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6月18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周凯)今天下午,上海市交通委发布了上海市政府修订完善的《上海市非营业性客车额度拍卖管理规定》,对当前的客车额度拍卖规定作了进一步优化完善,主要调整了个人申请参加竞拍资格条件,个人须具备6个条件才可以申请参加拍卖,制定这项规定的目的是& 加强上海市机动车总量控制,规范非营业性客车额度管理&。
调整后的规定是,只有拥有上海户籍,或者持上海市居住证且自申请之日前已在上海市连续缴纳满3年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而且未持有客车额度证明,未拥有使用客车额度注册登记的机动车,并且持有效的机动车驾驶证,同时自申请之日前1年内不存在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录,以及经联席会议提出报上海市政府批准的其他条件,才可以参加竞拍私车牌照。也就是说,必须有上海户籍(或连续缴满3年社保)、无上海牌照、无上海牌照的私车、有驾照、1年内没有相关交通安全违法记录,才能竞拍,这也意味着今后上海市民每人名下仅能拥有一辆有上海牌照的私车。
按照规定,相关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录包括:累积记分达到12分;驾驶机动车发生5次以上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被处以暂扣或者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拘留的行政处罚。
此前,由于中标率太低,很多上海市民会用家人的身份证购买多张标书。
为做好相关办理工作,上海市交通委还发布通告:自6月19日起,暂停办理申请参加客车额度拍卖登记业务以及在用客车额度直接流转业务,重新开放办理的时间将在上海市交通委官网公布。
上海市政府公布《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下简称& 办法&),根据办法,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七年、符合一定条件的外来人口,可以转上海市户口,此举拉开了上海市第四次户籍改革的序幕。条件中,持居住证期间按规定参加本市城镇社会保险满7年并在本市缴纳所得税,被列为最前面的审核条件。
& |
&
自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先后创造出了住房公积金、城市低保和再就业服务中心等政策样本。居住证制度,自2002年开始试点,2004年全面铺开,此次户籍新政被认为是此前公共政策的完善之举,有利于更多外来人口落户上海。
但对于上海这个特大型城市来说,外来人口也被视为& 双刃剑&。
一方面,常住人口急剧膨胀,给城市公共设施、服务带来巨大压力,目前上海人口已达到1900万,其中600多万为外来人口。
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社保体系& 隔代支付&的特点,令上海社保支付面临巨大压力。今年上海& 两会&期间,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座谈时就表示,& 社保基金严重穿底,仅2008年上海市级财政收入为上海社保基金托底170亿~180亿元&。
有专家认为,缓解巨大社保支付缺口压力的途径之一,就是让在沪务工的外来人口也缴纳社保。此前,& 因为居住证转移的时候只能带走(社保)个人(缴纳)部分,不能带走统筹部分,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申请居住证、缴社保的积极性。&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公共行政研究室主任张子良告诉本报记者。
有专家认为,户籍新政的启动,有望令上海社保缴费人数迅速增加。
以一个持居住证者月平均工资5000元计,其企业缴纳的& 三金&额一个月即达到1080元,全年即12960元,目前上海市持居住证人口约21万,仅此一项,社保基金每年增加收入约2.7亿。(社保资金中企业缴纳部分进入统筹账户的比例分医保和社保略有区别,难以精细计算,但企业缴纳的绝大部分都是进入统筹账户的)
而从远期来看,上海有约200万外来人口都是办理人才类居住证的对象,如果这200万人全部办理居住证,那社保统筹账户每年可增收27亿,可以相当程度上缓解社保& 穿底&的压力。但上海市政府方面并未对此表示意见。#
居住证之& 痛&
2月24日上午,在浦东一台资企业工作的王蕾(应本人要求化名)迫不及待地请假去人事局咨询办理居住证的有关事宜。尽管在上海读大学并工作了三年,但是却迟迟没有上海户口,最新出台的政策给了她一线曙光。
根据上海市居住证管理的相关规定,尽管居住证和户口一样可以缴纳社会保险,但是在存续、转移、领取比例等方面,却仍有不小区别。& 以前不办居住证是觉得居住证的保障程度还是比较低,而且没有户口,总觉得将来还是要离开上海的。现在虽然立刻办也要等七年,但总归办了就有希望。&王蕾告诉记者。
此前,尽管拥有居住证的公民一样可以在上海享受子女就学、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各项社保政策,但是细究起来,其待遇却大不相同。
首先,拥有上海市户籍者,必须参加上海市城镇保险,企业必须为劳动者缴纳四金,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而办理居住证的劳动者只强制缴纳& 三金&,企业无须为劳动者缴纳住房公积金。
其次,居住证和户口最大的区别在于:持居住证者尽管在上海缴纳养老保险,但并不纳入上海的养老体系,不能在上海支取养老金。换句话说:企业为持有居住证的劳动者缴纳的养老金,劳动者离开上海时只能提取个人缴纳的8%部分,企业缴纳的22%部分进入统筹账户,不能提取转至外地。
医疗保险的情况也是一样,持有居住证者,退休前可在上海享受上海本地医疗保险。而退休后上海不承担居住证的医疗保险,退休后需要转回原籍,只能转个人缴纳的2%,企业缴纳的12%不能提取。
正是这些支取条件的限制,加上从2002年至2009年1月,居住证转户籍的大门一直紧闭,使得上海市居住证的办理比例一直不够理想。
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上海市外来人口近600万,办理居住证的外来人员超过433万人,但这其中占多数的是临时居住证,达到392万人,临时居住证的办理者多数办理的是外来人员综合保险而非城镇保险,而可以办理城保的人才类居住证的不过20万人。
上海600万外来人口中,有200万属于吸引办理人才类居住证的对象,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彭希哲表示,但这部分人群中,办理居住证的比例并不高。
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公共行政研究室提供的一组数据更能反映问题:2002年推出居住证制度的当年,上海办理人才类居住证7500人,当年户籍引进4.67万;2005年,办理居住证人数才首次超越办理户籍人数,至2007年,上海办理居住证5.43万人,当年办理户籍2.42万人。而这背后的背景是:从2004年起,上海大幅度提高了进户籍的门槛,60%以上的本科生申请不到户口,只能申请居住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