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会走以后,宝宝妈妈老和我抱怨,好不容易养成的好习惯,到奶奶家两天就不会了,老人老惯着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长此以往,孩子教育肯定会有问题的。老人惯孩子在所难免,那么宝宝妈妈怎么处理好这个问题呢?
1.沟通交流。首先老人惯孩子出发点肯定是好的,希望宝宝健康成长。所以这一点和妈妈是一样的,只是教育方式不同罢了。所以妈妈和老人的沟通很重要。可以委婉一些的告诉老人,孩子身上的坏脾气有哪些,应该如何教育,让孩子把身上的坏习惯改正过来,不然到了社会上也会被人嫌弃等等。一般这样和老人沟通,开明的老人一定会注意的,且不会发生一些不必要的冲突矛盾。
2.注意提醒。俗话说隔辈亲,辈辈亲。
老人对孩子的爱是没有理性的。所以在照顾孩子过程中,老人有做错的地方,妈妈可以及时指出来,防止孩子从小养成坏习惯。也可以找个一家人在一起的时间里,把这个问题拿出来讨论一下,不是为了谴责老人不会教育孩子,而是要拿出好的“方案”,一家人共同教育孩子。
3.注意方式方法。老人教育孩子初心也没有恶意。妈妈可以把孩子的缺点用诉苦形式告诉老人。比如告诉老人孩子在外边因为没礼貌,或者因为不讲卫生,被外人笑话,弄得孩子很郁闷等等。
&
也可以用请教的方式。当你发现孩子被老人溺爱出坏习惯之后,你就拿这些坏习惯对老人提出请教,孩子这样做,我该怎么办等等。老人什么都会明白的,在以后的教育孩子中,自然会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注意一下的。这样一来也免去了老人觉得委屈或者彼此陷进尴尬局面的发生。现在很多父母都是独生子女,因为工作忙碌没有时间带孩子,就将孩子交给了老人照顾。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围绕的“小皇帝”,被老人宠着长大,等到父母发现问题想要矫正时,孩子已经形成了习惯。
老人带孩子,不仅无法教导,也对孩子的性格和礼仪形成了不利影响。睿睿的童年是奶奶陪伴着长大的。在睿睿1岁的时候,母亲就将他留给奶奶出去打工了。奶奶一直可怜睿睿自幼离开父母,总想着要加倍对孙子好,这样才能弥补一点孩子。父母给的钱都被奶奶拿来疼爱孙子了。每天奶奶都要给睿睿买各种零食,睿睿想要的玩具,奶奶也会立刻买回家,即使睿睿不一定会玩。睿睿小时候喜欢撒娇,出门的时候总是不喜欢走路,奶奶就一直抱着他,经常会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别人劝她,奶奶却说孩子就应该被宠着。从小时候,睿睿一直都是让奶奶给他穿衣服、喂饭。家里的事奶奶从来不让睿睿动手,每天送睿睿上学以后,奶奶才开始收拾家里,做家务,还要到地里劳动。睿睿有时候不想写作业,奶奶就心疼地让孩子去睡觉,不用写了,睿睿的成绩也因此一直不好。因为在家里什么都不做,睿睿去到学校的时候,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也特别差,老师多次找家长谈话。但奶奶根本不在意,总说睿睿还小,等长大就好了。老师只能无因为睿睿的表现能力太差,奶奶也不听劝,老师就找了睿睿的母亲。了解情况后,母亲不顾奶奶的反对,将8岁的睿睿接到自己身边照顾,想要帮助睿睿改正不良习惯。
早上起床的时候,母亲叫醒睿睿后,对他说:“睿睿,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动手做,今天你先自己学习叠被子吧。”没想到睿睿理直气壮地对她说:“我不会,以前都是奶奶叠的,要叠你自己叠吧。你还不如奶奶对我好呢,我要去找奶奶,不要你了。”母亲这时才发现睿睿已经被奶奶娇惯得养成了不良习惯,想要改正不是一时能做到的。老人对于孩子总是宠溺多于教育,他们认为教育孩子是父母的事情,自己给孩子的应该是无尽的宠爱。孩子跟在老人身边,不仅性格容易骄纵、任性,独立能力和动手能力也会比较弱,因为老人总是舍不得让孩子做事情,慢慢地就会形成习惯,对孩子的一生都是不利影响。