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神秘的小岛
大海像位幽默智慧的老人,总爱抛出一个个谜语,引逗人们去揣摩、探究。
1831年7月10日,一艘船在地中海航行。忽然,船上的人们看见附近的海面水汽弥漫,波涛汹涌,海水像是沸腾了一样,还不时从海底传来隆隆的闷雷般的响声。不一会儿,一股烟柱冲天升起,随即扩散成一个蘑菇状的汽云,情景十分壮观。入夜,那片海域更是光辉闪耀,瑰丽夺目。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着实令人费解。
一周以后,这艘船在返航途中又经过这里,船员们惊奇地发现海面沸腾的地方出现了一座小岛。又过了一周,地质学家霍夫曼赶来考察,小岛已经高出海面20米了。不到一个月,小岛竟然长到海拔60米,周长近两公里。后来,这个岛被命名为格雷海姆岛。
新岛的诞生,立即引起周围国家的关注,各国纷纷宣布把该岛划归自己的版图,从而引发了一场新岛归属的激烈争论。就在外交家们争论不休的时候,大自然却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新岛不翼而飞了。同一年底,人们再来这里,只见波涛万顷,别无他物。据说,1950年小岛又在海上露了一次面,随之,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这个忽现忽隐的小岛真是太神秘了!后来,人们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这是海底火山在作怪。海底火山众多,一旦火山爆发,喷出的熔岩就在海底不断堆积,形成水下山。水下山高出海面,便形成了岛,就是火山岛。堆积物要是坍塌,低于海平面,火山岛就消失。如果火山继续爆发,随着熔岩的堆积,火山岛就可能再次出现。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是学习10个生字& 智、慧、揣、摩、弥、质、霍、爆、熔、坍、&,积累词语10个& 智慧、揣摩、弥漫、扩散、不翼而飞、碧波万顷、无影无踪、爆发、熔岩、坍塌&。
2、&继续学习用联系上下文的及其他方法理解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自己喜欢的语句,选择喜欢的一个小节背一背。
4、&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懂得大自然的奥秘蕴含科学的道理,人类要不断去探索。
【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用联系上下文的及其他方法理解词语
【教学难点】
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懂得大自然的奥秘蕴含科学的道理,人类要不断去探索。
【教材分析】
&&&&本文描述了格雷海姆岛神秘地忽忽隐的过程,并说明了这一神秘现象的原因。
课文第1节如一段引言,指出大海爱抛谜语,供人们探究。第2~5节介绍了格雷海姆岛忽现忽隐的过程以及人类探寻到的原因。如果把这一部分看作一个谜语,那么,第2~4节为叙述性与描写性的语言。第5节为说明性的语言。交代时间推进的叙述性语言伴随着小岛的变化,不要忽略。关于小岛现、隐的描写性语言要品味、积累。解释原因的说明性语言要懂得意思。
【学情分析】
&&&我们班学生已养成较好的预习习惯,具有较强的自主识字能力,对词语的理解已积累了一定的方法。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朗读基础,它们的观察、想象、口语表达能力经日常训练,正在逐步提升中。然而如何抓好关键词句,穿针引线地勾连全文,准确把握角色的情感变化读出语气,仍需教师智慧引领,点拨指导。
A类学生:进入三年级,他们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浓厚,自主识字能力强,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话能力、语言感悟能力亦强。
B类学生:学习习惯较好,学习态度端正,具备自主识字能力,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但是语言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强。
C类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欠仔细,识字能力弱,添字漏字现象严重,阅读理解能力弱,需在老师的点拨、指引和同学的帮助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