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居转户

买房婚姻成儿戏,上海人假离婚,外地人假结婚!上海户口价值几何

居转户
  • 2023-09-23
  • 浏览

摘要:在人们通常的理解中,结婚是为了爱情,但在一些不法中介眼里结婚就成了买卖。记者近日在走访楼市时发现,帮购房人办理假结婚,从而获取购房资格已经成为上海一个隐秘的灰色市

&&&& 在人们通常的理解中,结婚是为了爱情,但在一些不法中介眼里结婚就成了买卖。记者近日在走访楼市时发现,帮购房人办理& 假结婚&,从而获取购房资格已经成为上海一个隐秘的灰色市场。

  有媒体报道一些中介至今已经做过200多单,办理一单就要收取5到10万元的费用,收益十分惊人。目前这些组织已经将& 假结婚&打造成一条成熟的& 产业链&。

  楼市持续火热,北上广的房价一再高企,各地相继出台了限购政策。其中,婚姻状况往往卡住了很多人的购房资格。但如果没有结婚也没有连续缴纳社保的证明,如何才能有资格购买住房,一家房屋中介的工作人员暗示可以办理假结婚。

  所谓& 假结婚&,就是购房者通过中介找人办理真实的结婚证件,从而能够具备购房资格,同时需要支付给中介以及假结婚对象一定的报酬。房屋交易流程结束后,双方再离婚,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办理假结婚的费用问题:& 年纪大的五万块,年纪轻的10万块,年纪轻的费用相对高一点。&

  在一家名叫雄飞教育的公司,记者发现,这表面上是一家教育公司,但实际上,办理各种假结婚业务是这家公司利润的重要来源。

  为证明公司的实力,工作人员拿出厚厚一摞结婚证书,粗略一数,足有30多本。& 这是结婚证一式两份,上海人那份压在这里,这是真实的结婚证。&

  在上海的各个区他们都可以找到假结婚的对象,假结婚在这里已经变成了一个完整的链条, & 一共5万块,第一次先付5000定金,结了婚之后再付3万,后面还剩15000,过户成功后再给5000,离婚之后付5000。&

  & 假结婚&看起来无懈可击,但对那些企图通过& 假结婚&购房的购房者来说,不光需要承担巨大的经济风险,& 假结婚&后所面临的种种纠纷更是难以避免。 & 假结婚&无疑是一场荒唐的闹剧,它披着合法的外衣,钻了政策的空子,究竟是什么催生出& 假结婚&这场闹剧?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教授沈亮认为看似无懈可击的假结婚的办理流程,从协议上讲就不合法:& 在明知对方在这种情况下而来找所谓的服务对象,本身非法,最终如果查证属实中介公司所获取的总利润,应当为国家所没收,违反了《合同法》的最最基本的合法原则。 &

  城市的承载力有限,许多大城市陆续出台了限购措施,买房难这样的畸形的发展催生了假结婚购房的现象。在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看来,这种为了规避当地的限购政策,采取假结婚的方式又恰恰是走了一段法律上的灰色地带:& 上海所谓的假结婚比较多,是因为上海的限购政策是最严格的,它要求外地户籍,单身不可以在上海买房,这让很多人铤而走险,钻法律空子。从已婚或者未婚角度,通过这个手段是可以规避掉限购政策。

  但张大伟提醒,企图通过不正当手段来规避国家的相关限购政策是非法行为,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旦被发现就会给自己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甚至是陷入法律的纠纷中:& 这个纠纷是,有一方为了买房,另外一方只是出让所谓的结婚资格,通过结婚资格让另外一方获得购房的可能性,这样是需要付出金钱的回报,但是有可能在之后,其中付出资格的一方,通过购房的行为,要挟出资一方支付更多的报酬,在之前也看到一些个案是有这种行为的,通过这种行为获得购房资格的风险是非常大的。&

  对此张大伟建议,地方政府制定政策不该一刀切而是应该让住房回归到居住的本质上。张大伟表示,首先地方政府的政策应该更加细化,而不是过去的一刀切,更多的应该以实际工作地或者生活需求来制定政策。约束房价可以通过其他的财税方面的措施,避免房地产成为投资品。另外,在政策制定上面也需要更加细化,比如通过离异的时间,包括购房行为房本上署名双方的人名的年限等做约束性要求,这样就可以规避掉通过假结婚来获得购房资格的可能性。

上海& 3·25&楼市新政出台后,关于& 所有上海籍未婚男女青年都成了壳资源&的段子开始流传,但这并不只是段子。

  3月25日,上海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本市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即& 3·25&楼市新政),要求从严执行住房限购政策。该文件提高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购房缴纳个人所得税或社保的年限,从自购房之日起计算的前3年内在本市累计缴纳2年以上,调整为自购房之日前连续缴纳满5年及以上。

  按照这一限购政策,非沪籍人士买房目前面临的两大门槛是:家庭购房条件意味着必须已婚(这一条和此前的限购政策一脉相承);社保或个税必须连续缴纳5年及以上(且中间不能间断)。

  这一政策执行后,不少非沪籍购房者因为社保中断、社保年限不够等原因而达不到购房资格,而在新政前已经下购房定金或者未完成过户的购房者将直接面临违约责任。& 就像是天雷滚滚劈中了自己&,有受限的购房者说。

  这种背景下,& 假结婚买房&现象涌动。#



  现象:房东急售愿配合假结婚

  4月初,记者在上海市浦东某地铁站附近看到,房产中介推荐的二手房源中,有个别房源备注信息为:& 房东非常有诚意,没有资质也可以买:她愿意配合结婚再离婚。&

  中介力推该房源称,这套房价格还可以谈,而房东配合假结婚可以节省交易税费,外地单身青年就算是没有买房资质也可以买,& 非常合算&。

  & 可能是房东置换房子,已经和下家签约,但是自己手上的房子还没卖出去。&中介表示,房东急卖的原因有很多,最近因为楼市新政,看房者变少,已经出现了房东愿意配合假结婚急售房子的情况。  现象:找沪籍人士假结婚 有黄牛报价7万起

  实际上,早在上海楼市限购政策出台之初就已经出现& 假结婚买房&现象。

  此前2013年,一则关于& 1万元网征假结婚对象买房&的网络热帖曾引发热议。该贴称,& 因限购政策外地户口在上海买房必须要有结婚证,为了买房特寻任意一位单身女士(十八岁至八十岁均可,户籍不限)注册办理结婚证,一到二个月房产证办下来了再离婚。出价一万元,急急。&

  这位网征假结婚对象人士最后是否如愿尚不得知,但从经办假结婚业务的黄牛透露的信息看,这两年来,假结婚的成本已然上涨。

  该黄牛称,应对现在的限购政策,他手上有对应的假结婚& 资源&:如果你自己有5年社保,可以提供& 无房无贷款征信良好,未合作过假结婚&的非沪籍对象结婚,成本是3万5千元;如果你社保未满5年,可以提供上海户籍对象假结婚,& 最低7万起步,大概7万到10万。&

  7万或许并不能代表& 市场行情价&,有人& 现身说法&称,自己的朋友此前花了3万元和一位沪籍70多岁的老人结婚而成功实现买房,老人家的& 生意&很好,& 做完这一单、离完婚,又可以赶下一单&。

  但前述黄牛提示& 风险&称,假结婚对象& 频繁出现在房产交易中心,会有被终止的可能。&该人士还给出多份& 假结婚&合同称,他们在上海和北京都可以操作这类业务,最近咨询者明显比较多,& 之前(要求社保)两年,上个月新政策变成了五年!很多人不能买了,只能找上海户籍人结婚&,& 假结婚协议时间是三个月,基本三个月内都能解决,由于你方原因导致时间拖延的可以再协商。&

  值得说明的是,经办此类假结婚业务的不在少数,有黄牛贴出的广告显示,假结婚除了用于买房,还可以用于办理房屋动迁补偿、准生证、医学出生证明、给宝宝上户口等。楼市持续火热,北上广的房价一再高企,各地相继出台了限购政策。其中,婚姻状况往往卡住了很多人的购房资格。近期,看看新闻Knews记者在走访楼市时,了解上海到有一个隐秘的灰色市场,帮人骗取购房资格-那就是& 假结婚&。#



所谓& 假结婚&,就是购房者通过中介找人办理真实的结婚证件,从而能够具备购房资格,同时需要支付给中介以及假结婚对象一定的报酬。房屋交易流程结束后,双方再离婚。看看新闻Knews记者通过数周的暗访调查,走进了隐蔽在现实和网络上的假结婚圈子。

& 说白了,我们就是卖人。别的你不用管,年龄啊,职业啊,能跟你领结婚证就可以了,又不会和你真的住在一起。&

在中介口中,假结婚业务纯粹就是& 卖人&的生意,而且每个人的使用额度没有上限。看看新闻Knews记者调查发现,假结婚业务的收费惊人,具体价格与假结婚对象的年龄、性别挂钩。如果男性寻找女性假结婚,一般需要五万元,但年龄一般在四五十岁左右。如果需要更年轻的,价格则需要十万元。

& 先签婚前财产协议,然后领结婚证、购房、更名、离婚。一切都没问题,就是钻政策法律的空子,这都是合法的。你都不用担心。&

在假结婚中介这里,这一连串的流程看起来完美无缺。但是在法学专家沈亮看来,假结婚在形式上虽然并不违法,但实质上是欺骗了法律,钻政策的空子。

然而,随着看看新闻Knews记者的深入调查,一些组织已经将假结婚,打造成一个& 产业链&。

在一家名叫雄飞教育的公司。看看新闻Knews记者发现,这表面上是一家教育公司。但实际上,办理各种假结婚业务是这家公司利润的重要来源。

为证明公司的实力,工作人员拿出厚厚一摞结婚证书,粗略一数,足有30多本,而且都是真实的结婚证书。

婚姻在假结婚中介这里完全成了一门生意,可以交易,可以变现。为了使这门& 生意&看起来正规,这家公司还提供了所谓的合同。

合同上特别写明,双方婚后财产为个人财产。合同自签字日起生效,离婚手续办好后终止作废。不过,这份合同在法学专家沈亮看来,完全是非法的。

& 这家公司开展这个业务本身就不合法,因为没有一个公司的经营范围中可以有假结婚这个业务。这不是开玩笑吗?&

& 所以这其中牵涉到的收益,一经查实就应当为国家没收,因为合同本身就违法啊!&

尽管风险巨大,但仍有人愿意尝试。据雄飞教育工作人员介绍,他们至今已经做过200多个单子,按照每单5万来说,收益相当惊人。

& 这个行业是有门槛的,不是谁都能进来。我们在全市各个区都有网络,有很多储备的人选,只要客户上门,随叫随用。&

那么,这些所谓的假结婚& 人选&,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交易的流程是怎样的呢?

在QQ上,看看新闻Knews记者联系上了一个网名叫& 单身贵族&的中间人。他答应牵线搭桥,安排看看新闻Knews记者与假结婚对象见面。

而当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来到见面地点,发现这里竟然就是静安区婚姻登记处门口。

& 只要你见了人满意,交五万块钱,就可以立马登记结婚。很方便。&

& 单身贵族&透露,五万块钱中,三万五千块钱归假结婚对象,而剩余的一万五千元就是他的中介费。

而当看看新闻Knews记者询问& 单身贵族&,为何不自己直接做假结婚。他的回答令人诧异。

& 我已经结三次婚了,一次办准生证,一次办签证,还有一次办投靠居住证。&

不久,第一名假结婚对象出现了。单身贵族介绍,这位小伙平时在餐厅当服务员。随后,他让这位小伙拿出身份证、户口本以及征信记录。户口本上的资料显示,这位小伙才30岁不到,而且还没结过婚。当问起为何做这个?他说就是为了赚钱。#p#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表示对该名男子长相不满,& 单身贵族&又另外叫来了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一切就像流水线。这名男子需要还债,靠目前送外卖的工资挣得太少,所以才想到假结婚挣钱。

& 我现在单身,就是把资源拿出来分享嘛!还能挣钱。&

& 那你有了婚姻记录了,你不在意啊?&

& 我无所谓。

挣钱、挣快钱,是这些假结婚对象的主要目的。登记结婚,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简单的程序,购房结束后,程序解除。

不过,看看新闻Knews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真正愿意将婚姻进行交易的人并不多。对于那些企图通过假结婚的购房者来说,不光需要承担巨大的经济风险,假结婚后所面临的种种纠纷,更是不可控制。

& 谁敢和一个陌生人随便领证啊!&

& 婚姻期间,谁能保证不出事儿!&

& 到时候这个婚离不了怎么办!&

 为规避上海二套房政策,急于买房的外地人小玉在中介的建议下,与素未谋面的陌生男子小林& 结婚&,并打算购到房产后立即登记离婚。谁知,此后& 新郎&小林竟多次推脱,索要钱款,最后甚至完全& 失联&。小玉不仅办不了离婚手续,差点还要为小林的60万元债务买单,更偶然得知小林还曾是一名盗窃犯。无奈之下,小玉诉讼至崇明县法院。近日,崇明县法院作出判决,准予两人离婚。

  & 前夫&操办& 结婚&

  2013年12月,小玉由& 前夫&小东陪同,前往民政局进行结婚登记,这也是她首次与再婚& 丈夫&小林见面。& 都是我老公小东跟他联系的,整个事情中,我总共只见了小林两三次,实际上我们没有夫妻事实,双方也没有感情……我们是为了买房子而结婚。&小玉后来说。

  原来,外地人小玉和小东是大学同学,后来发展为恋人并于2007年4月登记结婚,婚后育有一子。两人大学毕业后辗转来沪工作,并在本市购买了两套小户型房屋。随着孩子的长大,两人为改善家庭住房环境,计划着购置一套大房子。

  通过房屋租赁公司中介人员许某的介绍,两人很快找到心仪的房子,然而却遇到了& 麻烦&——根据上海的二套房政策,即& 对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在本市向其售房,违反规定购房的,不予办理房地产登记&,据此,他们无法再购买房屋。

  此时,中介许某建议,自己认识另一中介朋友乐某,可通过& 离婚&、& 结婚&方式帮客户购置房屋——即两人& 离婚&,已有房产登记在小东名下,小玉再和沪籍人士& 结婚&,获得购房资格,购房后立即离婚。

  急于购房的两人同意了这一方案,并经中介乐某牵线,认识了沪籍男子小林。双方书面协议了& 结婚&后的财产归属,并口头约定支付小林3万元& 好处费&,且购房成功后小林和小玉立即登记离婚。

  2013年10月,小玉与小东登记离婚。2013年12月,小玉与小林登记结婚。2014年5月,小玉正式签订购房合同。在此期间,小玉和& 前夫&小东仍旧共同生活在一起。#

  

  然而,小玉还未来得及享受购房的喜悦,就陷入了& 结婚&带来的噩梦之中。原本约定购房后就离婚,但小林却借口& 人在外地无法回来&,多次以& 生病&等为由向小玉索要钱财。然而,小玉按其要求支付了数万元费用后,他依旧没有露面。2014年8月,小玉收到了他的最后一条短信:我没有钱不回来了,有钱再回来,随便你想怎么样,你要命就来苏州拿。此后,小林彻底玩起了& 失联&。

  就在小玉为离不了婚而一筹莫展之际,另一件让她感到晴天霹雳的事情发生了——她新购置的房产和银行账号被法院查封和冻结了。

  原来,2014年5月,小林以& 结婚了,需要购买房子&为由向朋友贺某借款,并称& 其妻小玉到老家凑钱去了,很快就可以还上&,却未如期还款。贺某起诉后,经法院调解,小林承诺按期还款60万元,但并未履行,故贺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后小林& 去向不明&,故贺某申请将其妻小玉追加为被执行人。

  所幸,小玉及时向法院申请执行异议,法院在组织听证后,裁定解除对小玉名下房屋的查封及其名下银行账户的冻结。

  & 结婚前,我对小林的工作单位、生活经历、家庭父母等各方面情况完全不了解,到现在我也依然不清楚,我的个人情况也没有告诉过他……&后来,小玉才知道,她这个法律上的& 老公&不仅甩下60万元债务让自己& 买单&,而且还是一名曾因扒窃电脑而被判处刑罚的盗窃犯。

 为规避上海二套房政策,急于买房的外地人小玉在中介的建议下,与素未谋面的陌生男子小林& 结婚&,并打算购到房产后立即登记离婚。谁知,此后& 新郎&小林竟多次推脱,索要钱款,最后甚至完全& 失联&。小玉不仅办不了离婚手续,差点还要为小林的60万元债务买单,更偶然得知小林还曾是一名盗窃犯。无奈之下,小玉诉讼至崇明县法院。近日,崇明县法院作出判决,准予两人离婚。

  & 前夫&操办& 结婚&

  2013年12月,小玉由& 前夫&小东陪同,前往民政局进行结婚登记,这也是她首次与再婚& 丈夫&小林见面。& 都是我老公小东跟他联系的,整个事情中,我总共只见了小林两三次,实际上我们没有夫妻事实,双方也没有感情……我们是为了买房子而结婚。&小玉后来说。

  原来,外地人小玉和小东是大学同学,后来发展为恋人并于2007年4月登记结婚,婚后育有一子。两人大学毕业后辗转来沪工作,并在本市购买了两套小户型房屋。随着孩子的长大,两人为改善家庭住房环境,计划着购置一套大房子。

  通过房屋租赁公司中介人员许某的介绍,两人很快找到心仪的房子,然而却遇到了& 麻烦&——根据上海的二套房政策,即& 对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在本市向其售房,违反规定购房的,不予办理房地产登记&,据此,他们无法再购买房屋。

  此时,中介许某建议,自己认识另一中介朋友乐某,可通过& 离婚&、& 结婚&方式帮客户购置房屋——即两人& 离婚&,已有房产登记在小东名下,小玉再和沪籍人士& 结婚&,获得购房资格,购房后立即离婚。#

  急于购房的两人同意了这一方案,并经中介乐某牵线,认识了沪籍男子小林。双方书面协议了& 结婚&后的财产归属,并口头约定支付小林3万元& 好处费&,且购房成功后小林和小玉立即登记离婚。

  2013年10月,小玉与小东登记离婚。2013年12月,小玉与小林登记结婚。2014年5月,小玉正式签订购房合同。在此期间,小玉和& 前夫&小东仍旧共同生活在一起。

  & 新郎&负债又偷窃

  然而,小玉还未来得及享受购房的喜悦,就陷入了& 结婚&带来的噩梦之中。原本约定购房后就离婚,但小林却借口& 人在外地无法回来&,多次以& 生病&等为由向小玉索要钱财。然而,小玉按其要求支付了数万元费用后,他依旧没有露面。2014年8月,小玉收到了他的最后一条短信:我没有钱不回来了,有钱再回来,随便你想怎么样,你要命就来苏州拿。此后,小林彻底玩起了& 失联&。

  就在小玉为离不了婚而一筹莫展之际,另一件让她感到晴天霹雳的事情发生了——她新购置的房产和银行账号被法院查封和冻结了。

  原来,2014年5月,小林以& 结婚了,需要购买房子&为由向朋友贺某借款,并称& 其妻小玉到老家凑钱去了,很快就可以还上&,却未如期还款。贺某起诉后,经法院调解,小林承诺按期还款60万元,但并未履行,故贺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后小林& 去向不明&,故贺某申请将其妻小玉追加为被执行人。

  所幸,小玉及时向法院申请执行异议,法院在组织听证后,裁定解除对小玉名下房屋的查封及其名下银行账户的冻结。

  & 结婚前,我对小林的工作单位、生活经历、家庭父母等各方面情况完全不了解,到现在我也依然不清楚,我的个人情况也没有告诉过他……&后来,小玉才知道,她这个法律上的& 老公&不仅甩下60万元债务让自己& 买单&,而且还是一名曾因扒窃电脑而被判处刑罚的盗窃犯。

& 万一有了财产纠纷,怎么打官司!&

在群访中,市民们对于假结婚发表着看法。假结婚,这个从各种政策的夹缝中冒出来的怪物,它披着合法的外衣,钻着政策的空子。它能轻而易举让人获得一些资源,它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它形式上合法合规,双方自愿结婚,没人可以干涉。但是,它也在影响着社会的公序良俗,原来婚姻也可以买卖;一些人因此得益,也注定会有一些人因此受害。

假结婚、假离婚,这无疑是一场荒唐的闹剧。荒唐,人人知晓。但是荒唐的根源在哪里?是什么催生了& 假结婚&这个怪物?更值得我们思考。

  但是,此类现象背后蕴含多种风险。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以& 假结婚&为关键词,可以搜出近500个已判决案例。其中,除了常见的假结婚骗彩礼的案例,部分发生在上海的案例显示,有人为了房屋动迁多享利益而假离婚和假结婚,但因为和假结婚对象发生财产分割纠纷而闹上了法庭;也有人和老同学假结婚规避限购,但最后双方闹僵而对簿公堂。

  & 象征爱情结晶的婚姻,在现实面前被击的稀碎稀碎。&有人如此评价限购政策背后的假结婚、假离婚现象。








&

&&&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