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居转户

一个回沪知青家庭,从铀矿工人到上海老城厢的住户

居转户
  • 2025-07-19
  • 浏览

摘要:17平米蜗居三代人,上海老城厢的钉子户里,藏着一部跨越半世纪的共和国家庭漂流记。王家洲踩着老西门地铁站的台阶走上来,转身就扎进了中华路背后那片迷宫般的弄堂。这儿才是他根上的地方。梦花街上的老房子,巴掌...

17平米蜗居三代人,上海老城厢的钉子户里,藏着一部跨越半世纪的共和国家庭漂流记。

王家洲踩着老西门地铁站的台阶走上来,转身就扎进了中华路背后那片迷宫般的弄堂。

这儿才是他根上的地方。

梦花街上的老房子,巴掌大,才17.5个平方,他爹妈王乐和姚岚在这里过了大半辈子。

推开吱呀作响的门,一眼就能望穿屋底。

老父亲王乐正蹲在过道的水池子边洗菜,嗓门洪亮地招呼着。

姚岚在旁边搭话,脸上挂着习惯了的笑。

这房子,是拿木板从一溜老瓦房里隔出来的五户之一,又生生搭成了上下两层。

楼下小屋,一张大床就塞满了小半间,爬阁楼全靠一架梯子。

阁楼上斜顶透风,天光就从一个小老虎窗挤进来。

两层都没厕所,厨房像鸽子笼搭在屋外,只站得下一个人。

去年夏天,政府给刷了墙换了瓦,甚至装了马桶,但这唯一的抽水马桶,离饭桌就一米远,连个布帘子都没地方挂。

-暖和倒是蛮暖和,-姚岚说,-就是这新瓦换了,阁楼四处漏风,空调暖不起来咯。

-

王乐1953年出生在这老屋。

1969年,他成了下乡知青,本来要去黑龙江。

天寒地冻,谁想去?运气好!邻居姐姐在江西抚州插队,硬是帮弄堂里的年轻人要到了名额。

一群熟悉的伙伴奔着暖和地儿、奔着能吃饱的江西就去了。

-至今想起来,都觉得这是最好的安排。

-王乐声音里透着庆幸。

种了一年地,意外来了。

附近大名鼎鼎的-721矿-来村里招工,那是搞原子弹原料铀的大单位。

王乐他们这批上海知青,一个没落全进了矿上,还都留在地面工作。

-抚州有人关照啊-,王乐心里明白。

后来进去的小伙子,全都得下井了。

721矿,藏在江西乐安的深山里,五十年代因为发现大铀矿而建起一座-城-。

最风光时,光矿上职工就上万,家属区-古城-人口飙到五万。

王乐就在地面做维修工。

他讨了电话接线员姚岚做老婆,她是萍乡人,从小跟着搞矿机爹妈来到721。

矿上的日子,穷归穷,但比山外头强得多。

-阿拉王家门里,电视我第一个有!沙发也是我第一个置办!儿子还是我家最早生的!-王乐回忆起来嗓门更高。

80年代末,矿上工资不算低,职工福利好,奶粉、鸡蛋、猪肉按时发。

外面有啥新鲜事物、流行词、洋牌子包,矿上总比别人先知道。

-矿语-,当地人都这么叫。

王家洲童年就跟着看矿电视台直播的汇演,玩肯德基送的书包。

他说,九十年代的古城,活脱脱是电影《青红》里的样子。

王家洲就是1985年在矿医院落地的。

三年后,刚学会走路,就坐上了开往上海的火车。

路线几十年不变:从矿边的江边站上小火车,吭哧吭哧5个钟头到南昌,拿上爸爸托人买的票,再坐一夜硬座到上海。

火车一路开,他在车厢里一路画。

-喏,三岁就画火车画得老像了!-王乐语气里满是骄傲。

这个铁轨上长大的孩子,后来迷火车迷了一辈子,工作后的假期全撒在追-大铁龙-跑上了。

九十年代末,国家政策转向,721矿撑不住了。

限产、停产,非洲的铀矿更便宜。

矿山臃肿不堪,九成人不下井,却养着一大堆科室部门。

-跟一座城市没两样。

-姚岚感慨。

矿上开始鼓励人离开,还给接收单位发钱。

职工能拿到包装木料,矿上派车,一路送走。

很多人拖家带口,想回老家,更怕下一代再挨核辐射的边。

-天天看着邻居打包,-姚岚说,-走了整整三分之一!-

2000年,面临初中毕业的王家洲,被父母一个决定送回了上海。

再晚,怕孩子学不会上海话了。

4月天,15岁的王家洲独自提着包,从熟悉的江边站出发,还是那趟折腾人的老路线。

可这事并不轻松。

为了儿子的落户、读书、安顿,这一年,全家老小上海江西跑了十三趟!

2000年底,王乐狠下心,办提前退休,在离家31年后也回沪定居。

江西29年的工龄,换来的退休金比上海低一大截。

但他为儿子豁出去了,户口要紧!落户上海?谈何容易。

王乐跑了整一年的派出所-所长接待日-,才在2005年把户口落回老屋。

姚岚的户口,足足等到2010年。

他们算幸运儿。

多少同批回沪的老知青,户口落不回来,只能拿江西的养老金,年年还得寄指纹回江西证明人活着。

十七平的老屋里,挤着的可不只他们一家。

户口本上有六口:王乐三口、他的三哥父女,还有三哥孙女。

这巴掌大的-棚户区-,因为顶着顶尖的学区名头,能喊价260万。

卖不卖?-我侄女还没想好呢!-王乐摇头。

事情就这么拖着。

他们盼动迁,盼了多少年?王乐的母亲晚年总念叨-我这辈子怕等不到了-。

姚岚坦言:-咋不盼?做梦都盼!-可王乐心思复杂。

他指着北面正在动工拆房子的亚龙地块。

-要是都拆光光,还叫啥‘老城厢’?不如叫‘黄浦新城’!文脉都割裂了。

-他觉得-抽户-最好,让常年空置房子的搬走,腾出地方给老住户改善。

-能有两倍这么大的地,我情愿把老房拾掇拾掇接着住!-他环顾陋室,叹了口气,-现在?真的‘螺蛳壳里做道场’,没办法弄了。

-

眼看儿子要成家,等不动迁。

王家洲小两口靠自己打拼。

07年,娘俩在萍乡外婆家遛弯,撞上铁路边便宜房,定金两百就定了一套当投资。

后来,王家洲开救护车跑遍上海滩物色,卖了萍乡的,又卖了青浦小产权,最后买定嘉定老城一个老小区的两房。

-我们做爹妈的,没能给儿高新技术人才引进undefined子备下婚房……-姚岚的话里有点无奈,更有点心疼。

现在王乐夫妇打算开春就搬去嘉定和儿子同住。

undefined

去年,王乐姚岚回了一次721矿古城。

那里,他们曾经的家,楼下的草长得比人还高。

那座因原子弹而生的-城-,已经彻底遗落在了深山里。

王乐站在梦花街这间17.5平的老屋里,看着弄堂口,过去坐满老人的板凳现在空荡荡。

-街坊邻居基本都走啦!-他语气悠悠地说。

有的房子空了,更多的租给了外来谋生人。

老西门环城里的中华路上,那些曾红火的乔家栅、大富贵、全泰,都随着城市变迁悄悄消逝了。

那些留在城市缝隙里的微小人生坐标,如同王家洲十岁照片里舔着冰棍看火车的小背影,也像王乐从少年到白头始终在的那17.5平方米,成了时代齿轮留下的独特印痕。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