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人说:我想学外语,没有语言天赋怎么办?
那么没有语言天赋是不是真的学不好外语?我们需要先搞清楚语言天赋是什么。
其实我们平常说的“语言天赋”可以细分为三部分:语音敏感度、记忆力、理解力,这三部分分别对应着语言学习中的语音、单词、语法。
语音敏感度
语音敏感度高的人,能够把听到的单词、句子准确无误地模仿出来,发音非常好。
如何判断自己对语言的敏感度高不高呢?记住有两个小诀窍:一是看乐感。一般来说,乐感好的人把握语言的声调高低、强弱等的能力也会很好,所以唱歌好的人外语发音往往也好听。
二是看掌握方言的能力。语言敏感度高的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很容易受到当地口音的影响,说话会不自觉地“跑调”,甚至可以模仿方言。
有的人看到这里就会想:完了,我唱歌又跑调,普通话又说得一塌糊涂,肯定学不了外语了。
但据我多年教学的观察,天生语言敏感度高的人非常少。语言敏感度虽然有天生的成分,后天的培养也很有用。所有人都是一样,只要肯下功夫,有意识地多听,多读,让自己长期浸泡在该门外语的语言环境中,语音敏感度自然会提高。
记忆力
单词能不能记住,语法能不能背下来,这就跟你的记忆力有关了。记忆力更受后天培养的影响。
学外语绕不过的一关就是背诵,背诵是讲究方法的。比如按照记忆曲线揭示的一般规律,你应该在学完之后马上背诵,然后每间隔一段周期重复一遍。还可以通过听录音、跟读、抄写等方法增强记忆,当然还有谐音记忆等窍门。
有很多人是压根不想去记,他们或是觉得背诵太枯燥,或是觉得反正也背不下来,从内心就有抵触感。其实记忆力是最容易提高的能力,它跟你的努力程度成正比。比如第一次背单词只能背下来10%,第二次就可能是15%,第三次20%……坚持下来一定会有提高。
不要因为觉得自己脑子笨就不学习,或者说正是因为脑子笨才要学。脑子这东西越用越灵,不用就会生锈的,年纪越大,有意识地锻炼记忆越重要。所以学外语还有这一层好处。
理解力
理解力指的是对语法、句子结构、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我不知道它是否有先天成分,个人觉得理解力的高低与教育关系密切。语文和英语成绩好的同学,学外语的时候理解力通常也较强。
举个例子,我要讲形容词作定语的用法,理解力好的学生画风是这样的。
“形容词作定语,直接使用原形。”
“哦,那如果是名词作定语呢?动词能不能作定语呢?日语里也有定语从句吗?”
理解力不好的学生是这样的。
“形容词作定语,直接使用原形。”
“什么叫定语?”
“就是修饰名词的词或短语。”
“什么叫修饰名词?”
“就是‘漂亮的女孩’中的‘漂亮’。”
“哦,明白了。”
“不仅形容词可以作定语,动词也可以,比如‘穿白衣服的女孩’,定语是什么?”
“……白衣服?”
理解力不好的学生,在学习语法时不要钻牛角尖,可以简单粗暴一些,死记硬背语法公式,再把单词套进去,总之能达到目的就好,不要拘泥于形式。
语言天赋的这三个层面其实都不是100%的天赋,后天的教育、培养、自身努力都非常重要。相对来说,语音敏感度最不易改变,而记忆力最容易随着练习而提高。完全具备三者的人少之又少,我见过不少背单词特别快,但发音一塌糊涂;或者发音特别好,但语法怎么讲也不懂;或者擅长阅读而不擅长说的人。
当然也不乏三者都具备的天赋异禀的学生,她们的确成绩优异,但后来也不过与其他人一起毕业、找工作或出国留学,并没有什么异于常人之处。倒是那些资质平庸,却异常努力的同学更加出彩。
归根到底,要看你学外语的目的是什么,大多数人的目标靠努力都可以达到,而他们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谈不到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