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多年来,首批农民工已达60岁,迎来了退休的高潮。今年9月底,在荔湾区城管局机械化运行管理中心工作多年的维修工孔卫常也办理了退休手续。
&自2010年11月起,广州市实施积分入户政策由于辛勤工作获得的荣誉奖金,孔卫常被评为“广州市积分入户第一人”,在首批1000户住户中,最高分318分,成为“第一得分手”。孔卫常是农民工融入广州的典型案例。
&孔卫常说,他一生中最骄傲的事情就是让孙子能够毫无障碍地上广州的公立小学。广州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河流的城市。孔卫常为子孙后代生活在这里感到非常高兴。但在内心深处,他总是想回到家乡广西。孔卫常说,年轻人情不自禁地离开家乡,但家乡从来没有远离过自己。这一代农民工普遍怀旧。
&孔卫常工作地点:荔湾区城管局机械化运营管理中心为广州户口工作了18年
&“现在孩子们的书包太重了!”孔卫常告诉记者。每天下午4点,他骑自行车到石尾塘的一所公立小学,晚上接孙子,辅导作业。退休后,孙子一直是他生活的中心,过着平静祥和的生活。
&
&此前,作为维修队的班长,他在肮脏的环境中忙碌,上下攀爬,由于职业原因,身体功能受损。
&孔卫常从来没有为这26年的工作感到困难,因为它以前在广西蒙山农村地区的生活更加艰难。
&“1979年,我出去开拖拉机运输沙石。为了赚取更多的运费,我们还帮助他们在炎热的天气上下移动。当我累的时候,我有一些粥来解渴和饥饿。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照顾家里的两亩地。”孔卫常说,他们这一代人确实能吃苦,但不幸的是,他们在农村挣不到钱。
&1993年,广州市芳村区环卫队招人。以前学过修理的孔卫常立即决定申请临时工。尽管当时的工资只有200多元,但还是比农村好。
&在当年的农民工中,孔卫常高中毕业被认为是高学历。他刻苦学习,考上了汽车维修技师,通过努力,两次荣获广州市“优秀城市美容师”称号。他在积分入户中仅凭认可度和技术水平就得了240分。
&2011年,孔卫常通过广州积分入户报考,总分318分,排名第一。孔卫常说努力工作是为了家庭。两个儿子小的时候,他和妻子都远离家乡。尽管他们无法忍受,但他们仍然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本质上过上好日子。
&现在孔卫常的两个孩子已经读完大学,在广州安顿下来,在广州工作,一家人团聚了。
&工作中的孔卫常因为思乡,还想回老家
&对于在18年奋斗中获得的广州户口和孔卫常,孔卫常表示,最自豪的不是他们能享受到和广州人一样的医疗保险待遇,而是他们的孙子孙女能顺利进入广州的公立小学,这意味着广州已经成为这个家庭的新起点。
&在他的朋友圈里,留在家乡的高中生们晚饭后散步,唱歌,他很欣赏。他在广州的圈子里,除了他的家庭成员都是工人,还有几名没有入户的退休工人,都回了老家。在我的家乡,当天气冷的时候,我的邻居可以一起生火。孔卫常也怀念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孩子们是祖父母带大的。当我们离开家乡,把他们交给父母时,他们说你可以放心。”孔卫常对记者感叹道,如果哥哥和妻子没有主动照顾孙子,他们就无法集中精力在一个陌生的城市。
&现在孔卫常的父母都已经80多岁了,他们的母亲因为中风正在由护理人员照顾,这令人担忧。”只要孙子不在家,我就回老家,尽可能多活一段时间。”孔卫常说,他们的兄弟姐妹已经在广州安顿下来,回家孝顺是他心目中的大事。
&这些已经步入人生第一年的兄弟姐妹,甚至想了一套房子,回到老家一起生活,将来互相帮助。因为他们的孩子不太可能牺牲家庭和工作,回家照顾老人。&
勤劳、关爱家庭是第一代农民工的共同特点。他们很少考虑自己,更多的是考虑家人。
&第一代农民工会因为家庭来到城市,最终他们会因为家庭离开城市。孔卫常将这种选择称为“成功导致退休”我非常喜欢广州,但我的根仍然在我的家乡。这种情绪是无法改变的。他说:“只要我的后代在这座城市过得快乐,那就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