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末是上海民办中小学面谈日,有家长反响,在学生面谈过程中,家长被请求做问卷调查,问卷不仅考核家长们的学识,还请求填写爷爷奶奶的学历、工作单位等信息,俨然“查三代”的架势。对此,涉事学校回应称,出题不是为了考家长,而是为了让家长在等候中娱乐一下。上海市教委在获悉此事请求相干学校立即整改,并通报相干情况及处理意见,将核减其明年招生打算。(据5月8日澎湃网)
看到幼升小的家长测验题,很多人都是懵的,据说这种图形断定题,跟国考行测题类似。正所谓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如果没有经过必定的筹备工作和试题训练,很多人难以在短时间内反响过来,上海居住证,答复不出正确答案也就很正常了。而且,不仅考家长的智商,还要填写爷爷奶奶的学历、工作单位等,莫非是在摸底调查“三代”人的基因,这也太离谱了吧。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九年任务教导制度,幼升小履行小学划片入学政策,无需测验,按照户口、房产所在地就近入学。相对公办学校而言,民办学校的招生模式更为机动,一般不要户口、房产,但学费较高,教学方法也有差别,招生标准也相对较高。事实上,部分优质民办学校受到家长的青睐,其入学门槛,已经比公办学校高很多了,往往会在招生时,对孩子进行面试、考核家庭综合能力等。
在目前教导资源不均衡的状态下,优质学校和优质生源都是稀缺的,各方均处于择校、择生的境况下,不仅家长在绞尽脑汁为孩子择校,学校也要想措施挑出最好的孩子,实际上处于一个相互博弈的状态。而此次“魔都”被曝光的两家民办小学,在业内都是一流学校,并不缺生源,乃是学校在挑孩子、家长。如此就会明确,学校和家长的地位不对称,自然想要优中选优,挑选最优质的孩子,上海户口,为将来的升学率打下基础。
而且,不仅民办学校在择生,公办学校也在择生,只是方法不同罢了。公办学校与户口、房产挂钩,在一线城市里,没有该地户口就不可能入学,而且,优质公办学校所处的地位,出身了“学区房”,许多家长为了孩子,不惜购置“天价学区房”。这本身就是变相的择生,通过户口筛选下一批人,再通过学区房筛掉一批人,导致优质公办学校逐渐成为权贵子弟凑集的处所,激化了大众对于阶层固化的担心。
可见,家长对民办幼升小“考家长”的不满,跟不满公办学校的择生制度一样,本质上都是同一种心理焦虑,乃是对教导不公平的焦虑,担心自己的孩子失去进入优质学校的机会,失去提升或保存上流阶层的能力。而要打消这种焦虑,不仅需要采用教导资源合理分配措施,确保教导公平性,还要建立公平的社会竞争机制,转变社会阶层流动状态,保持畅通的高低流动渠道,让大众通过公平竞争获得相应合理回报。(作者:江德斌)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胶东在线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