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居转户

输得起的孩子才有竞争力

居转户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排他性竞争不适合孩子 有一位在公司做管理工作的妈妈,特别崇尚 鳗鱼效应。其理论依据是:以前渔夫捕鱼时最犯愁的就是带鱼捕上来后很容易死,后来,一个聪明的渔夫在船舱中放进了带鱼的天敌鳗鱼,于是,鳗鱼追着带鱼咬,带鱼被迫四处逃窜,带鱼体内生存的欲

 & 排他性竞争&不适合孩子

  有一位在公司做管理工作的妈妈,特别崇尚 & 鳗鱼效应&。其& 理论依据&是:以前渔夫捕鱼时最犯愁的就是带鱼捕上来后很容易死,后来,一个聪明的渔夫在船舱中放进了带鱼的天敌——鳗鱼,于是,鳗鱼追着带鱼咬,带鱼被迫四处逃窜,带鱼体内生存的欲望被激发出来,死亡率大大降低。



  这位妈妈认为,对孩子也应该让他早早地懂得竞争、学会竞争,把他的竞争天性& 激活&。



  初听这番话颇有道理,但仔细澄清一下,便发现这个类比有点简单化了。



  竞争是成人社会的游戏规则。《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竞争的释义是:& 为了自己方面的利益而跟人争胜。&这种成人职场上的拼杀遵循&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规则,是一种& 排他性竞争&。



  而孩子们生活在& 太平天国&中,他们之间并没有根本性的利益冲突,并不是非得争出个你输我赢的结局不可。将来即使孩子上了小学,参加竞争性比较强的运动会尚还提倡&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况且,& 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跟人争胜&是不利于培养孩子健全优良的品格的。



  电视台要来幼儿园给孩子们拍摄一段录像,老师、孩子和家长知道了都很高兴。摄制组来了以后,发现为了取得较好的视听效果,不能让所有孩子都参加,没想到,第二天就有家长来园告状:& 老师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原来是没上节目的个别孩子回家后就不吃饭,发脾气,哭诉:& 某某还没有我表现好呢,为什么她上电视我不能上电视?&& 老师偏心,喜欢某某,不喜欢我。&家长知道后不但没有正面引导孩子,而且还把老师告到园长那里,弄得园长和老师都很被动。



  可见,对孩子实施& 排他性竞争&教育,会使孩子对人对事缺乏理解、宽容和大度,而且很容易因一件小事就挫败了自尊和自信。



  输不起的孩子真痛苦



  竞争本身是个中性词,对人具有健康向上的积极作用的就是良性竞争,使人变得自私、狭隘、妒忌、规避、退缩的就是恶性竞争。孩子& 输不起&就是恶性竞争的消极影响。



  输不起的孩子常常是这样的:



  _生气



  中班孩子在进行拍球测试,蓓蓓刚拍了两下,球跑了,她气得噘着嘴不拍了。小朋友帮蓓蓓把球拣过来,她还是不拍,老师来劝也没用。蓓蓓平常就是这样,总是跟自己过不去,稍微有点不顺心就生气。



  _说谎



  上大班的都都经常制造& 家园矛盾&。美术课上他的作品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他就跟妈妈说:& 今天老师狠狠地批评了我。&排座位没有坐在中间,他就告诉妈妈:& 老师不让我学习,让我坐在旮旯里。&于是妈妈常为此类谎话去和老师& 沟通&,把老师弄得哭笑不得。



  _攻击



  可可和睿睿是幼儿园小班的孩子。老师近来发现,画画或手工活动时,每次做到一半,可可就会把睿睿的工具抢走。原来,睿睿的画和手工作品常常得到前来观摩的其他老师或家长的称赞,这使可可& 醋意&大发,就搞起了小破坏。



  _退缩



  佳佳上小班了,她很喜欢幼儿园和老师。可是,有一段时间她却不想上幼儿园了,妈妈问佳佳为什么,佳佳不说;妈妈问老师,老师也说不清楚。后来,佳佳总算说出了心里话,她不想上幼儿园的真正原因是& 画不好气球&。



  _任性



  妈妈觉得洋洋是个小& 两面派&,在外面,尤其是在老师或比他大、比他厉害的孩子面前,洋洋是低眉顺眼的,可是在家里,他就任性得很是& 嚣张&。什么事都得顺着他,否则他就百般耍赖、撒泼,直到取得最后& 胜利&,一家人都被他折腾得筋疲力尽,苦恼不堪。



  总之,输不起的孩子要么情绪低落,心理痛苦,态度气恼,要么性格倾向不可爱,影响他们将来和谐性格的形成。因此,培养孩子赢不骄、输不馁的绅士风度真的很有必要。




  输得起才赢得起



  & 胜败乃兵家常事。&这是深厚阅历培养出来的大将风度。& 输得起&意味着认输而不服输,并力争东山再起的良性竞争状态。带领孩子进入良性竞争需要从小就培养良好的竞争素养——



  常常念叨别人的优点



  这是认可别人、接纳别人的& 情商&培养。对于输不起的孩子尤其要加强这方面的熏陶。



  爸爸妈妈可以经常与孩子聊聊:& 某某小朋友有什么优点?&& 你可以从某某小朋友身上学到什么长处?&



  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知识和技能上的匮乏常常是孩子产生挫败感的直接因素。



  如果孩子是这种情况,那就手把手地教他知识和技能,让他产生成就感,建立自信心。



  游戏时别总是让着孩子



  和孩子下棋、打扑克、拍球时,别总是让孩子当胜利者。因为孩子与成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大人觉得让让孩子只是玩玩而已,孩子却把游戏当成& 工作&一样对待。



  爸爸妈妈要善于利用游戏让孩子知道有输有赢很正常,锻炼他承受 输局带来的心理压力。



  合作与竞争是一对孪生子



  观察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可以发现,赢得竞争的人首先是一个善于合作的人,因为我们处于一个专业分工精细而又合作共处的时代。因此,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好的合作者将是孩子善于竞争的坚实基础,过分争强好胜的孩子反而在人际关系上隐含很多问题。



  _鼓励孩子战胜自己



  教育孩子不是把& 挫败别人&当作目标,而是把自己作为竞争对手,今天的我要胜过昨天的我,明天的我又胜过今天的我,这次的我比上次的我还棒——让孩子为不输给自己而努力。



  说到底,这种看似不与人争的教育,其实是为了使孩子将来面对成人社会时能更有实力地竞争。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