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居转户

园长与教师沟通的小策略倾听老师心声

居转户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新的学期又开始啦!孩子们在假期自由自在的习惯得到了升华,很多小朋友在活动的过程中总会不由自主的脱离老师的组织圈,鉴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想想怎样才可以更有效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要全程吸引幼儿注意力首先要做到以下三方面: 1、

新的学期又开始啦!孩子们在假期自由自在的习惯得到了升华,很多小朋友在活动的过程中总会不由自主的脱离老师的组织圈,鉴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想想怎样才可以更有效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要全程吸引幼儿注意力首先要做到以下三方面:



  1、教具的使用



  教具的准备是在每一次活动开展之前就必须做好准备的,大到各种现代化电教设备的运用,小到教材的使用,都必须在课前就作好全部的准备。而在这些教具的准备中,作为教师应当充分考虑什么样的教具是幼儿最感兴趣的,什么样的东西又能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我认为,实物教具和动感教具最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孩子毕竟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还不曾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的水平,他们对事物的 认识通常是建立在第一印象的基础上的,因此如果用一些抽象的符号来代替某一样物品,那么幼儿不容易理解,而我们又怎能要求幼儿对一个他看不懂的事物产生兴趣呢?相信一只活生生的兔子比一张兔子图片对于幼儿产生的吸引力必将大很多吧!而动态的事物对幼儿来说是非常有趣的,一个活动的指偶,一个活动的课件将更 利于让幼儿产生兴趣,更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所以,在教具的准备上,我认为,这两类应当首要考虑。



  2、尽量让幼儿动起来。



  一次活动,如果单纯地是教师讲述幼儿倾听,那么时间一长,孩子必然会觉得无趣,也必然产生幼儿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尽量加入幼儿操作或活动的内容,让幼儿真正地融入活动,真正地动起手来是十分必要的。幼儿教育提倡让幼儿在亲身体会中感知和发展,那么操作类的、游戏类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教条式的教学根本就连幼儿的注意力也无法吸引,那么又如何去谈教学的有效呢?



  3、教师语言的感染



  一次活动,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却是引导者,因此教师的语言是否具有感染力。也是吸引幼儿注意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怎样说话,怎样用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去感染幼儿也显得十分重要,在很多时候,精彩的效果就产生在教师的一句话语背后。当然,在教学中还有很多的方法和手段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这就有待于我们做幼儿教师的去努力尝试和思索了。但有一点却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幼儿的注意力是和教学的有效性成完全正比的关系的。



  如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由于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为了使我们的教学活动达到最佳效果,我在组织幼儿活动时从以下几方面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一、选择适当的内容



  教学活动的内容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贴近幼儿的生活,活动过程在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进行,这样才能使幼儿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例如:在《认识我们身边的树木》的活动中,让大班幼儿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对自己熟悉的树木进行观察认识,比较分析形状特正,了解给人们的带来的益 处。他们兴趣浓厚,注意力也很集中。



  二、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就看教师是否能抓住幼儿的心理特征。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我在组织活动时会根据选择的内容运用不同的方法。最常用的是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法,让幼儿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生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幼儿在游戏中验证自己的发现与总结。例如:科学活动《认识蚂蚁》。 我先创设情景,让幼儿去发现蚂蚁、观察蚂蚁的特征、探讨蚂蚁的习性与分类;再让幼儿观看老师制作的& 小电影&,进一步认识总结蚂蚁的特征、习性与分类;最 后让幼儿在游戏《蚂蚁搬豆》中巩固自己发现、探讨的知识。每个环节都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

  ‍三、提供相应的操作材料



​  教师在组织每个活动过程中都要充分体现教师是活动带引导者,幼儿是活动的参与者,是活动的主体。我认为,无论教师组织哪一类型的活动,首先要幼儿提供相应的操作材料,其次才能引导幼儿去参加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观察、认识、发现、探讨、总结,才能充分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例如:在语言游戏识字活动中,教师精 心设计活动,动手制作图片或课件,为幼儿提供需要认识与幼儿已经认识的字宝宝卡片。在看图讲述或观看课件中让幼儿理解课文或儿歌内容,在游戏中让幼儿找字、认字,这样每一位幼儿的注意力都会高度集中,而且幼儿既能认识字,还能牢固的记住字。活动气氛活跃,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因为当我们给予提示时,对方往往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因为使用描述语言,能避免指责和埋怨。



  批评也是一种沟通,是让教师知道你对他们的做法不赞成,或教师的做法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但一般情况下,批评会给教师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或负担。而沟通是手段,认同才是目的。赞美是上帝的福音, 是接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融合剂。肯定赞许有鼓舞作用,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 好话& 可以肯定已做的努力,并激励他再接再厉,能培养& 自尊&、& 自信&的人格。



  二、增加个别交流减少当众说教



  每个教师都是一个独特的、较成熟的个体,有着不同的经历、能力、性格、精力、心理特点等,并且爱面子是共同特点。为了避免这样的抱怨& 我恨的是还当着几个人的面说我!&,个别沟通是园长与教师之间最好的沟通方式。



  个别交流也更有推心置腹之感,也有交心之便。针对个别情况进行交流,解决个别老师的问题,同时也能够保护对方的隐私。对老师来说,能够消除担忧事态扩大的恐惧心理,能敞开心怀,一吐为快。同时,能听取真实的对目标的意见和看法,讨论最适合的工作项目。



  特别是老师犯错、出问题之后,更不能当众说教、批评,否则一定会产生逆反心理,要让老师把注意力集中在承担责任上。犯错后老师很容易形成自责,个别交流时会给予恢复原来自信的机会。



  主动的、坦诚的、积极的个别沟通是一种外柔内刚的弹性管理。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在管理中,不通过尖锐的、公开的、激烈的、惩罚性的措施来化解矛盾是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的必经之路。



  三、增加简洁提示减少长篇大论



  在好多情况下,多说不如少说。比如:& 你看你们班,环境里、作业栏总是丢三挂四的,如果不督查,你们班连自己的钮扣挂下来也不会及时补上。&不如简洁的& 及时把挂下来的补好!&效果好。对于成人不喜欢说教,更不喜欢长篇大论,越短越容易记住,越有效。



  尽量用& 问题是&,少用& 但是&。& 但是&就好比对教师关上了门,而& 问题是&则像邀请对方一起共同来面对问题;



  尽量用& 怎么的&,少用& 为什么&。用& 为什么&或& 为什么不&开始,感觉是责备别人,让对方想到自己的缺点,容易产生敌意;



  尽量用& 我们&,少用& 你们&。& 我们&一下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 你们&容易产生对立,一下子拒人千里之外;



  尽量& 解决问题&,少& 涉及后果&。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涉及事情的后果,将会导致沟通不畅,& 现在来想办法&。



  四、增加双向交流减少单面传递



  通常情况下管理者处于主动的一方,有利的一方,而被管理者相对来说,处于被动和不利的一方,不少园长总是一味地把自己的& 设想& & 新观点&等单向地传递给教师,教师大多成了听众。而应根据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时段,确定不同的沟通主题。最简单的方法是根据教师的意愿进行,让教师引发话题,应多倾听老师们对办园的建议,对自己成长的计划和设想,引发教师产生被重视的自豪感,由此形成积极参与管理的责任感,从而不断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将信息沟通、情感沟通和思想认识的沟通结合起来、统一起来,尽量做到同时进行,以增强沟通效果。青年教师会特别珍视自己的工作前途,有强烈的& 发展需要&,因此要与青年多谈理想谈规划;中年教师渴望多出成果,丰富自己的教学生涯,有很强的& 成就需要&,鼓励她们自我实现;老年教师期望通过踏踏实实地努力,干好工作,做出成绩,满足自己的& 尊重需要&,多倾听老同志的建议。



  同时,要鼓励教师发泄不满,及时甚至当面做好记录,发泄后心情舒畅,士气提高。



  五、增加平时沟通代减少被动沟通



  一般因为工作繁忙,管理者更多的是为了布置工作而沟通,有的总要等到老师发生了状况再谈,诸如:师师配合上发生了误会,某教师工作状态不佳或教科研成绩为零、家长满意度低或同行测评不高、家长有意见或同事有反响了等等才& 不得不找她谈一谈&时再被动& 出口&。这不得不让教师将被动沟通理解为& 今天又挨找了&& 昨天被骂了&等,于是,对园长敬而远之,躲加避之。



  应多进行一些随意的& 唠嗑&,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在不经意间发生的占多数。引导老师多思考、多发言。对不善辞令的部属,要引导其发言,以便训练其表达能力;对方发言时则应注意倾听,不打断、不争辩、不露怀疑之色,必要时随声附和。



  六、书面交流与当面沟通共存



  园长必须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因为& 树怕扒皮,人怕见面& 。但如果必要的书面交流一定会相得溢彰。



  通过手机可以把园长的关心、理解和支持等信息传达给教师;通过QQ 可以不拘时间、地点展开交流沟通,通过便条可以将想法、建议及时地传递给他人。交流单向、双向、多向并存,也可保证私密性。避免面对面时的拘谨、尴尬,避免上下级之间本能的心理设防,也避免情绪冲动。



  书写时能够 & 心宁气定&,书写时能& 全面思考&,书写时能再现& 您&、& 请&之礼节,书面时更方便地反映情况,表达诉求。随着网络的普及,这必将成为密切园长与教师联系的重要渠道。



  七、隐性沟通与显性沟通共存



  下属隐性信息的获取是确保上级决策者有效决策的一个重要基础,特别是教师有的不太愿意当面讲出自己的想法。加之教师中的冲突更多的是以隐性方式存在,对此,管理者一方面要能够洞察其中的微妙,另一方面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去获取隐性知识,防止有用信息和经验的流失。



  教育笔记是教师对教育过程的观察与记录、反思与感悟,是教师对教育现象的分析与理解。应该说教育笔记记录着教师的教育思想与行为,也反映了教师的心理状况与一些真实的想法。



  还可以利用QQ 空间这个平台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及时了解幼儿教师的教育工作和思想动态,走近每一位教师的心灵,发现教育中的细节与亮点,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根据教师成长的心理需要,给予及时的激励、适宜的帮助、正确的引导。



  八、现场沟通与办公室沟通共存



  尊严是高于一切的,在人去楼空的教室里,在共同下班的路上,在心情舒畅的周末,在环境优美的公园,在出差在外的宾馆里,坐在舒适的沙发上,温馨的床沿等轻松的环境中交流、讨论,比那种正襟危坐的交谈要有效得多。在这种场合下,教师可以忘却行政的等级关系,以平等的民主的心态与园长自然地无拘无束地倾心畅叙。



  应该说很多时间里园长还是愿意与教师多沟通的,但常常因为时间的原因总不能去主动地进行沟通,而有时等教师到园长室做事情时,才突然想起来:& 哦,还有个事情早就想跟你说&。加之园长常常习惯了用电话、信息、家校通、请你带个信……& 请某某老师到园长室有空时来一下。&当然也有客观的原因,教室里孩子多,又有其他老师,也给与之沟通老师的教室或办公室沟通造成了不便。但在老师熟悉的环境里谈心,老师的心理压力和紧张度相对会小一些,也不容易产生被园长& 找&了的抵抗心理。同时,老师们身在其境会更容易向园长敞开胸怀,园长了解的真实情况也会多一些,更有一些深入一线、现场办公的亲切感。



  总之,&&&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沟通就是园长工作的重要方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