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居转户

孩子越来越懒怎么回事?有什么办法能纠正孩子这个习惯呢

居转户
  • 2023-08-19
  • 浏览

摘要:除了父母,其中最溺爱孩子的莫过于祖父母了。孩子的父母基本上都要上班,所以大部分时间可能是孩子的祖父母陪伴他们和照顾他们。祖父母溺爱孙子孙女那是非常平常的事情,一旦祖父母溺爱孩子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他们自然不会让孩子做家务活。

一、分析孩子懒惰的原因
1 父母溺爱孩子
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苦,所以宁愿自己吃苦,也不想苦到孩子,这样的父母会把家务活全部包揽,他们不会让孩子干一丁点的事物。其实,事与愿违,要知道社会是残酷的,孩子日后面临的挑战和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如果孩子连自理的能力都学不会,他们以后又该如何应对这社会呢?
2 教育人员的改变

除了父母,其中最溺爱孩子的莫过于祖父母了。孩子的父母基本上都要上班,所以大部分时间可能是孩子的祖父母陪伴他们和照顾他们。祖父母溺爱孙子孙女那是非常平常的事情,一旦祖父母溺爱孩子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他们自然不会让孩子做家务活。而且,祖父母年龄都偏大,他们一般喜欢安静的场所和低强度的锻炼方式,在他们的教育下,孩子的生活会比较单调,以至于孩子出现懒惰的行为。所以,祖父母的溺爱和生活方式也是孩子懒惰的另一个原因。

孩子越来越懒怎么回事?有什么办法能纠正孩子这个习惯呢(图1)

3 孩子自己的原因
每一个孩子具有不同的特性,有些孩子好动,有些孩子好静。有些孩子勤快,有些孩子懒惰。孩子懒惰也并不能完全归咎于父母或祖父母,有些孩子天生懒惰。
二、父母该如何去做
1 正确的育儿方式
父母爱孩子没有错,但是把一切事情都给孩子处理好,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并不就是爱孩子;含在嘴里怕孩子化了,捧在手里怕孩子掉了,也并一定就是爱孩子。真正的爱,应该是让他们学会如何生活,学会如何自理,学会如何应对这瞬息万变的社会。父母们一定要转变自己的育儿方式,让孩子尽快从懒惰的阴影中走出来,成为一个健康快乐活泼的人。除了父母,祖父母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育儿观,不要让自己错误的观念毁了孩子。
2 父母要做好监督作用
父母要做好榜样,要成为勤快的人,同时,要监督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洗碗﹑拖地﹑叠被子等,当然,这些家务活要因孩子的年龄而异,不能勉强孩子做一些他们做不到的事情。除了做家务,父母们也要监督孩子多做一些运动,成为一个好动的人,活泼的人,有积极乐趣的人。
3老师的正确引导
在励步我们的老师会主动做一些互动引导孩子去做一些事情,并予以鼓励,用来增强孩子的成就感。让孩子感受到动手的情趣和美好,继而更有动力的做下去。
励步国际儿童教育——不止英语,更懂孩子!每个人都会与生俱来的惰性的心理,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极端的懒散状态和轻微的忧郁不决。当一个人有惰性心理时,做事就会迟迟不行动,一拖再拖,使人无法按照自己的愿望进行活动。晓峰的懒散心理具体突出表现在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思想方面,缺乏学习主动性,不能积极思考问题,依赖家人及同学心理严重,缺乏责任心,不思进取等。行为方面,日常起居极无秩序,不讲卫生,逃避劳动,不能及时完成当天的事情,抄袭他人作业等。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懒散状态的表现。

造成晓峰懒散的原因如下:
1、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
孩子的懒散令家长烦恼,但是孩子的懒散形成,与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有一定的关系,客观上说,家长的过分溺爱是造成学生惰性心理的因素之一。孩子年幼的时候,家长怕孩子做不好事情,对家务及孩子应该承担的事物大包大揽,除了会导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之外,还会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不但使孩子失去了做事的兴趣,而且会对别人为自己做事习以为常,有些家长本身就存在这样的思想:“你只要好好学习就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管”。孩子可能甚至会从内心里贬低劳动,什么都不愿干,什么都干不好,在家时如此在学校也是如此。
2、孩子不良的个性特征
① 依赖心理。懒散的人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在家里,“反正妈妈会喊我起来”,“反正我不做作业爸爸也会催我”;在学校,“反正我不回答,总有别人会说出正确答案”,“反正作业不会做可以抄同学的完成任务”。这种依赖别人的惰性心理只会使能力减退,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遇到难题就真的不会做了。
② 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恒心,有过失败和被人否定的经验,所以做事情没信心,对自己怀疑态度。对父母要求做的事情和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能躲就躲,能藏就藏,就连自己原来最愿意做的事情要是产生了畏难情绪,也没有信心做好。长期下去能使孩子养成懒散,不想接受挑战面对困难。
③ 缺乏上进心。缺乏上进心的孩子容易满足,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做事不求质量,作业马虎潦草,不改正错题,常抱着“应付”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的态度。而这种缺乏上进心的表现必然导致懒散现象的产生。
3、不良榜样影响
① 家长榜样。有的家长本身就缺少时间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身教重于言教”,这样的家庭严重影响了子女良好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使懒散现象的发生。② 周边同学及朋友榜样。孩子身边的同学并不是以勤劳为榜样,而是大家一起去羡慕那些能走“走捷径”,“占便宜”的孩子,那么孩子所在的群体就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
专家支招:
& & 1、给孩子一个目标,让孩子忙起来
研究证明忙着的人比懒着的人更快乐,但是没有目标的瞎忙所带来的罪恶感,会扼杀了这种快乐。所以家长要注意让孩子忙起来首先要给孩子一个有建设性的目标。比如想早起的孩子,孩子制定“6点钟起来晨读”的目标,家长可以适当地帮助孩子明确自己做事的目标,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第一周先克服赖床的习惯,第二周在平时起床的时间上早起5分钟,第三周在第二周基础上再早起5分钟,依此类推。孩子虽然性格懒散,但是只要有一个理由,他们还是愿意忙起来的。
& & 2、赋予责任
治疗懒散,积极而有效的方法是赋予责任。每个人都是有责任的,只不过有时意识到了,有时还没有意识到而已,所以平时生活中家长可以给予孩子可以担当的起的一定的任务,孩子一旦肩上有了责任,就会觉得肩头有了压力,自然产生一种动力。比如可以利用孩子好表现的心理,让孩子做个小老师,帮低年级的孩子辅导功课,在享受助人为乐的成功感,同时也激发孩子动脑筋去思考问题;还可以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理让孩子照顾一盆花草,每天定时浇水,并记录植物的成长,仔细观察。或者照料家里的一只宠物狗/猫,遛狗散步给狗狗喂食物,让孩子体会通过自己的勤快换来结果的喜悦。
& & 3、保持孩子情绪上和体力上的活力
& & 有的孩子懒散和家长要求太高有关,孩子认为怎么做都不能让家长满意,就什么也不想做了。家长应尽量克制自己对孩子求全责备,让孩子按计划做事,不要时时督促,这样孩子客观上就能找到主动的感觉,可以消除孩子的精神疲惫。为保证孩子的保持做事活力,家长可以采取“分段学习”的方式,学习半小时休息十分钟,背英文课文也一样,背两段休息一下,学习的时候就采用问答的方式整理资料,避免孩子一个人学习的时候打瞌睡,做完作业后就让孩子下楼和家长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孩子在尝到甜头后,情绪会很高,有助于克服懒散。
& & 4、制定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
& & 根据孩子实际能力,与孩子协商共同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安排时间。严格按照计划来执行每一项,务必做到“今日事,今日毕,言必行,行必果”,改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每个星期让孩子把自己做的事情统计一下,写出一个列表,然后每个星期把做得事情进行对比,慢慢的孩子能把有效的时间利用起来。如果没有按照计划做事,家长可以采用小小的惩戒,让孩子明白懒惰会受到怎样的惩罚,目的是促使孩子在心理上认识到自己应为懒散承担责任,心态还应主动积极,孩子不会产生逆反心理,否则,惩戒只会适得其反。
& & 5、让孩子承担懒散的后果
孩子的懒散和家人的娇惯有一定关系,所以孩子事事求助于家长时候,家长对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应该有心不帮孩子做事,这样就能强迫孩子自己做。懒惰会误事,当孩子因为惰性出现了如起床晚了,吃不上饭了、上学迟到了,被老师批评了等后果时,家长一定不要帮助孩子找借口,要让孩子自己承担懒惰的后果,记住教训之后,孩子自己会反省,再懒,他就要想一想了。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