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今年我带五个班的信息技术课程,虽然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在第一次与新同学的交流中,我的心里还是充满了许多的猜测,不知道今年的学生的整体素质如何,对计算机的熟悉程度如何,又是如何看待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的。这些对我来说都是未知数,也是我在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方式和方法调整前的一个必要的依据和凭借。
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1班的课程按原计划进行。先是师生的互相认识,主要是请学生做自我介绍,接下来是计算机课程学法指导,一切都按部就班,完全没有脱离课前教案的框框。这样的课堂有序,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和任务均顺利完成,表面上与其他学科的课堂没有什么两样。但从这平静和顺利中我却总觉得缺点什么东西,和新同学的见面应不仅仅局限于这些的。
接下来的3班的课堂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但又似乎是意料之中的,在课堂的一开始我就感觉到这节课可能不能全按教案来了。果然,在学生自我介绍前,我特意请同学们将自己在计算机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做一简单介绍,结果发现学生异常地活跃。于是,我临时改变主意,决定来一个大胆的尝试,就是从学生自我介绍涉及计算机内容的部分引开来,对学生进行首次别开生面的计算机学习方法指导、使用计算机注意事项、计算机网络文明、计算机房使用规定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全面、点滴地灌输和探讨。比如,有的同学讲自己已经会制作网页,我就鼓励他争取能为班级开设一个宣传的窗口;有的同学讲自己会使用幻灯片,我就建议以后的班级活动上可请他为大家制作精彩的主题幻灯片,在以后的幻灯片制作学习中可请他为大家辅导;有的同学讲自己利用计算机画画,我乘机向学生介绍和推荐计算机房系统上装有的绘图,鼓励学生自己学习和探索其使用和技巧;有的同学讲自己利用计算机打字,我借机向学生说明键盘熟悉的重要性,以及计算机保存文件的长处及便利;有的同学问游戏究竟有什么好,我在回答问题的同时,穿插几例中学生由于沉溺网络游戏害人害己的事例,提醒学生注意网络娱乐的度,应该利用计算机多做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和生活的事情;有的同学讲自己利用网络查询资料和信息,我就及时地倡议学生充分和合理地利用网络的便捷和强大功能为其它课程的学习做好辅助作用,告诫他们在网上冲浪时应对网络中五花八门的信息作以选择接收,在网上交流时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及个人安全、遵守网络文明公约等;有的同学甚至提出计算机课能否在20分钟内上完,其它时间归学生自己所有,我对此建议作解释的同时,积极恳切地请学生如果今后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有什么好的建议可及时向我反映;有的同学讲自己由于小学时接触计算机时间较少,所以对计算机的认识还很模糊,对它的使用还不够熟练,我就大力倡议学生在计算机课堂及计算机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争取多交流、共同进步,并提议大家友好和睦相处;
整整一节课下来,大家都激情不减,相互聆听,并对计算机的有关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讨。
&
分析:
虽然表面上,这节课只进行了自我介绍,其实里面渗透了更多的内容,而且以这种自由、宽松、互动的方式进行,更适合学生的感性思维方式,给他们提供了很大的活动空间,易于在学生中形成一种积极、和谐、合作的学习氛围,有助于以后的计算机教学的顺利开展。第一次与学生接触,同一个教案,针对不同的班级采取了不同的课堂形式,这给我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启示:
1.&&&&&&&&&&&&&&接触过计算机和没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在接受新知方面的确存在差异,但差异会随着教学的逐步深入,教学内容的丰富而缩小。
2.&&&&&&&&&&&&&&对计算机的教学不必拘泥与教师教技术,学生学技术,而是可以相对轻松,师生互动,以任务驱动,完成教学内容。
3.&&&&&&&&&&&&&&根据班级的差异,设计不同的教案,来适应其中的变化是很有必要的,可以有相对的快班和慢班。前提是慢班也必须完成所有的教学内容。
在这样的课堂中,我同样也获得了足够的自由空间,可以第一时间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做法,可以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直接深入地接触,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调节学习重点和难点等。当然,要做到有恃无恐、从容自然,需要对教学内容的相当熟悉和熟练,需要比较宽泛的知识面,更需要敏锐的触觉,及时发现学生的微妙变化,根据课堂的情境、氛围适时合理适度地改变课堂形式,以保证教学内容的高质量完成。除此以外,课后我还可根据每次教学情况不断地修改教案,以保证在下一次面对新的对象时更好地因材施教,不断地更改教学方式,相信在以后的课堂中将会出现更加令人欣喜的局面。总之,信息技术教育是要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应根据这门课的特点,通过各种适当的教学方法,利用尽可能利用的软硬件资源,让学生获得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