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居转户

文化传承还是文化创新更重要?快看 这里答案

居转户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当前,我国将文化自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其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当前,我国将文化自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其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者:白喵黑咪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今天下午事情不多,也就自己的看法表述一下,不代表其他任何人的观点,仅作讨论。首先,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必须首先确定文化的含义。一般来讲,文化是一种习惯,一种对待自然世界和人文世界的习惯性处理方法。文化产生的土壤,离不开现实的社会环境和自然水平,是收到现实社会的客观条件制约的。脱离现实社会的具体参数讨论文化传承或文化创新的重要性,其实就太丧失其实际意义了。我这里举几个例子,说明在特定环境下,有的时候是文化创新更为重要,有的时候是文化传承更为重要。比如中国传统戏剧,其实各种手势和动作代表的是几千年的生活习惯。但是现在社会环境剧变,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原先的桥段完全无法在现代生活得到体现。比如京剧中有双臂张开的动作,代表的是打开门的动作。但是现在的小学生们,却基本上把这个动作看成是游泳,这就是因为现在的生活环境,已经没有了双开门,只有单开门,艺术抽象已经没有办法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而且以京剧为例,唱腔也并非普通话,新入门的人在普通话熏陶下,还需要提词器才能听懂唱得什么。这就说明这种形式也不适应现在的生活。看看目前的老艺术形式,戏剧由于在艺术表达形式、内容创作形式上与时代脱节,艺术影响力往往和票友一样在凋零,越来越难吸引到年轻的观众,这就是需要艺术创新更多的参与,否则各种戏剧形式就真的成了文化化石,而不是文化产品。当然,也可以举个正面的例子,比如在老的艺术形式中,相声还是属于较为活跃的形式,其实和相声内容创作的不断更新息息相关的。去小剧场听听相声,哪个段子不加上2周之内的新事情?戏曲完全达不到这种创新的频度,非常遗憾。上一个例子讲的是需要文化创新的。再讲一个文化传承的。文化,首先需要给它一个认识,只存在文化形态的不同,存在文化的多样性,但不存在文化上的高低贵贱,保存文化的多样性,是维护整个文化生态系统的关键,这应该成为大家的基本共识。不能因为你看着不顺眼,就说人家不好。这就是文化大棒,是文化殖民主义,是将自己的生活方式强加在其他人身上。所以,韩国人吃狗肉,吃了几千年,开个奥运会就有西方人逼着让几千万韩国人不吃狗肉,这就是赤裸裸的文化侵略。如果说到近的,玉林的狗肉事件,同样是这个道理,爱狗人士不让当地人杀狗,也近似于一种道德至高者的形象向低贱人种散布福音的行为。玉林人吃不吃狗肉,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以后不吃,是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变了,而不应该由外界威逼而来。戛然而止的行为,玉林人的文化多样性就没了,玉林人就不是玉林人了,就变成狗肉朋友了。这个时候,文化的坚守和传承就非常重要了。往大了说,中华文化有自己的一套体系,如果事事都听欧美的,任由西方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改造,数典忘祖,中国人就真的成了黑头发的欧美人了。到那个时候,祖宗也丢掉了,和狐朋狗友也只学到了皮毛,那才是把十几亿人往火坑里推。其实文化的东西,对别人的东西要宽容,对自己的东西要坚持。自己的东西坚持,是传承,自己的东西不太好用,借用点别人的改吧改吧,就是创新;而对别人的东西宽容,一是支持创新,二是帮助传承。社会在进步,信息在交流,好的东西,适合时代的东西自然会流传下去,不适合的自然会淘汰,时间是最好的工具。什么政策啊,导向啊,感觉在时间面前,都是螳臂挡车。所以,千万别纠结传承或创新,搞艺术的,能有人喜欢的,干就是了,而自己的生活习惯,没碍着别人,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也别太把别人意见当真。

文化传承还是文化创新更重要?快看 这里答案(图1)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