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那个年代,很少有日托的托儿所。都是星期一早上送去,星期六晚上接回家,只能在家待一天多点。还没跟父母亲热乎够呢,就又要走了。现在想来,真有点不近情理。总是星期六接回来是笑眯眯的孩子,等到星期一早上送回去就是哭唏唏的。孩子们都不愿去托儿所。有些孩子星期一早上赖着不肯走,家里有爷爷奶奶的,父母也就妥协了。可是,我们都很坚决,从来不许孩子在家赖一天。星期一早上,不肯走,哭着闹着也要强塞到儿童车里去。我们认为不能让孩子养成& 逃学&的习惯。有一次,我送儿子去托儿所,送到以后,他抓住我的衣服不让我走。我又陪了他一会儿,我说星期六早点来接你。但他说什么也不放手,不哭,也不说话,就是不放我走。我急了,还要上班呢,掰开他的小手走了。我不知道留给他幼小的心灵里妈妈的形象是怎样的无情狠心。&
&&&&小嘎(葛优)在托儿所是一个不显山不露水的孩子,
&&&&特别是刚去不久的时候,是挨欺侮的对象。后来有一天,跟我们同院住的一位同事跑来愤愤不平地跟我说:& 你儿子老打我儿子,你得管管他。&我心里暗喜,我的儿子也敢于反抗了。其实他儿子比我儿子稍大,身体也壮,我想可能是物极必反,老挨别人打自然也就学会了打人。我读过一本苏联的小册子《怎样做母亲》。其中讲到,如果孩子挨打了,要教他还击,不能老是退避,不能做懦夫。我把这观点讲给我那同事听,她很不高兴,认为我袒护儿子。这事以后也就不了了之。托儿所离得那么远,我怎么去教育他?再说,也不过三四岁的孩子,打打闹闹也是常有的事。到今天孩子们都是四十几岁的人了,我那同事现已作古,她的孩子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在那里定居。回想起来真令人无限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