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上海人的福气好,一出生就能享受上海户口所有的福利,可这些对我们来说是唾手可得的东西对外地人员说是比登天还难啊,他们可能为上户口奔波了大半辈子也不一定能落下。下面小编给你们说个真人真事,(以下的第一人称是针对当事人,并非小编哟!)
我们成了长住上海人啦,我给你看我家的户口本,才拿到的,哈哈,这下好了,我儿子在上海读高中、考大学没问题啦!
上海的本地人命好,生下来就有上海户口,用不着自己努力,就可以享受不少福利和优惠,譬如读书、就业,看病养老什么的,外地人眼红啊,要想入籍上海(我说得是没啥家庭背景的屌丝哦),那真得吃尽& 头悬梁、锥刺股&苦中苦,刻苦奋斗、顽强努力,才有希望拿到这个宝贵的小本本哦!公平吗?有好多人说不公平,可是我觉得公平,为什么?要是不设个高门槛,那大上海还不要挤爆棚啊?也亏得上海政府有这样的政策,让屌丝们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实现梦想。
我开心啊,上个星期天,我在& 顺丰大酒店&办了四桌酒,嘿嘿,搞得比我们结婚、儿子满月还隆重呢!我在上海的亲戚、老乡差不多都来了,要知道,我是这些人中第一个拿到上海户口本的哦,按报纸的说法,我算是正能量,有激励他们的作用,是吧?我还请了以前教过我的师傅,技术学校的老师,还有我到上海后,友好对待我们、关心我们的朋友。这里,有我的顾客,还有一位房东以及我现在的几位邻居,我想借着这个机会让亲朋好友们分享我们一家的幸福,同时也表示我的感谢、感恩。我跟他们说清楚的,来就来,不要送礼送红包,我是图个& 众乐乐&嘛!我从一个江苏农村的穷小子奋斗成有上海户籍的& 特殊人才&,是不是该好好庆祝庆祝的大喜事啊?我说,我这个户口本值多少钱啊?我心甘情愿花几万块钱邀请亲朋好友庆祝!
我出生在江苏,我的家乡直到现在还是贫困县。我是1970年的腊月初八出生的,我是家里的老三,上面是一个哥哥一个姐姐。我们住在一排低矮的茅草屋里,屋子的西头是猪圈,东头是柴草棚兼伙房,哦,就是厨房,当中四间房,住着我爷爷奶奶、爹妈和三个孩子(我娘后来又生了一个弟弟、两个妹妹)。我们的日子过得非常贫苦,说得形象点,就是& 吃不饱、穿不暖&、& 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我们那个小山村,都是和我家一样的穷人,所以,在我幼小的认知里,就觉得这很正常。
后来我读书了,看着书本上的人过得却是和我们完全不一样的生活,他们穿得好,住的好,很幸福的样子,我很惊奇,也很向往那样的& 幸福&,我以为,& 幸福&就在远方,等我长大了,我要去寻找& 幸福&!#
我们的小学很小很破,就三间茅草屋,一间是老师的办公室,另外两间,高年级、低年级各占一间,我们的课桌椅都是破破烂烂的,有的还缺腿,用砖垫着代替。学校就一个老师,开数学、语文两门课,给低年级上课时,让高年级做作业,或者自由活动,反之亦然。条件极其差。我一直跟我儿子说,你们现在的读书条件多好?要珍惜啊!
我的学习成绩算是优良的,老师总说我聪明,有悟性什么的,人被夸奖、称赞会成为一种动力,会让你热爱读书,会提醒自己,加油!
很不幸的是,在我三年级的时候,我娘病了,肚子痛得打滚,在我们那个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小山村,有病去医院对我们来说就好比城里人说去外太空一样遥不可及。我爹走了几十里山路,请来了公社自己培养的赤脚医生,她说这是肚子闹虫,给了打虫药丸和止痛片,娘吃了药,痛得更加厉害了,惨叫了两天,死了!娘到底得了什么病?成了永远的迷,我不相信赤脚医生的肚子闹虫一说。
娘死的时候,我十二岁,最小的妹妹是四岁,爷爷奶奶都是将近七十的老人了,我爹既要从地里刨食养活一家人,回到家里还要照顾老的小的,非常劳累,心累,身体累啊!一年的功夫,才四十出头的他已经是满头白发了!
减员增效嘛,她托人给我十七岁的大姐找了婆家,既拿到了五百斤稻米的彩礼,又少了一张吃饭的嘴,然后呢,规定我大哥每天的干活量,又买来五个鸡仔,让我和弟妹负责喂养。不干活的日子,家里开两顿饭,她说,闲在家里,吃三顿饭是浪费!
我初中毕业没有参加中考,尽管凭我的学习成绩进县高中没有悬念。我读书晚,那年我已经十七岁了,有自己对生活和未来的思考、打算了,我清楚家里支撑我读书很困难,即便有点微力,也过不了继母的阻力。我感觉,只有走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打拼,才是属于我的& 金光大道&。
去意已定,最要紧的是解决我的路费。那个夏天,我几乎天天上山采集野生药材,杜仲、白术、黄芪和罗汉果什么的,都能拿到县城中药店换钱,还有野生的果子,猕猴桃、枣子、柿子,也能卖钱,只可惜,八十年代,人们对野生水果没什么热情,所以卖不出去什么好价钱,现在大家都知道野生的好,可惜,已经很难采摘到了。
有次我运气好,居然还抓到了个斑鸠!
忙忙碌碌两个多月,我有了一百十八元六角的& 巨款&,我爷爷,我爹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呢!
我告诉家人,我要走出大山,到城市找饭碗。我奶奶瞪大浑浊的双眼说,城市的饭碗是给城里人端的,你在家里流汗,饿不着、冻不着,大山养人啊!爷爷支持我,三儿跟城里人一样,也是读过书的文化崽,是该去县城谋营生。
最支持我的,当属继母了,她两眼放光地说了她娘家的谁谁谁,外出打工几年,赚的钱给家里盖了砖瓦房,谁谁谁,回乡后成了香饽饽,媒婆把门槛都踩烂了,婚礼办得风风光光,都是人家自己在城里赚的钱,爹妈非但用不着花钱不算,还得了还几身新衣服!
继母的心思一览无余,她把家里的翻身希望寄托在了我这个继子身上。我对她尽管全无好感,但她和她说的那几句大实话一直是我打工路上的& 精神原子弹&。
结果是,两票支持,一票反对,一票弃权。嘿嘿,即便都反对,也阻止不了我迈向城市的脚步!
继母听说我有一百多元钱,心态立刻失衡,说我白吃白喝家里十几年,应该给家里留一半钱才合适,还找了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再说了,城里比农村乱,你带那么多钱不安全。&
这笔巨款,是我冒着生命危险,像猴子一样爬树、攀岩采摘、像牛一样驮着背着去县城,一点一点、一分一分积起来的。其实我之前已经想过,要给家里留些钱的,被最没有资格过问这笔钱的继母说出,我心里特别反感。可是我不能顶撞她,我得顾及我爹的日子啊。我做出一脸平静的样子说:& 我不知道到了城里是不是可以立刻找到活干?没地方出力气,就没得钱赚,所以,我身边得备着点钱。给家里留五十元,余下的我带走,要是我赚到钱了,我会往家寄的……。&
我把五十元给了奶奶,有句民间三字箴言:钱是胆!有这五十元撑腰,可以让我那不懂孝道的继母收敛点。继母眼里满是失望和气恼,可没辙啊,道理上我给家里留了钱,至于交在谁手里,是我的权力,这是我的钱。
奶奶眼里满是泪水,这是她这辈子拿到的最大的钱款了,我心里既心酸又有点安慰,我是奶奶带大的,在这个极度贫困的家里,她给不了我什么物质上的东西,但是她对我的疼爱和关心是我没齿不忘的,我对奶奶说:& 藏好了,怎么花你决定。我以后还会给你更多的钱……。&
我如导演冯小刚的电影《一九四二》中难民一样,穿一身寒酸的衣服,拎一个旧布缝制的行李包,背一床大花被子(家里一共四床被子,奶奶把没有补丁、棉花胎比较暄活的这床让我带去,说,不能让城里人笑话!)上路了。
家人把我送到村口,我爹执意要再送一程,崎岖的山路通向远方,通向不可知的未来。爹心事重重地反复叮嘱着我注意这个,小心那个,我& 嗯嗯、知道了&地应着。
又要翻山了,送儿千里终须回啊,我劝爹别送了,我从内裤的暗口袋里摸出五元钱给爹,让他收着备备急。爹像遇到了炸药包般竭力推挡,说,爹没本事,你出远门,爹帮不上你一分钱的忙,怎么还往你那拿钱?爹说这话的时候,我看见了他满眼的泪水。我忍住心里的酸楚说:你养活一大家子人就很不容易了,这钱你揣着,备个急。
我头也不回地继续赶路,十七岁的我,脸上满是泪水,心里发着毒誓:要是混不出个名堂,绝不回这个家!#
走了很远,忍不住一回头,却见爹还站立在那里。
坐着拥挤、肮脏的火车,我到了上海老北站,那时新客站还没建造呢!当年的上海跟现在根本不能比的,可是在我这个山里娃看来,已经很摩登了。
在上海,什么都要钱,为了省钱,我睡过桥洞、街边的小花园,你说苦?我不觉得苦,我的感觉就是,能够忍受、心里也不觉得憋屈的事,就称不上是& 苦&。
长话短说,我在上海干的第一份活,是在拆迁工地整理砖头、木头和钢筋,很脏很累,上海人是不会干的,上海人拿下工程,再雇佣我这样的乡下人干,他赚大头,我们每天做十个小时,给出的报酬是3元。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了我的江苏老表李木根,他是南昌人,比我大了九岁,他做得是铝合金门窗的营生,呵呵,你知道吗?上海的铝合金门窗生意基本上都是我们江苏人做的。李木根对我说,你不能一直干这个力气活,要想在上海做长、多赚钱,你一定要学门手艺。
什么是贵人?能够看清你前面的路,向你提出忠告、指点你的人,这就是贵人!
这么着,我去业余学校报读了家电维修班,后来知道,那是民办的,怪不得学费那么贵呢!不过,贵管贵,人家承诺,包学会,毕业后遇到修理难点免费解答。
一年后,我就辞了工地上的工作,借老表作坊的一角,干起了家电维修的活。我接的第一单活是没有声音的半导体,修好后收了五元钱。我从小活干起,积累经验,不断学习,在提高技术能力的同时,把生意做大的。
等我有了底气,就不麻烦我老表,另外租门面了。
离家五年后我回了故乡,我提前给家里写信,告诉我乘坐的火车班次,让我弟妹来车站接我,我给家里买了很多东西,有两大蛇皮袋,我一个人拿不了。
在村里人看来,我是衣锦还乡了,奶奶看着我眼泪不停地流,说,你一直不回来,我老是做恶梦,梦见你被人打,没饭吃……。
我给家里的每个人都买了新衣服,还买了很多上海的糕点、糖果,年三十,还给每个人发了红包,包括我的继母。
在上海生活了五年,感受到的是文明和富裕,带着这样的感受,家乡的贫穷落后显得更加强烈了。我心里很怅惘和难受,我想,我没有能力改变家乡,但我要竭尽全力,让爷爷奶奶和我爹的日子过得好一些,我要努力打拼,在上海立稳脚跟。
我二十八岁结的婚,妻子是我同学的小妹妹,人长得一般,但是勤快、能干,心眼好,贤惠。结婚后她跟着我来到上海,她也很辛苦的,除了做家务,还帮我看店,妻子人也聪明,后来也学会了一些修理技术,像什么电水壶、微波炉什么的,都能对付。
我们俩干活卖力,生活简朴,能赚的钱不放弃,可以节省的钱一律不花,我们要接济两家的老人,还想在上海有自己的房子,这都需要我们去赚、去省。
2000年,我们的一个老客户介绍说,他的同事要出国了,急于出售国权路上的一套老公房,66个平方米,20万,我们去看了房子,感觉地段不错,只是老公房,显得粗糙、陈旧。对方后来做了让步,以十八万卖给了我们。这套房,现在涨到二百七十多万了。
上海是2009年出台& 居住证转户籍&的好政策的,但是门槛很高,要交过社保的,还要是上海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我因为一直是我们那个街道的& 优秀个体户&,所以,街道干部特地找到我告诉我这个好消息。能够成为上海人,是我梦寐以求的啊,我兴奋了好几天,后来就去参加中级工、高级工的学习和考试,中级工是一次通过,高级工很难,我考了三次,成功属于努力、不放弃的人,去年,终于拿到了国家颁发的高级技工的证书。
我是上海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