入“211工程”的上海高校作为一类院校,是以学校的所在地,而不是毕业生就读大学前的生源地作为划分的标准,并不是保护本地生源的最有效办法。


二、分值设定不合理相比简单的将985工程院校和列入“211工程”的上海高校作为一类院校对一些颇有影响力的专业院校有失公平而言,《办法》中院校等级之间的分数差别更是不合理。相邻等级的院校相差5分,而本科与硕士之间只差4&分,导致的结果就是二类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在落户上处于劣势,造成二类院校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水平不如一类院校本科生的假相。。


&在第一条中,我们已经提出仅仅按照985的标准对院校等级划分一刀切的不合理性,而现在第一类学校和第二类学校之间的分差竟然有5分之多,就更体现出这个评分标准的不公平性。如果同一类院校之间的差别可以看作&“0”,那么不同类院校之间的差别会有“5”吗?


这个评分规则在参照教育部985标准的时候只是生搬硬套了985标准的名义,却曲解了985标准的实质。教育部发布985标准,并不是认为这批高校的实力比其他院校高出50%&甚至200%(参考打分:一类高校15分,二类高校10分,其他院校5分),


更不是认为985高校毕业的学生就比从其他院校毕业的学生在对社会的贡献上能够遥遥领先5分乃至10分这样的差距。如果是这样,那么其他划分院校的标准(例如211工程院校的确定)又将做何用?所以,我们认为这个评分标准中分值设定的不合理之处是显而易见的。其次,学历之间的差距相对于院校分值的差距,无法体现出高学历学生的优势。在学历评分的差距上,


4分的分差是合理的,


但是在院校评分差距达到5分甚至10分的情况下,学历之间的4分分差只能加剧该《办法》中分值设定的不合理性。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二类院校的硕士生和三类院校的博士生的分值根本还不如一类院校的本科生。


例如,在其他评分相同的条件下,一个北京邮电大学的硕士毕业生根本竞争不过一个实力差异不多的兄弟院校北京理工大学的本科毕业生。


三、公布规则的时间不合理。《办法》是在所有同学提交申请材料之后才颁布的,表面上具有一致的公平性,但事实上由于缺乏知情权和退出机制,产生了客观上的不合理。春季毕业的学生大多在4月初到用人单位报到,户口及档案也同时从学校迁出。但相关政策,尤其是评分规则是在7月1日才公布的。表面上看似乎对所有的学生都是公平的,实际上是剥夺了我们的知情权,如果在我们毕业之前公布这个规则,我们相信很多同学在选择上海的时候会考虑得更加仔细。对于北京的学生而言,今年6月15日北京户口的审批工作就已经全部结束,现在我们已经没有将户口落回北京的机会了。这样的时间安排无疑是一种先参与游戏、再制定规则,同时切断退路的方式。


四、奖项加分方式不合理《办法》在奖项方面有2至10分不等的加分方式,出发点是为了选拔优秀人才,增加获奖同学的竞争力,但实际上脱离了中国大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在客观上导致了本科生比硕士生更有竞争力的结果。现行的大学教育体制中,各类国家、省、市、校级竞赛主要针对本科生来开展,本科生有大量的参赛获奖机会,而对于研究生,主要是培养其科研能力和工程素质,几乎没有针对研究生的大规模竞赛。同时,研究生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实验室的科研项目当中,不会也没有时间积极参加为本科生设置的各类竞赛。《


办法》只对最高学历期间的奖项进行加分,直接导致研究生在这一加分项目上处于劣势,同时奖项加分的分值(2~10分)相对于本硕学历分值的差距(4分)过大,


使得《办法》体现重本科而轻硕士的趋势。我们很多硕士同学,在本科期间都获得过一系列国家、省、市级别的奖项,却因为不是最高学历期间的原因而不能加分。


一个人的素质不会因为他多读了两年书就有所下降,获得的奖项也不会因为过了两三年就变得一无是处了。提出获奖加分规则的宗旨是为了选拔人才,而在制定过程中却因为相关人员的墨守成规违背了制定规则的初衷,这样的办事方法与人民拥护的党员的先进性不符。


五、学习成绩评定不合理&《办法》在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定,仅仅通过将学习成绩简单的分为四个等级就加以区别,并不能真正体现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学习成绩排名对于本科生具有一定考量价值,但对于研究生仍使用学习成绩来评定其优异程度就不具参考性了。


《办法》的制订脱离了中国现行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从而在执行过程中产生了不公平的客观情况。首先,相对本科阶段,硕士阶段更为看重的是科研水平。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时间只有1年,


不到整个硕士学习时间的40%,后两年的时间主要用于参与各类研究或工程性的实际项目。因此,仅凭学习成绩无法对研究生在不同专业领域的研究水平做出一致而合理的考量。考虑到这点,相当一部分院校并没有针对研究生的成绩进行排名,所以《办法》将学习成绩简单划分成4等对一名硕士研究生来进行评价意义不大。其次,从《办法》的评分标准来看,作为二类院校的硕士生,


在剥夺奖项加分权利的条件下,只有在成绩评定项目及其它常规项目(即每位学生都有的评分项目)上拿到最高分,才有可能达到最低落户标准。这种成绩划分的方法只有上海本地的高校在施行,而且也是第一次施行。同时《办法》的出台时间在学校给出成绩评定之前,学校方面无法事先认识到其成绩评定行为的重要性,导致了在不清楚成绩划分对于落户的意义有多大时,各个外地院校对成绩划分的做法不一。相当多的院校都是简单而保护性的给予了一等,这对其他院校的学生来说是相当不公平的。


《办法》的制订对中国现行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的差异性和各院校在成绩评定执行过程中的差异性考虑不足,从而造成了评分规则执行过程中不公平性。六、专业分类不合理:


《办法》中对上海市急需紧缺的导向性专业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加分,主观上是从符合上海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但客观上又教条地理解导向性专业,造成了歧视性对待部分导向性专业院校的结果。首先,没有切实的贯彻专业选取应符合上海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原则。促进上海市经济发展,最实质性的措施包括:第一,在沪的企业提供最优越的经营环境;第二,引进上海市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专业性人才。但是,


《办法》的制定者,脱离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简单的通过设定专业名称来判断是否符合专业需求,而不结合毕业生在企业中所从事的实际工作。即使这样,所选定的导向专业门类不完整,没有很好的囊括所有相关专业。极大地打击了来沪就业毕业生的积极性。其次,设立专业导向,却歧视专业性院校。一方面要吸收接纳促进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紧缺专业的学生,另一方面却在“毕业学校”中严重的歧视专业性院校。以南京邮电学院为例,前面已提到《办法》将南邮划为三类学校,


致使南邮98%以上的硕士不能在沪落户。&


2005&年&8&月&5&日


&附2&


北邮硕士联名名单&姓名&工作单位傅科荣&爱立信通讯软件(上海)有限公司耿毅&爱立信通讯软件(上海)有限公司段成&爱立信通讯软件(上海)有限公司廖蔚&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刘沅&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崔必如&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研发中心陈浙一&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裘伟斌&上海贝尔阿尔卡特金峰平&Adaptix&吴穗荣&国信朗讯彭志婷&国信朗讯童福添&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发中心王亚南&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发中心范瑞涛&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发中心朱永军&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发中心徐建忠&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发中心李春建&上海联想潘荣伟&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打印┊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2006年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进沪评分办法


后一篇:新四级考试整个流程






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 发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昵&&&称:

    &&&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前一篇2006年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进沪评分办法


    后一篇&>新四级考试整个流程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