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再小,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应该尊重他的兴趣和感受,并且创造良好环境,让她们发展自己的个性,使其成为正真的自己。
而现在很多父母无心的做法却令孩子烦恼不已。那么,做父母的最忌讳做什么事情呢?孩子最大的烦恼又是什么呢?
有口难言
遇到事情,孩子最怕的情形是:没有申诉的机会,若执意申辩,就被视为顶嘴犯上,必遭严惩。试想,如果孩子已经习惯了适应不公,如果孩子除了寻求许可就再也没有什么自己的主意,我们挚爱的孩子将如何面对他们的生活呢?所以,培养一个理性并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孩子远比保住大人的面子重要。
家庭大作战
无论是父母吵架,还是婆媳关系不和,对于年龄尚的小孩子来说简直是心理上的风暴,难以招架,无能为力的孩子只好躲在角落里暗自抽泣。这样的家庭氛围不仅妨碍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往往还会留下心理阴影。所以,构建相亲相爱的家庭是父母对孩子应尽的责任,更利于孩子的成长。
父母身教大于言教
老师刚讲了语言美,回家就听到大人骂街;课堂上刚受了公德教育,爸妈就乱扔垃圾。文明的进步,使孩子在公德和修养方面起点比父母高,那就让我们放下家长的架子,向孩子学习吧,这是时代发展的结果和趋势,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事实上,我们需要向孩子学习的还多着呢!
父母& 隐身&不陪孩子玩
有人认为陪孩子玩可有可无。其实,童年的孩子最喜欢一家人在一起游戏,遗憾的是,这样的机会并不多。父母多多陪陪孩子,多和孩子在一起游戏,看着孩子一天天变化、长大,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等孩子进入了青春期或者年龄更大些,这样的机会就太少了。
父母的不良嗜好或习惯
烟雾缭绕、酒气熏天、麻将声声,不良习惯的另一面就是不良性格,大人酒喝多了,麻将输了,最后遭殃的却是自己。不良嗜好,不仅带给家人烦恼,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身体危害极大。不管那个习惯持续了多少年,还是咬咬牙戒了吧,没有改不了的习惯,只有不想改的人!
语言暴力
大人口不择言,殊不知&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果你不是孩子,就永远不能体会到被父母责骂、贬低的滋味。即使是面对自己的孩子,说话也要有分寸,孩子年龄越小,他们对于父母的评价就越依赖,消极的评价、恶劣的情绪对孩子的伤害是很大的,其实,同样一句话,用善意和鼓励的角度,比指责和贬低更能发挥积极的效果。
缺少宽容
孩子还小,思维能力和身体能力都不成熟,很多时候犯错、闯祸远非孩子本意,但是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宽容和理解。建议父母朋友宽容孩子无意的过失,鼓励孩子尝试心中的想法,虽然未必成功,但是孩子会从中获得成长的机会。
孩子的教育绝不是一时,一事,它必须是细微,经久的,希望父母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求成龙成凤,只愿孩子有一个健全完美的人格。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成长表。孩子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什么时候明白,什么时候觉醒,都有自己的规律,家长不能由着自己的性情,去影响他们的成长。否则,急于求成的心态可能会导致& 揠苗助长&的悲剧。
许多父母从宝宝上幼儿园开始,就为其& 定制&了详细的学习计划,两岁学心算、绘画,三岁背唐诗、四岁练钢琴、五岁学数学,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有出息,自己心里也更踏实。还有些父母经常会有这样的苦恼和担心:& 隔壁小张家的孩子早就会说话了,我家孩子怎么还不开口?&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成长表。古话说,& 树不修不直,人不教不乖&。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常用& 修理&来形容自己的教育。然而,农夫种田要尊重作物的生长规律,按时浇水、施肥、除草,剩下的时间,则由它们自己生长。教育孩子也一样,要& 三分教,七分等&。孩子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 果,什么时候明白,什么时候觉醒,都有自己的规律,家长不能由着自己的性情,去影响他们的成长。否则,急于求成的心态可能会导致& 揠苗助长&的悲剧。
三分教是指教诲要适量。说教过多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具体说起来,父母应注意以下3点:
第一,正确认识孩子的认知能力。根据发展心理学理论,孩子在不同年龄段会发展出不同的能力,超前教育往往适得其反。比如3~6岁的孩子才能养成自我控制能力,可以坐在教室听讲,如果让一个两岁孩子认真听讲,无疑是不切实际的。
第二,用简洁、易懂的方式表达。为了让孩子爱读书,犹太人会在书中悄悄夹一块巧克力或擦上蜂蜜,让孩子第一次接触到书就形成& 书本是甜的&这一概念。这在心理学上称为& 首次感知&。对 0~3岁的婴幼儿而言,首次感知的经验如同白纸上画的第一条线。当孩子稍大一些,父母会问孩子,如果发生火灾,你会带什么离开?孩子的回答可能各不相同,但父母会启发他们:书本是最珍贵的财富,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偷不走的。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也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指出他错在哪里,以及如何改正。
第三,不当& 驯兽师&,学做& 镜子&。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他们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而父母的反馈作用即& 镜子作用&就很重要了。建议父母以自己为榜样,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让其不害怕父母的& 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七分等是指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天赋秉性、成长步调、敏感期等,等待孩子自我学习,让他自己去尝试、去体验、去失败、去成功。& 等 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人体有一定的自愈功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所以,父母不要过于频繁地去纠正孩子的行为,给孩子自我学习和消化的时间。孩子的成长,需要时日和世事的打磨,绝不可能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