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居转户

学习语言的好处远比你想的多 一口气看完 偏不信你会无动于衷

居转户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作为多语言学习者, 本尼·刘易斯(Benny Lewis)坦言,每当自己学习一种新语言时,会比学习之前的语言更容易。在经历各种尝试和犯错之后,他找到了语言学习的共通经验,因而提升了学习效率。观察那些精通多国语言的人,刚开始他们学习第一门外语时,确实会比较痛苦,但是在不断尝试之后,学习语言的速度会加快。

语言学作家Anne Merritt表示,学外语不仅丰富个人的简历或者方便旅行,还可让你更聪明,更果断,甚至让你的母语更棒。
生理研究发现能讲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对于大脑的认知过程大有帮助,其大脑运转方式和只能讲一种语言的人不同,这种不同,强化大脑的优势。
会说第二外语有很多优势,但很多特质只适用于经常性讲多种语言的人,如果在达到初级水平之后就再也没讲过这个外语,大脑可能还没有抓住这些语言优势。然而,在成人阶段开始语言学习的人,仍然可以达到和青年学子一样的流利程度,也同样可获得相同的认知优势。
以下是学习第二外语的七个优势:
1.变得更聪明
讲外语会迫使大脑去识别、调整语义,并且在不同的语言系统中交流,以此提升大脑的功能。此技能也会帮助解决其他问题时懂得调整。
2.拥有同时执行多项任务的技能
能讲多种语言的人,尤其是小孩子,擅长在两种口语、写作和结构系统中转换。宾州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这种“戏法”的技能让他们能够同时执行多项任务,因为他们可以轻易地在不同架构中转换。在一项研究中,让参与者操作驾驶系统同时分散他的注意力。研究发现能讲多种语言的人在驾驶过程中更少出错。
3.延缓老年痴呆或者其他痴呆症
针对这一话题有过多项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对于只讲一种语言的成人,初现痴呆症状的平均年龄是71.4。对于能讲两种或者以上语言的成人,平均年龄为75.5。这些研究考虑了诸如教育、收入、性别和身体健康等多方面的因素,但结果都是一致的。
4.提高记忆力
大脑越用越灵活,所以教育者通常将大脑比作肌肉。学习一门语言需要记忆规则和词汇,这些有助于锻炼你的认知“肌肉”。这样的锻炼会全面提升你的记忆力,这意味着能讲多种语言的人更擅长于记忆列表或者次序。研究显示,多语学习者更擅长记住购物清单、人名和方位。
5.更具洞察力
西班牙庞培法布拉大学University of Pompeu Fabra的一项研究显示:讲多种语言的人更会观察他们周围的环境。他们更擅长集中注意力在相关信息上,同时排除无关干扰,他们也更擅长识别误导性信息。所以名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Sherlock Holmes和赫尔克里•波洛Hercule Poirot都通晓多种语言,你就不会太惊讶了。
6.更会做决定
芝加哥大学的一项研究,能讲两种语言的人倾向于做出更理性的决定。任何语言的词汇都包含细微的差别和微妙的暗示,而这些偏差会潜意识地影响判断。能讲多种语言的人会用第二语言考虑自己最初的结论是否成立,之后他们会对自己的决定更加自信。
7.母语会更棒
学习外语会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结构本身:语法,词形变化和句子结构。这会增强你的语言意识,以及组织和操纵语言的能力。这些技能会让你成为一个更有效的沟通者,更犀利的编辑和作家。语言学习者在这一过程中也成为更好的倾听者,因为他们擅长通过严谨的发言来区别不同的意思。
这种读懂外星人语言的故事,听起来很玄乎,但是故事本身有着一定语言学基础,那便是一个假说,认为语言决定思维,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会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虽然这个假说没有完全得到证实,语言并非对思维起决定作用,但不可否认,语言确实是冲破我们理解范围的工具之一。
根据《卫报》的一篇文章《觉得世界观是不变的?学另一种语言会让你产生不同的思考》。文中介绍了一项研究,调查了不同语言模式如何影响人看问题的角度。结果发现,对于德语-英语双语使用者来说,当他们使用不同的语言时,感觉自己是不同的人,并且会根据所使用的语言产生不同的情感共鸣。这似乎与不同的语法规则有关。
此外,对于双语言者来说,在判断风险时,双语者也倾向于用第二语言视角做出更理性、更经济的决定,因为与第一语言相反,人们在使用第二语言时会减少一些固有思维中的偏见。也就是说,你的语言模式的确会影响你的思维方式。
2. 语言与大脑
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研究者能窥探出语言学习和大脑的关系。研究发现,精通双语的人较单一语言者来说更聪明。
有证据表明,在双语者的大脑中,即使他在特定时间内只使用一种语言,另一种语言系统也是活跃的,这样就会造成彼此妨碍的情况。然而,这种干扰反而会给大脑带来益处。这迫使大脑解决内部冲突,进行强化认知方面的训练。
根据另一项著名的研究,心理学家艾伦·比亚韦斯托克(Ellen Bialystok)和其团队发现,精通两种语言的人能提升大脑的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这种指挥系统帮我们调控做计划、解决问题和执行其他智力任务的注意力。他们还发现,双语使用者要比单一语言使用者表现出老年痴呆症症状的时间晚5年。
此外,有人说如果你在少年时没有学外语,那么长大之后大脑就会发生变化,学习新的语言会更难。的确,孩子学习语言的速度更快,但是也并不意味着成年人就做不到。大脑具有可塑性,随着每一次经验、每一个新知识而变化,学习新语言,可以让大脑更加健康、更活跃。
3. 语言与文化
3.
斯蒂夫·考夫曼(Steve Kaufmann)是一名语言家,会说十种语言,他曾说过:“只有怀着真正想去和另一种文化交流的强烈欲望,才能保证学有所成。”这也是许多语言学习者不断学习的初衷,学习语言是走进一种文化交流的入场券。
精通23种语言的提姆·多纳(Timothy Done)正是由于对文化的好奇心找到了语言天赋。他在初中时,对“巴以冲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开始自学希伯来语。当然,也有不少人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成了“文化通”,比如在学习德语的过程中,对德国的文学、戏剧、音乐、美食都十分感兴趣,甚至在世界杯中都坚定地支持德国队。
近些年,外国作者写的中国史大为流行,比如《哈佛中国史》《讲谈社·中国的历史》,这类著作经过翻译被引进中国,许多人看得津津有味,原因在于将一种文化放在了更大的观察视角之内。借由来自另一种语言的观点,人们可以走出狭窄的自我认知范围,走进一个新的视角。
4. 语言与个人成长
4.
作为多语言学习者, 本尼·刘易斯(Benny Lewis)坦言,每当自己学习一种新语言时,会比学习之前的语言更容易。在经历各种尝试和犯错之后,他找到了语言学习的共通经验,因而提升了学习效率。观察那些精通多国语言的人,刚开始他们学习第一门外语时,确实会比较痛苦,但是在不断尝试之后,学习语言的速度会加快。
著名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致力于研究人们如何看待自己的智力和能力。她分出了两种类型的思维方式,一种是固定型思维方式,这类人认为自己的才智和能力固定保持在一个水准。而另一种思维方式是成长型思维方式,这类人认为自己会变得更好,更聪明。
坚持语言学习便是一种成长型思维方式,能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学习者。从学习外语的第一天开始,你需要去战胜恐惧和弱点,尽管发音不完美,语法有错误,但是通过交流去寻求自我提升。今后不管你尝试学习什么技能,这种学习方式都会对自己产生影响。
最后,说了这么多,你是不是也(第n次)燃起了学习外语的热情,恨不得立马去翻开外语词典背单词呢?那么,再给大家打个鸡血。熟悉我们公众号的朋友可能知道,周老师是英语学习爱好者,几十年来一直坚持提升自己的语言技能,除了日常工作需求之外,经常在业余时间抽空进行英语配音。想听吗?安排上了!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