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府工作陈述中,与楼市相关的方针首要是以下两条:
原文一:稳健的钱银方针要愈加灵敏适度。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借款等手法,引导广义钱银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上一年。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钱银方针工具,必须推动企业便当获得借款,推动利率持续下行。
解读:“降准降息,推动利率持续下行”,这句话不用解说了,开发商和购房者借款融资会更容易,利息会更低。往后几年这句话都适用,对楼市也是重大利好。
现在,5年期LPR房贷利率为4.65%,我猜测,到本年年底之前,应该会降至4.5%之下,也就是至少还有两次降息。
“引导广义钱银供应量增速明显高于上一年”这句话是要点。我国的广义钱银供应量M2增速是8.7%,本年要大于这个数字,那就是说,M2增速至少要到达两位数10%左右。
而本年3月M2是10.1%,4月M2则是11.1%,这是从3月时隔3年之后,重新打破10%大关,而且,根据政府工作陈述,本年将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放水力度明显高于过去3年,这个是铁板钉钉了!
原文二:深入推动新型城镇化。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效果。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解读:本年政府工作陈述对房地产的表述,是2008年以来,字数最少,最为平淡,最没有伤害力的一年。
本年的陈述,没有提及陈述中的“执行城市主体责任”,没有提及陈述中的“持续实行差别化调控”和“保险推动房地产税立法”,没有提及陈述中的“遏制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
而且,本年的陈述也没有提及过往政治局会议常规表述的“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和“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影响经济的手法”。
也就是说,本年的政府工作陈述,删除了所有对楼市利空的表述,只保留了底线“房住不炒”。
在当前楼市现已正式回暖的关键时刻,高层没有及时制止,这就是对楼市的最大保护。
2、本年的政府陈述,没有利空,但也没有明显利好,最大的利好或许就隐藏于“因城施策”之中。
接下来,各省市仍是会持续探索楼市松绑之路,只需不触碰底线,高层都会放行。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说过,房地产周期的两条腿是钱银和方针。现在降准降息,M2重回10%+增长,都现已官宣了。仅仅方针还没有打破。
现在的状态就是,一边哗啦啦放水,一边“淡化”“忽视”房地产,所以,我们才会看到,现在各地地王频出,楼市回暖,豪宅疯抢。1、政策导向:既要防上涨,又要防下跌。“稳定”将是房地产调控政策主基调,大涨肯定不是稳定,大跌也同样不是稳定。在市场压力较大的一二线热点城市,将继续维持严厉的调控政策不放松,防范房地产价格泡沫;而在三四线城市则将维持房地产市场稳定,防范房地产市场价格下跌过快作为首要任务。
2、继续放水,但楼市不是受益者。预计的货币政策将松紧适度,避免大水漫灌。即使央行继续“放水”,也不会马上传导到房地产,楼市不是受益者,房地产短期不会被重启复苏。房企不要对短期市场有所侥幸,依旧做最坏的打算才是最好的安排。
3、行业规模、企业规模“双见顶”。预计全年销售额会突破16万亿,但会整体比较有压力。已经出现负现金流房企,会更多。很多房企可能需要重新考虑制定销售目标,是否一定要增长也未必。稳定也是可以的。行业规模会稳住,企业规模会稳定。部分房企规模甚至会出现下跌。为何每一年房企销售增长就是好?这不一定对。规模不增长但赚钱,其实在也是可以的。
4、房价上涨空间:深圳不会涨,长三角空间大。从市场角度,深圳房价已经高位,而且很多楼盘经过一轮上涨需要一段时间的消化。长三角一体化出台政策以及一体化落地速度很快,所以机会会更多。事实上,在100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涨幅TOP10中,长三角占了一半的名额。其中,位于长三角三四线城市的盐城同比涨幅39%、南通涨31%、江阴涨28%、台州涨26%、泰州涨22%。
5、加速去库存,销售依旧会“依赖渠道”。以前,渠道占比还小于5%,而到了底,渠道已占比50%。在渠道佣金方面,为1-2%左右,已大于2.5%,个别项目佣金甚至超过10%。
6、投资拿地不急,全年都是机会,全年都是窗口期。不一定抢在年初3、4月去拿地。
7、兼并收购开始出现“大鱼吃大鱼”。实际上在都已经开始出现苗头了。
8、继续看好物业,但物业企业会开始分化。好的物业公司PE会高出地产开发企业5倍以上。包含上市物业公司之间也会大分化。已登陆港股的17家物业公司也正呈现两极化走势。中海物业、绿城服务、新城悦服务等当前股价相对昔日发行价均有较大的涨幅,而其它几家公司则都处在破发状态。17家港股物业公司的表现表明,分化格局正在形成。
9、租赁变天,还需寻找新模式。未来的空间会更大,但租赁不是问题,而核心是找准细分市场,找更加符合不同细分市场的新模式。租赁更需要精细化的管理。
10、未来地产股看好6家:万科,融创,金茂,世茂,美的,佳兆业。地产物业股看好2家:绿城服务,碧桂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