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其实是我们家长给孩子贴的标签。
也就是说,家长们想让孩子做事情他不做,或者是孩子做事情比较慢,不出效果的时候,家长就会给孩子贴上懒惰的标签。
是怎样造成孩子懒惰的呢?第一点,懒惰的孩子会有非常勤快的家长,家长包办和控制孩子的一切,当家长们长久的包办孩子的时候,家长就为孩子担负起了他该负的责任,孩子就习惯了这样的角色,时间长了以后,他就失去了做事情的动力和兴趣。第二,家长从小到大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学习,如何生活;比如说如何做饭,如何洗袜子,没有教过孩子这些,在孩子小的时候他想尝试做一些事情时,家长制止了他,没有给他一个帮助,孩子长大以后就会产生自卑的心理,正因为是这样的心理,孩子以后更难迈出这一步了,更难在行动上去做这些事情了。所以懒惰的背后是什么呢?懒惰的背后是他的无能,是家长的包办代替。
在这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第一步家长要学会放手,不要抱怨,不要指责,要学会放手,放手是什么呢?要教会孩子做事情,教会孩子生活,教会孩子学习,然后扶上马,送一程,让孩子自己去做,当孩子尝到一次甜头的时候,孩子就会改变他的习惯了。
第二步就是撕下标签,撕下标签是什么呢?就是告诉孩子,你不是天生懒惰的,你是可以选择勤快的,你可以选择来懒惰的的品质,也可以选择勤快的品质,所以原来我一直认为你是懒惰的,其实你也是非常勤快的,但我一直没有给你机会,所以现在我把这个机会还给你,你可以去选择勤快,当你选择了勤快以后才能做勤快的行为。
第四点家长要给孩子做出示范来,家长要勤快,如果家长有一方是很懒惰的,孩子也会有这样的习性的。第五点,就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持之以恒,保持一种温和而坚持,温和而坚定的力量,这样才能推动孩子从一种模式走向另一种模式,才能开启孩子新的人生。人这一生当中要接受三种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对一个孩子最重要的便是人生开始阶段的家庭教育。正确的教育孩子,家长需要形成正确的养育观念,掌握切合的教育方法,合理利用教育资源。
孩子成长中的种种问题,可以将其归为三种类型:
1、孩子总说“不”、爱打人、抢玩具、认死理、怕生人、爱逞强……“这是提醒家长:孩子某方面的能力正处于最佳发展的敏感期”。
2、不爱看书、电视迷、任性、不自信、怕困难……“这是因为孩子受到一些不正确的行为引导或环境影响而形成的”。
3、照镜子、过家家、涂鸦、自言自语、喜欢夸奖……“这其实是孩子某项能力进入敏感期的标志”。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二:家庭教育是教育孩子的起点和基点;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孩子成才的必要条件;
四: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
五:家庭教育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